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四邑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乾隆年間嘅四邑,新寧即係台山,而崖門係新會地方。四邑加埋鶴山先叫五邑,而六邑赤溪,係晚清先分出來,所以地圖上無。

四邑古稱岡州,喺廣東珠江三角洲以西,今日係江門市轄下四個地方。由東向西行,即係新會台山開平同𠹺恩平四地。

四邑一帶,舊陣時同省城廣州交通無咁方便,所以就自成一角。呢帶講嘅廣東話,係四邑話新會話台山話係代表發音。四邑話口音廣州話差好遠。

大清時,四邑同富庶啲嘅三邑南海番禺順德比差好遠。因爲同省城隔涉,清時係比較窮,唔少人出埠搵食。又因爲爭地,土人同客家人成日鬥。土客械鬥亦促成更多人要出埠搵食。皆因人多,喺外埠唐人街幾有影響力。四邑人因爲同聲同氣,所以中意搞同四邑同鄉組織。四邑嘅字都好常見。

共和國市管縣之後,江門市管埋鶴山,所以四邑加鶴山,就合稱五邑

[編輯]

四邑個名係大清嗰陣形成,係四個貼𠹺嘅,即係廣州府新會、新寧兩縣、同𠹺肇慶府開平、恩平兩縣。其中,新會、新寧同恩平係大明嗰陣就有,大清跟明制保留。

四邑之中,恩平縣同新會縣最古老,大明之前就有。大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新會劃出西南便得行都文章都,開新寧縣。

大明紹武元年(大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攻入廣東。十二月三十,清兵入新會城。大清順治六年(大明永曆三年,1649年),清軍響開平係開縣。開平縣係由肇慶府新興縣嘅開平屯,加上恩平同新會劃地而成。雍正九年,新會同開平各劃一窟來開鶴山縣,歸肇慶府管。同治七年,新寧分出赤溪光緒三十二年,恩平脫離肇慶,改歸新開嘅陽江[1]

中華民國時嘅1914年,新寧改名做台山。

共和國時,區界變得好快,同大清時比,都幾唔同。1951年1月12號,江門脫離新會,成立江門市,係省轄市。1953年,赤溪併返入台山。1958年11月,開平、恩平合做開恩縣,後尾又改名開平縣。1961年3月16號,開平同恩平又分返開兩縣。

1983年6月1號,實行市管縣,新會縣倒轉頭屬江門市,江門市就係地級市。

1992年,台山縣轉成縣級市,改名台山市。1992年10月8號,新會縣轉成縣級市,改名新會市。1993年3月28號,開平縣變成縣級市,改稱開平市。1994年,恩平縣變成縣級市,改叫恩平市。

2002年9月1號,新會市變做新會區。新會人從來唔認爲自己係江門人,本土意識非常強烈[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五邑、六邑

[編輯]

五邑加鶴山,加𠹺赤溪就係六邑。

大姓

[編輯]

司徒

名人

[編輯]

睇埋

[編輯]

[編輯]
  1. 清史稿,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