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榮

臺灣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

吳新榮臺灣話Ngôo Sin-îng,1907年10月12日—1967年3月27日),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臺南市將軍區人。臺灣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1]

吳新榮
出生(1907-10-12)1907年10月12日
日治臺灣鹽水港廳蕭壟支廳
逝世1967年3月27日(1967歲—03—27)(59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中正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7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67年)
职业作家醫師
配偶毛雪(元配.1932.11.02婚-1942逝)
林榮樑1943婚(續弦)
儿女
  • 吳南星(長子)
  • 吳朱里(長女)
  • 吳南河(次子)
  • 吳南圖(三子)
  • 吳亞姬(次女)
  • 吳夏雄(四子)
  • 吳夏統(五子)
  • 吳夏平(六子)
父母吳萱草(父)
朱實(母)
吳玉瓚(1867-1927)(祖父)
1933年吳新榮醫師等於佳里醫院前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1]

早年生平

编辑

吳新榮於1907年(明治四十年)10月12日[1]出生在鹽水港廳蕭壠支廳,父親吳萱草為傳統教育下的詩人。據吳新榮在回憶錄〈此時此地〉對他的家族史描寫。吳家的父系祖先是隨施琅征臺時來臺,並定居臺灣繁衍到第六代吳玉瓉,靠著商業在將軍庄發跡。吳新榮的父親吳萱草原本姓謝,北門人,為漁夫所生。七歲時過繼給將軍庄的富豪吳玉瓚作為養子,因此改姓吳。吳萱草與張實在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結婚。隔年生下吳新榮。而吳玉瓚後來娶妾,生下了吳新榮的叔叔吳丙丁(1903-1950),畢業於臺北醫學專門學校,回故鄉開設佳里醫院,兩人都對吳新榮日後生涯起了影響。

吳新榮於1915年(大正四年)入漚汪公學校,1921年(大正十年)畢業。1922年(大正十一年)進入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預科,之後進入本科,吳新榮在商業專門學校時期受到英文教師林茂生的影響,啟蒙了他的思想。也在這段時期接觸了台灣文化協會,並且跑去聽其演講。當時吳新榮曾故意閱讀在報上蔡培火出獄的消息,遭到祖父對此事的不以為然,但吳新榮回憶此時「對祖父那樣功利主義及父親那樣享樂主義已發生無言的反抗了」。[2]:94

1925年(大正十四年)由於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即將裁撤,加上受到叔父吳丙丁習醫影響,因此吳新榮赴日本內地留學,進入日本岡山金川中學,作插班四年級生。1926年(大正十五年)發表了處女作〈友よ鬥爭の奔流を睨視あれ〉一文,並於1927年投稿刊登在金川中學刊物《秀芳》。1927年畢業返台,1928年(昭和三年)考取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今東京醫科大學)。辦《蒼海》、《南瀛會誌》、《里門會誌》等雜誌,並發表作品。在此聽了自由主義者鶴見祐輔日语鶴見祐輔的演講後,對他主張日本必須侵略滿洲的言論大失所望,也對自由主義失望。1928年吳新榮加入左派領導的東京台灣青年會日本共產黨幕後領導、許乃昌組織的台灣學術研究會,在掃蕩日共的「四・一六事件日语四・一六事件」中被捕,被禁在淀橋警察署日语淀橋警察署,入獄二十九天後出獄。[3]之後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監視。

醫療事業與文學活動

编辑
 
1935年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會式,坐者左起張深切葉陶(兩人中間小孩為楊逵長子楊資崩)、○○○、石錫純、林茂生、王烏硈、○○○、毛昭癸、○○○、吳乃占。立者前排右起吳新榮王登山、○○○、○○○、吳萱草、王詩琅郭水潭、○○○、曾對、○○○、鄭國津、○○○、黃清澤。立者後排右起林精鏐(後改名林芳年)、徐清吉、○○○、郭維鐘、葉向榮。以上係香雨書院創辦人淨慧居士綜合楊建、羊子喬、吳南圖、郭昇平四人指認並參照吳新榮郭水潭當年6月1日日記整理。打○○○者係四人均無法指認。日記上列名,但不在上述指認名單者尚有黃大賓、郭丙寅、黃平堅、陳桃琴等,郭維鐘則來自其孫女郭晏緹之指認[4]

吳新榮在1930年左右開始發表新詩。1932年(昭和七年)9月吳新榮從東京醫專畢業,同月旋即返台接替其叔父吳丙丁於台南佳里庄執業,經營佳里醫院,11月2日與六甲庄毛雪女士結婚。吳新榮自許「醫學為本業,文學為情婦」[5],開始積極文學創作與活動,1933年(昭和八年)他與郭水潭等當地青年發起「佳里青風會」,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前身。年底「青風會」解散。

隨後吳新榮參與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昭和十年),吳新榮與郭水潭徐清吉林芳年王登山莊培初等原佳里青風會成員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在此時期留下了許多作品,也曾與楊逵、林茂生、張文環等人舉辦演講及座談會。而「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也因作品多取自當地鹽分地帶,所以此派又被稱為「鹽分地帶派」。[6]

1936年文聯解散以後,吳新榮仍然在《台灣新文學》、《台灣文學》、《民俗台灣》等文學雜誌上發表作品,被後人稱作北門七子。吳新榮在1939年參選街庄選舉,以150票最高票當選佳里街協議會員,也幫助友人王烏硈參選臺南州協議員助選,使王烏硈當選。[2]:134

1942年,寫下〈天文和人文〉,諷刺街協議會議員只在乎配給問題。

此後「1942年與《民俗台灣》雜誌合辦佳里專輯,調查平埔族,種下日後文獻調查的遠因。是年其妻毛雪芬去世,撰寫名作〈亡妻記〉。次年與林英良小姐結婚」[5]

1960年以前主要經營叔父所留下的佳里醫院,1961年與四位同僚於中山路尾、佳里醫院附近開設新生聯合醫院,後遷移至新生路並改名為新生醫院,之後事業重心遂轉向新生醫院。吳新榮過世後新生醫院由其子吳南河醫師繼承經營至今,仍為佳里地區重要醫療院所。

戰後

编辑

戰後初期

编辑

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日本撤出台灣,吳新榮積極介入地方文化與政治事務,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台南分團北門區隊主任,由於此時中華民國政府仍未及接收台灣,9月地方上的人士組成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協助維持治安。吳新榮也參與其中,根據吳新榮9月21日日記所載,「三民主義青年團」是蘇新從中國大陸見到中國軍將領張士德後,指示蘇新組織籌備,安排吳新榮負責「三民主義青年團」曾北分團。為此吳新榮開始安排責任的分配。包括北門區郭水潭、曾文區張行、新營區黃奇珍等人,並立起三民主義青年團曾北分團籌備處的碑匾。[7]10月28日,三民主義青年團佳里區隊成立,吳新榮任區隊長,下面並組糾察隊。

隨著行政區的設置,1946年3月10日,吳新榮當選被他視為「三牙城」之一的台南縣醫師公會北門區分會主任。3月24日當選台南縣參議員,4年參選省參議員,以第五高票落選(應選四名)。4月18日吳新榮加入中國國民黨。7月14日中國國民黨台灣省台南縣北門區黨部成立後,吳新榮曾被推為書紀。1946年10月,佳里鎮舉行鎮長選舉。吳新榮在林精鏐游說下參選,吳新榮原先評估認為可能當選,在選前一天的日記中還寫道「最惡也有16票,最好預計有20票」。 然而最後以13票對17票落選,與選前評估差距過大。吳新榮曾為此反省原因有三,分別是公務過多遭到對手抨擊,而對手運動猛烈,甚至使用手段不純,以及受到當局干涉,原先青年團的工作反而出現反效果。[8]

二二八事件

编辑

陳儀政府失政連連,臺灣社會由於延續實行日本時代的統制經濟,經濟出現蕭條,物價上漲。衛生上戰前已台灣絕跡的鼠疫天花又死灰復燃,從吳新榮日記中離「光復」後不到一年日記中,就記載過臺南地區戰後已發生兩回瘧疾的紀錄,而在戰前是連一回都沒發生過。[8]:3211947年2月20日的日記裡,吳新榮針對糧荒問題寫下「這樣危機,本國更加厲害,恐怕波及至為政治危機也為可料」。[8]:355七日後,一語成讖。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隨著治安機關的失去機能,吳新榮與在北門區警察所所長與區長拜託下共組「北門區時局對策臨時委員會」,擔任委員之一,接收警察局軍器配置防衛鄉土。[8]:3573月5日,陳儀明令組織「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恢復信心的地方人士也參與組織,「時局對策臨時委員會」改組為「事變處理委員會」,吳新榮出任副主任委員,維持北門地區的治安,並保護武器。[8]:359-360而在事件中,吳新榮等人的行動也包括了保護北門鹽場外省人的行動。吳新榮於3月10日擔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北門區支會」主任委員。然而此時南京方面已經派兵抵達台灣,開始鎮壓。

3月11日吳新榮即聽聞部隊來台,下午台南市宣佈戒嚴,吳新榮更在廣播中聽到外省籍市長卓高煊宣稱「我們的救兵到了」,對本省人示威。[2]:2243月13日吳新榮在睡夢中忽然遭台中來的武裝部隊持槍押去開武器庫,感到事態嚴重的吳新榮從14日起曾短暫逃亡直到18日。然而3月24日,吳新榮得知政府派軍警到佳里住宅要緝拿他時,他決定展開長期逃亡。[8]:371在逃亡期間,吳新榮四處到友人家借住。然而父親吳萱草卻於4月9日因涉嫌二二八事件被武裝部隊逮捕。為了拯救父親,吳新榮與黃百祿商議後,決定辦理自新,吳新榮曾在回憶錄提到他的理由「第一、他自信他對整個國家並未做過壞事,第二、他想賭一賭自己的生命來試一試政府的言直(承諾),第三、他願犧牲自己的一切來救出老父恢復自由,第四、他要結束逃亡的生活以免家屬的奔命不安」。[9]4月26日,吳新榮向台南市警察局辦理自新手續,被關在憲兵營裡,隨後與其餘16名民眾,到警局自新,部分自新人員,將所劫物品(共計七十二件)繳回。[10]。5月8日吳新榮更被押往台北東本願寺憲兵第四團部,在友人郭水泉醫師、郭再強、以及「山水亭」餐廳王井泉先生奔走作保下,吳新榮最終簽署「盲目附和被迫參加暴動份子自新證」而獲釋、得以獲得台灣省警備總司令彭孟緝發予的「自新證」得以出獄。6月21日終於獲得釋放,總計被關了200多天。吳新榮曾回憶在此時「有一派無恥之徒,竟欲掩飾自己的責任和無能,竟以借刀殺人的行動來除異己,以趁火搶劫的心情來報私怨。」[11]從地方上提供給政府的罪名,包括與蘇新的連絡、「脅迫警察所長」、「接收北門鹽場」等,日後吳新榮在回憶錄曾分析,這是對北門地區熟悉者才能提供。[2]:261-262

11月吳新榮助選吳三連參選國大代表,最後吳三連高票當選。

地方文史工作

编辑

1950年,新地方制度的劃分,設立新的臺南縣,吳新榮不顧家人反對,產生了競選縣議員之意。12月第一屆縣議員選舉選區公布,吳新榮與父親吳萱草都參選本次選舉,吳新榮參選第六區佳里選區;吳萱草則是第五區將軍鄉區。在選票方面,原本預估可獲3000票。然而卻在選舉中卻一夜間流失四、五百票,只得1400多票,以該選區最高票落選。而吳萱草則以低空當選。吳新榮至此對政治灰心,決心捨棄政治這個蕩婦。[9]:2301951年4月,臺南縣舉行第一屆縣長選舉。候選人包括高文瑞高錦德蔡愛仁三人。吳新榮曾在日記上提到吳三連來問三人優缺點,雖然與高文瑞有之前的摩擦,但在三人之間評估後。最後決定消極支持高文瑞作為其策略。[12]:182-183日後隨著台南縣文獻會的成立,吳則將心思放在文化上,專心在編修《南瀛文獻》,以及從事寫作,不再追求政治權力。

1952年11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吳新榮擔任監委兼編纂組組長,主編《南瀛文獻》季刊12卷18冊(1952-1966),主修《台南縣志稿》13卷(1955-1965)、《金唐殿善行寺沿革志》、《南鯤鯓代天府沿革志》等書。吳新榮將自己的單篇文章編輯成《南台灣採風錄》、《震瀛採訪錄》。[來源請求]

1954年10月,吳新榮又受到被指為共產黨李鹿案牽連再度被捕,繫獄4個月又2日,1955年2月獲釋。4月接縣政府之復職令,到文獻會報到辦公,然而此時吳新榮仍受警察騷擾,7月警察吩咐出外要申請,並另寫讀書心得。10月警察問東問西,突襲檢查戶口。

1960年4月,父親吳萱草逝世。12月,完成《臺南縣志稿》十卷十三冊。1961年9月,編《震瀛隨想錄》續稿。1966年,開始編印《震瀛隨想錄》。

1967年3月26日,吳新榮北上臺北市參加台灣省醫師公會年會,連任監事。27日晚上十一時因心臟病發,送臺大醫院不治,逝世於臺北,稍後歸葬臺南將軍。

吳新榮逝世後,張良澤將其作品編為《吳新榮全集》(遠景出版社出版),1997年又有呂興昌編訂《吳新榮選集》(台南縣立文化中心)三冊。[5]21世紀後,臺南縣政府展開《吳新榮日記》的校正、翻譯,於2007年起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成為了解南臺灣的重要史料[13]

紀念與追思

编辑
 
吳新榮紀念像
  •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於1997年在佳里鎮中山公園內,設立「吳新榮紀念雕像」與紀念碑文,以感念並表彰吳新榮對文學等方面的貢獻。謝玲玉《南瀛鄉賢誌》說明立碑經過如下:「1995年(民國84年),台南縣長陳唐山指示台南縣立文化中心為富有啟發性、教育性的藝文人士樹立紀念雕像,文學家吳新榮和音樂家吳晉淮在同一年被選定,第二年徵件結果,曾獲南瀛獎的雕塑家陳振豐取得承製權,並獲得佳里鎮長黃仙井及鎮民代表會主席杜山田等諸代表支持,雕像於1997年(民國86年)3月16日吳新榮逝世30週年紀念日前夕在佳里鎮中山公園揭幕。」[14]
  • 吳新榮先生紀念碑文,全文如下:

吳新榮先生(一九○七—一九六七),台南縣將軍鄉人,聰穎好學,早年負笈東瀛學醫,返台後定居佳里鎮,懸壺濟世,熱愛文學,於一九三三年先後二年間,與北門地區文藝青年成立「佳里青風會」、「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展開波瀾壯闊的文學創作生涯,領導鹽分地帶推動台灣文學運動,關懷鄉土,用心良苦。
台灣光復後,更戮力地方文藝的蒐集整理,足跡遍及本縣各個角落,舉凡寺廟神考、民俗典故、鄉里沿革、平埔文化、聚落形成、民間故事、俚諺,甚至前人碑記史蹟等,皆一一登載史冊,並完成《南瀛文獻季刊》、《台南縣誌稿》,其盡瘁地方文獻的保存,及熱愛鄉土的精神,實真緬懷景仰。
本縣為感念吳新榮先生,對文學創作的執著與保存地方獻所作之貢獻,特擇佳里鎮中山公園樹立紀念雕像,期使典型在夙昔,鄉土文風長存,謹文誌念。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著作

编辑
  • 震瀛回憶錄
  • 震瀛隨想錄
  • 震瀛追思錄
  • 震瀛採訪錄
  • 震瀛詩集
  • 吳新榮日誌
  • 亡妻記
  • 金唐殿善行寺沿革誌
  • 南鯤鯓代天府沿革誌
  • 北頭洋立長宮楹聯:「一口檳榔祭阿立祖,千壺醇酒念先住民」,橫楣「北頭開基傳蕭壟社」[15]
  • 台南縣誌稿
  • 吳新榮書簡
  • 琑琅山房隨筆
  • (以上資料來源:臺灣大百科全書:吳新榮[來源請求]

作品、自傳、日記等的出版

编辑

作品

编辑
  • 吳新榮著,施懿琳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55:吳新榮》,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
  • 吳新榮原著,葉笛張良澤/漢譯,呂興昌/總編輯,《吳新榮選集》,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1年初版。
  • 吳新榮/主修,《台灣省台南縣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9年。11卷之多。(※5冊,屬於「中國方志叢書 台灣地區78年」,該書根據民國46年~49年排印本影印。)
  • 吳新榮/纂,《台南古碑志》,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6年初版。(※該書是影印本,屬於「石刻史料新編 第3輯 地方類 台灣省 第20冊」。)

日記、自傳、回憶錄

编辑
  • 張良澤、吳南圖編,《吳新榮先生百歲冥誕紀念集 : 《吳新榮日記全集》出版特輯》,彰化縣:秀山閣私家藏版,2007年。
  • 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纂,《吳新榮日記全集》,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2007年至2008年6月。全集共11冊,1-2冊於2007年11月出版於、3-11冊於2008年6月出版。
  • 吳新榮/著,《吳新榮回憶錄:清白交代的台灣人家族史》,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1年初版二刷)

全集

编辑
  • 吳新榮/撰,張良澤/主編,《吳新榮全集》,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1年。(※全集有8冊之多。第1冊「亡妻記」;第2冊「琑琅山房隨筆」;第3冊「此時此地」;第4冊「南台灣采風錄」;第5冊「震瀛採訪記」;第6冊「吳新榮日記(戰前)」;第7冊「吳新榮日記(戰後)」;第8冊「吳新榮書簡」。
  • 吳新榮/著,《震瀛隨想錄》,台南市:琑琅山房(形同自費出版),1966年。

他人著作的收錄

编辑
  • 吳新榮的日文新詩〈思想〉、〈疾馳的別墅〉、〈混亂期的完結〉,戰後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陳千武譯詩選集》裡。[16]
  • 吳新榮日文詩集《震瀛詩集》與《震瀛集外詩》的全部詩作、散文〈亡妻記〉,以及〈青風會宣言〉[17]、〈佳里分會成立通信〉[18]、〈對台灣新文學社的希望〉等文章,戰後由台灣詩人與詩論家葉笛翻譯成中文,後來被收錄在《葉笛全集10翻譯卷三》。[19]
  • 吳新榮的日文詩作〈故里與春之祭─將這首詩獻給鹽分地帶的同志〉、〈思想〉、〈混亂期的煞尾〉,戰後被人翻譯成中文,中譯文本收錄在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20]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施, 懿琳 (编).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55:吳新榮》. 台南: 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4: 51. ISBN 978-9860432602. 
  2. ^ 2.0 2.1 2.2 2.3 吳新榮. 《吳新榮回憶錄》 台灣版第二刷. 前衛出版社. 1991年6月. 
  3. ^ 鄭喜夫原撰,張良澤刪補,〈吳新榮先生事略年譜〉。吳新榮著,張良澤編,《吳新榮書簡》,頁138。
  4. ^ takaobooks214 (takaobooks214). 【三餘文化 X In Our Time】新濱街廓郭家「郭維鐘」孫女郭晏緹 @ 三餘書店 TaKaoBooks :: 痞客邦 ::. 三餘書店 TaKaoBooks.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郭啟傳/撰,《台灣歷史人物小傳─日據時期》,台北:國家圖書館,2002年,頁59-頁60。
  6. ^ 陳芳明,〈吳新榮的左翼詩學—台灣新文學運動的一個轉折〉,吳新榮著,呂興昌總編,《吳新榮選集(二)》,頁254。
  7. ^ 《吳新榮日記全集8:1945-1947》,1945年9月22日。. 
  8. ^ 8.0 8.1 8.2 8.3 8.4 8.5 《吳新榮日記全集8:1945-1947》,1946年10月22日。同上。頁321
  9. ^ 9.0 9.1 吳新榮/著,《吳新榮回憶錄:清白交代的台灣人家族史》,台北市:前衛出版社,1989年初版,頁243。
  10. ^ 報載「吳新榮等十七名,已悔悟自新,自新期限僅存今天。」 二二八事件臺灣本地新聞史料彙編(第三冊)(《中華日報》1947.4.21:3,二欄題) p 1596
  11. ^ 吳新榮,《吳新榮回憶錄》,頁230。
  12. ^ 《吳新榮日記全集8:1948-1953》,1951年2月3日。頁170-171。
  13. ^ 吳新榮日記全集 1-11. [202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14. ^ 謝玲玉,《南瀛鄉賢誌》,頁167。
  15. ^ 吳夢鶴,〈北頭阿立祖新居落成〉,《南瀛文獻》第二卷第三、四期。1955年6月25日出版。頁115。
  16. ^ 陳明台主編,《陳千武譯詩選集》,台中市文化局,2003年8月初版。
  17. ^ 佳里青風會」是吳新榮返台以後,在故鄉佳里所組的讀書會,試圖想延續留日時期--利用讀書會向當地青年傳播社會主義、左翼文藝觀,以及反殖民等思想,卻因成員鬥毆、日警監視等原因,不得不解散。
  18. ^ 吳新榮曾與林芳年郭水潭等多位台籍青年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19. ^ 葉笛/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出版,《葉笛全集10 翻譯卷三》,台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
  20. ^ 林瑞明/主編,《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

傳記及研究書目、論文

编辑

按照作者姓氏筆劃序排列:

  • 《台灣文學評論》10月號,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2007年10月。
  • 王秀珠,〈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作析論─以吳新榮、郭水潭王登山為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4年碩士論文。
  • 呂興昌,〈吳新榮「震瀛詩集」初探〉,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1994年。(該文收錄在「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 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 吳南圖、葉笛、羊子喬等,「吳新榮特別專輯」,2005年12月《鹽分地帶文學》,頁28~57。
  • 林秀蓉,〈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1博士論文。
  •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政府,2005年初版。
  • 河原功/著、張文薰/中譯,〈吳新榮之左翼意識—關於「吳新榮舊藏雜誌拔粹集(合訂本)」之考察〉,《台灣文學研究集刊》,2007年11月。
  • 河原功/著、高坂嘉玲/中譯,〈探求吳新榮的左翼思想—談〈吳新榮舊藏雜誌拔粹集〉與《吳新榮日記全集》〉,《台灣文學評論》,2009年7月。
  • 吳新欽 ,〈吳新榮書法敘事中的鄉土認同〉,《2011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2011年6月
  • 施懿琳,《吳新榮傳》,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 黃得時,〈醫術、文學、鄉史、吟詠──屹立的燈塔,多姿多彩的一生〉,《大學雜誌》,1977年3月
  • 黃文源,〈雙新記—論蘇新與吳新榮的「抵抗」之道〉,《台灣史料研究》,2010年12月。
  • 陳千武 ,〈吳新榮的詩文學思想〉, 《陳千武全集.詩走廊散步》,2003年8月。
  • 陳文松 ,〈日記所見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打麻雀」──以吳新榮等人的經驗為中心〉,《成大歷史學報》,2013年12月。
  • 陳文松,《來去府城透透氣:一九三〇~一九六〇年代文青醫生吳新榮的日常娛樂三部曲》,臺灣:蔚藍文化,2019年。
  • 陳偉智 ,〈戰爭、文化與世界史:從吳新榮〈獻給決戰〉一詩出發〉,《「總力戰的文化事情:殖民地後期韓國跟臺灣比較研究」 國際學術工作坊會議》,2009年7月。
  • 陳瑜霞 ,〈郭水潭與同期詩人的空間書寫──王白淵與吳新榮的旅日空間書寫〉,《2011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9月。
  • 曾馨霈 ,〈抒情敘事與民俗記述之混融:析論吳新榮〈亡妻記〉〉,《2011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9月。
  • 張雅惠,〈日治時期的醫師與台灣醫學人文─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2000碩士論文。
  • 張秀嬌,《戰後臺灣知識分子的時局體驗與書寫(1945-1949)以《吳新榮日記》內容分析為中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13年碩士論文。
  • 葉石濤 ,〈吳新榮文學的特色及其貢獻〉,《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1999年9月。
  • 鄭雅黛,〈冷澈的熱情者─吳新榮及其作品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年碩士論文。
  • 鄭喜夫編撰,〈吳新榮先生年譜初稿〉,台北市:編選者,1977年初版。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