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

(重定向自美人魚

人魚,是一種傳說中的水生神秘生物,通常人魚的樣貌是上半身或头部為,下半身是尾,與魚人(水棲人)構造相反。歐洲傳說中的人魚與中國日本傳說中的人魚在外形上和性質上是迥然不同的。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人魚 The Mermaid》(1900年)

中國的人魚

编辑

中国古代称为鲛人泉先泉客[1],中國最古老的博物誌《山海經‧海內南經》如此記載著:「伯慮國、離耳國、彫題國、北朐國,皆鬱水南。註:離耳,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彫題,黥涅其面,畫體為鱗采,即鮫人也。」其中的鮫人外表是人頭魚身,長著四隻腳的魚,後來傳到了日本,成為人魚最原始的形象。山海經裡還有些描述看起來像是形容山椒魚大鯢(娃娃魚)、鰻魚鯰魚之類的水中生物,長得像人形,全身披覆著鱗片,比較接近人和動物的混合體。

西漢司馬遷所著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有關於「人魚」的記載,其中提到: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在《搜神记》与《博物志》里有记载南海鲛人

在《太平广记》中,也有人魚的記載:“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髮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劉宋裴駰所著之《史记集解》引述自古對於「人魚」的解釋為: 「徐廣曰:『人魚似鮎,四腳。』[2]正義廣志云:『魚聲如小兒啼,有四足,形如,可以治牛,出伊水。』異物志云:『人魚似人形,長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入。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按:今帝王用漆燈冢中,則火不滅。」

及至清朝,李調元在《南越筆記》怪魚一條中說:「大風雨時,有海怪被髮紅面,乘魚而往來。乘魚者亦魚也,謂之人魚。人魚雄者為海和尚,雌者為海女,能為舶祟。火長有祝云:『毋逢海女,毋見人魚。』人魚之種族有盧亭者,新安大魚山與南亭竹沒老萬山多有之。其長如人,有牝牡,毛髮焦黃而短,眼睛亦黃,面黧黑,尾長寸許,見人則驚怖入水。往往隨波飄至,人以為怪,競逐之。有得其牝者,與之淫,不能言語,惟笑而已。久之,能著衣,食五穀。攜至大魚山,仍沒入水,蓋人魚之無害於人者。人魚長六七尺,體髮牝牡亦人,惟背有短鬛微紅,知其為魚。間出沙汭,能媚人。舶行遇者,必作法禳厭。海和尚多人首鱉身,足差長,無甲,亦怪事也。」

西洋的人魚

编辑
 
美人魚
 
丹麥哥本哈根美人魚雕像
 
華沙人魚雕像

西洋的人魚經常會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時候出現在萊茵河畔(如羅蕾萊),用她美麗的外表以及動人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後沉入河底。此外,在人魚為主題的作品當中,以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最膾炙人口。

西洋傳說、童話中的人魚以上半身是人(多為女性)、下半身是魚的身體為基本的形態。有人認為當時的人們很可能看錯了,把現今生存於海洋的哺乳類動物儒艮海牛看成了怪物,因此廣為流傳,但這種說法並沒有事實根據。不過在藝術、文學或繪畫上,作為一種隱喻的象徵物。人魚多半用來象徵不幸的事,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大部分的文學作品當中,人魚的下場都很淒慘,最終都得不到幸福。附帶一提,雖然今天大家所熟悉的人魚雕塑,下半身只有一條尾鰭,但古老的西方繪畫或璧飾上,不少人魚都是兩條尾鰭,也許是因為比較方便畫面的對稱而生。

波蘭首都華沙,人魚是當地的象徵,人魚同時也是華沙的守護神。從16世紀開始,人魚就出現在華沙的盾徽上,市內也能看見許多與美人魚相關的事物,華沙老城廣場即有一座人魚雕像

荷屬台灣熱蘭遮城附近的水域,不少人都看見人魚現身,來到水道仔細尋找,早已不見蹤影,被視為災厄即將發生之兆[3]

日本的人魚

编辑

記載

编辑

推古天皇二十七年(西元619年),在近滋賀縣的蒲生川被漁夫捕獲,江戶時代也發生過,尤其是寬政十二年(西元1800年),在大阪西堀附近河川釣起的人魚,多數人看過後造成轟動,其身高一米多,發出嬰兒似的哭聲。從這件事來考慮,人魚也是傳說中的幻獸,當時稱為鯪魚或髮魚。就這點而言,日本人的人魚和西洋傳說中的人魚,無論在形狀上和性質上都迥然不同。其外表不見得美麗,不如說是奇形怪狀較多。出現於若狹灣九州四國近海,專挑暴風雨迫近時於海邊現形。

十三世紀的《古今著聞集》裡頭,寫道「頭部像猿猴,有著像魚一樣細細的牙齒」。前面提到過的《諸國里人談》記載著「有著人類的頭,胸前有著如雞冠一樣紅色的肉褶,下半身是魚的形狀。《古今奇談莠句冊》另有「頭部有像人臉一般,眉毛眼睛俱全,皮膚很白,頭髮是紅色的,紅鰭之間有手,並且指間有蹼,下半身為魚形」的記載。

此外,在江戶時代末期,西洋的人魚像輸入日本,研究荷蘭的學者大槻玄澤所寫的《六物新志》(1786年)附了人魚的圖片,上半人是人類的模樣,長得如美麗的婦人之姿,下半身是魚的形狀,覆有鱗片和魚尾,人魚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形象終於在此確立,這本書中也記載了人魚骨,可以入藥是貴重的珍品。還有傳出有人發現人魚木乃伊,足見當時的人們已經相信人魚是實存的動物。

到了明治時期,身兼植物學民俗學者南方熊楠,將「儒艮」以及「海牛」等海洋動物的生態陸續寫成了專著發表,因此普遍認為人魚就是從這些海洋動物為基模幻想出來的動物,但是沖繩地方的人們依然相信人魚真的存在,也有人不敢捕捉「儒艮」,以食用「儒艮」的肉為禁忌,因為他們崇拜人魚,若食用人魚的肉,恐會招來噩運。

外形和特徵

编辑
 
鳥山石燕今昔百鬼拾遺》中的“人魚”

日本人對於人魚形象的確立,大約是在江戶時代從西方傳來的。主要是依據安徒生童話著名的「人魚公主」故事中的描述,使後人對於人魚的長相有了明確的印象。在此之前,對於人魚的外貌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大致來說,人們相信人魚是住在海裡的一種半人半魚的傳說生物,但是沒有人能斷定究竟看到了什麼。

七世紀完成的《日本書紀》裡,認爲人魚是「人間のような異形のもの」(像人一樣的異形之物)。

八百比丘尼的傳說

编辑

根據《古今著聞集》中記載,人魚肉味美且可食用。然而,在若狹國(今福井縣)流傳著很有名的「八百比丘尼」傳說,據說她吃了人魚肉而活到八百歲,此外,在小濱市青井的神明神社,也有自德川幕府時代就開始供奉的八百比丘尼像。

據說在若狹的小濱住著一位叫高橋的男子,某天他捕到一條人魚。傳說中的這部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也有人說高橋是在山上或海上迷路而誤闖異界,回家時帶回人魚肉。雖然高橋帶回了人魚肉,不過身旁的人都不敢吃,只有好奇心重的女兒吃了人魚肉。於是高橋的女兒獲得了千年的壽命,最後有感於世事無常,出家為尼在各國旅行,並將200年壽命藉由仙術授給天皇。據說她晚年回到故鄉若狹,住在草庵裡,此時已活了八百歲,最後在山泉旁邊含笑而終;其徒弟如菱將她葬於泉水邊的大石頭下,追封師傅為八百比丘尼。

木乃伊

编辑

在日本,已知的人魚木乃伊約有十具,分散在全國各地,一些做為祈求健康長壽的信仰物被供奉在寺院、神社。但是木乃伊否為真的人魚遺體所製作,一直是待解的真相。[4]

2022年,岡山縣淺口市圓珠院將供奉的人魚木乃伊交由倉敷藝術科學大學倉敷市立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寺院收藏的文件宣稱這具木乃伊原本是元文年間(1736年至1740年)在土佐(今高知縣)海域捕獲的人魚[4]。研究團隊利用X光電腦斷層等技術檢查內部,並邀請生物學家、民俗學家一同研究。2023年2月7日,倉敷藝術科學大學發表最終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圓珠院的這具「人魚木乃伊」既不是真的人魚、也非外界猜想用猴子加上魚的屍體拼裝,純粹是用紙、棉和布,加上魚皮等組合的人造物[5]。再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檢測,約為西元1800年之後所製作。寺院住持柆田宏善表示「在這個人魚木乃伊上,有製作的人、保存的人,還有將之視為珍物、懷抱祈願的人們,各種不同人們的想法意念寄宿在其中。我想將這個意念傳遞下去,我將繼續守護傳承這個『木乃伊』」[4][6][7]

類似人魚的傳說生物

编辑

和人魚相似的還有希臘神話中半鳥半人的海妖賽蓮。她總是出現在狂風暴雨的海上,在岸邊唱著淒美動人的歌聲,媚惑往返海上的水手,使他們所駕駛的船不由自主地駛向岸邊的礁石而發生船難。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航經該海域時,接受女巫喀耳刻的建議,讓船員緊緊地塞住耳朵,以避免聽到那惑人的歌聲,但他本人也希望能聽一次歌聲,於是將沒有塞住耳朵的自己緊緊綁在船桅上,以免受到蠱惑而發狂。

日本的民間傳說裡,還有一種類似人魚的妖怪,叫做磯姬,下半身為魚形,很像人魚,臉部卻有很大的不同。口裂開至耳朵,有尖銳的牙,而且頭上長著二支像鹿角的東西,是相當可怕的海妖。藏匿在狂風巨浪的海岸邊,一有人靠近,就乘浪襲擊,將人的身體從頭開始扭轉。磯姬是身長約二十至三十公尺多的妖怪,所以一旦被她盯上的话,無論多麼有力道的男人都招架不住。

格陵蘭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人民間傳說中,有一種全身長滿了毛的毛人魚(Auvekoejak)[8]

陵魚

编辑

山海經》裡有記載陵魚《山海經·海外西經》此諸沃之野……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鯉)。

這段文字是說某塊肥沃的土地北邊,有一種叫作龍魚的生物,長得像鯉魚。「陵居」就是可以到陸地上生活的意思,表示這種魚是水陸兩棲的。

《山海經·海內北經》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這裡描述陵魚是半人半魚的姿態,具有人的臉和手腳,和希臘神話下半身是魚尾的人魚不同。

原型

编辑

有科學家主張人魚是古代水手們誤認儒艮而來的幻想生物[9],理由是儒艮会把半个身子露在水面上,抱着儒艮幼仔进行哺乳。但也有科学家反对这个观点,因为儒艮的叫声并不优美,不符合美人鱼传说中的描述。

各種作品中的人魚

编辑
 
哈奴曼素攀玛差英语Suvannamaccha

文學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動畫与漫畫

编辑

歌曲

编辑

以「人魚」為主題的歌曲众多,待增加。

電影與遊戲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鲛人,汉典.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2. ^ 求索集——民俗与文化研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202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3. ^ 人魚出沒台灣 不幸災厄跟著來.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07-04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轉角24小時. 日本「人魚木乃伊」真相解謎:破解幻獸傳說的信仰與科學?. 聯合新聞網. 2023-02-09 [202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5). 
  5. ^ 人魚ミイラの実態解明/圓珠院所蔵『人魚のミイラ』研究最終報告. 倉敷芸術科学大学. 2023-02-09 [202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5) (日语). 
  6. ^ 日本研究解開猴身魚尾的「人魚木乃伊」之謎,證實是人造物而非天然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來源:中央社關鍵評論網,2023-02-14
  7. ^ 日本解開人魚木乃伊之謎 信仰與寄託無關真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時新聞網,2023-02-14
  8. ^ Covey, Jacob (编). Pictorial Schedule of Traditional Hidden Creatures from the Interest of 90 Modern Artistans. Beasts! Book 1. Fantagraphics Books. 2007: 36. ISBN 978-1-5609-7768-1. 
  9.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典藏選粹/儒艮】. [201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