中前圆唇元音

中前圆唇元音是一个元音,出现于一些口语中。就声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元音实际上是中次前圆唇元音[1]

中前圆唇元音
ø̞
œ̝
IPA编号310 430
编码
HTML码(十进制)ø​̞
Unicode码(十六进制)U+00F8 U+031E
X-SAMPA音标2_o or 9_r
IPA盲文英语IPA Braille⠳ (braille pattern dots-1256)⠠ (braille pattern dots-6)⠣ (braille pattern dots-126)

由于在国际音标中并没有专门表示半闭[ø]与半开[œ]之间的前元音音标,习惯上通常将此音直接写作ø。若要更精确地描述,可以加上变音符号,如ø̞œ̝

中前不突出元音

编辑
国际音标元音
 
 
 
次闭
 
 
半闭
 
 
 
半开
 
 
 
次开
 
 
 
 

表内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圆唇

中前不突出元音是中前圆唇元音的一个变体,习惯上写为ø̞œ̝,本文为求简洁与统一仅采用前者。国际音标中并没有用来表示“不突出”(又称“抿闭性”)的变音符号;然而这个将嘴唇“紧绷地聚合而不突出”的概念可以用⟨β̞⟩来表示。因此,此音可以写成e̞͡β̞ / ɛ̝͡β̞[e̞] / [ɛ̝] 加上嘴唇不突出的符号)或e̞ᵝ / ɛ̝ᵝ[e̞] / [ɛ̝]加上嘴唇不突出的符号)。

另外,用来表示不圆唇的变音符号  ͍ 若与圆唇元音组合时,可以解释为“嘴唇舒展”的意思。故此音还可以写作ø͍˕ / œ͍˔

特征

编辑
  • 元音圆唇度不突出,即嘴唇的边缘紧绷而聚在一起,且嘴唇内侧不向外露出。


出现于

编辑
语言 词汇 IPA 意思 注释
巴伐利亚语 阿姆施泰滕方言[2] [比如?] 次前元音;本语言中区别半闭/ø/、中/ø̞/与半开的/œ/圆唇前元音。[2]
加泰隆语 北加泰隆语英语Northern Catalan[3] fulles英语Catalan orthography [ˈfø̞jəs] 树叶 出现于奥克语法语借入的外来字中。参见加泰隆语音系英语Catalan phonology
丹麦语 标准丹麦语[4][5] høne [ˈhœ̝̈ːnə] 母鸡 为次前元音[4][5]。IPA更常将此音转写为œː。参见丹麦语音系英语Danish phonology
荷兰语 奥斯马尔-古森荷芬方言音系英语Orsmaal-Gussenhoven dialect[6] mùl [mœ̝̈ɫ] 粉状的 为次前元音[6],IPA通常将此音转写为œ。参见奥斯马尔-古森荷芬方言音系英语Orsmaal-Gussenhoven dialect phonology
英语 广泛南非英语[7] bird [bø̞̈ːd] 为次前元音;也可以发音为半闭元音[ø̠ː]。对应到文雅南非英语的[əː][7]。参见南非英语音系英语South African English phonology
一般南非英语[7]
新西兰英语[8] 为次前元音[8]。也可以发音为[ɵ̟ː][œ̠ː]参见新西兰语音系英语New Zealand English phonology
东南威尔士英语[9] 为次前元音[9];在本语言中此音也被当作半开元音[œ̠][10]
西密德兰英语英语West Midlands English[11] 为次前元音[11]
芬兰语[12][13] rölli英语Finnish orthography [ˈrø̞̈lːi] 霞糠穗草英语Agrostis capillaris[14] 为次前元音[13]。参见芬兰语音系英语Finnish phonology
德语 标准德语[15] schön [ʃø̞̈ːn] 漂亮的 为次前元音[15];也被写作半闭元音[øː][16][17]。参见标准德语音系
希腊语 图尔纳佛斯方言英语Varieties of Modern Greek[18] κοριός / koreos英语Romanization of Greek [ko̞ˈɾø̞s] 臭虫 对应到标准希腊语的/jo//eo/[18]
维文多方言英语Varieties of Modern Greek[18]
匈牙利语[19] öl英语Hungarian orthography [ø̞̈l] 为次前元音[19]。参见匈牙利语音系英语Hungarian phonology
冰岛语[20] öld英语Icelandic orthography [œ̝̈l̪t̪] 年龄 为次前元音[20];IPA通常转写为œ。此音的长同位异音也时常被发音为[øœ][21]。参见冰岛语音系英语Icelandic phonology
韩语[22] / soe [sø̞̈ː] 为次前元音[22];IPA通常转写为ø。在现代韩语中有逐渐转为双元音[we]的趋势。参见韩语音系
林堡语 马斯特里赫特方言英语Maastrichtian dialect[23] bös [bœ̝̈s] 巴士 为次前元音;IPA通常转写为œ[23]
罗马尼亚语[24] bleu英语Romanian alphabet [blø̞] 浅蓝色 只出现于外来语[24]。参见罗马尼亚语音系
土耳其语[25][26] göz [ɟø̞̈z̪] 眼睛 为次前元音[25];IPA通常转写为œ。参见土耳其语音系
沃罗语 [比如?]

中前突出元音

编辑
中前突出元音
ø̫˕
œ̫˔
ø̞ʷ
œ̝ʷ
e̞ʷ
ɛ̝ʷ

语言学家卡特福德英语J. C. Catford指出,许多拥有圆唇前元音与后元音的语言中会分别使用不同的圆唇度:即突出的后元音与不突出的前元音。然而,在斯堪的纳维亚诸语与一些其他的语言中,却存在着突出的前元音。其中,瑞典语甚至有同一元音两种不同圆唇度的情况(参见次闭次前圆唇元音)。

由于在国际音标中并没有表示突出与不突出两种圆唇度的音标,符号ø̞ʷ(中前圆唇元音加上表“突出”的符号)在此特别地被用作中前突出元音的音标。

声学上,这个元音的位置介于较典型的中前不突出元音[ø̞]与中前不突出元音[]之间。

特征

编辑
  • 元音圆唇度突出,即将嘴角聚拢,且嘴唇内侧向外露出。


使用于

编辑
语言 字汇 IPA 意思 注释
挪威语 城市东部挪威语英语Urban East Norwegian[27] nøtt英语Norwegian orthography [nø̞ʷtː] 坚果 元音的范围在中近前元音[ø̽]至半开次前元音[œ̠]之间[27]。也被写作半开次前元音[œ̠][28][29]或中央元音[ə][30]参见挪威语音系英语Norwegian phonology
瑞典语 中央标准方言[31][32] nött英语Swedish alphabet [n̪œ̝ʷt̪ː] 磨破的 为近前元音[31],IPA通常转写为œ。参见瑞典语音系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乔夫·琳赛英语Geoff Lindsey (2013) The vowel spa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eech Talk
  2. ^ 2.0 2.1 Traunmüller (1982), cited in 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290页)
  3. ^ Recasens (1996),第80–81页.
  4. ^ 4.0 4.1 Grønnum (1998),第100页.
  5. ^ 5.0 5.1 Ladefoged & Johnson (2010),第227页.
  6. ^ 6.0 6.1 Peters (2010),第241页.
  7. ^ 7.0 7.1 7.2 Lass (2002),第116页.
  8. ^ 8.0 8.1 Roca & Johnson (1999),第188页.
  9. ^ 9.0 9.1 Wells (1982),第381页.
  10. ^ Penhallurick (2004),第104页.
  11. ^ 11.0 11.1 Collins & Mees (2003),第299页.
  12. ^ Iivonen & Harnud (2005),第60, 66页.
  13. ^ 13.0 13.1 Suomi, Toivanen & Ylitalo (2008),第21页.
  14. ^ 全球入侵種資料庫.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15. ^ 15.0 15.1 Collins & Mees (2013),第235页.
  16. ^ Kohler (1999),第87页.
  17. ^ Hall (2003),第95, 107页.
  18. ^ 18.0 18.1 18.2 Trudgill (2009),第86–87页.
  19. ^ 19.0 19.1 Szende (1994),第92页.
  20. ^ 20.0 20.1 Brodersen (2011).
  21. ^ Árnason (2011),第57–60页.
  22. ^ 22.0 22.1 Lee (1999),第121页.
  23. ^ 23.0 23.1 Gussenhoven & Aarts (1999),第159页.
  24. ^ 24.0 24.1 Romanian Academy (2005),第?页.
  25. ^ 25.0 25.1 Zimmer & Orgun (1999),第155页.
  26. ^ Göksel & Kerslake (2005),第11页.
  27. ^ 27.0 27.1 Strandskogen (1979),第23页.
  28. ^ Vanvik (1979),第13, 20页.
  29. ^ Popperwell (2010),第35-36页.
  30. ^ Kristoffersen (2000),第16-17页.
  31. ^ 31.0 31.1 Engstrand (1999),第140页.
  32. ^ Elmquist (1915),第33页.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