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

形神兼備情景交融 南宋名家馬麟《靜聽松風圖》

作者:鄭行之
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情景交融的《靜聽松風圖》(局部)出自南宋名畫家馬麟之手。(台灣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3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馬麟(西元1180—1256年)是南宋名畫家,父親是宋光宗、宋寧宗兩朝畫院待詔馬遠。他出身繪畫世家,家中長輩都是畫院畫師,自小受父輩等人的薰陶,繪畫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難得的是他不受父輩畫風影響,年紀輕輕,便體認到畫畫一定要能自闢蹊徑。他作畫以寫生為本,走出自己的路,在山水、花鳥、人物等方面都能展現自我風格,在畫史上占有獨立的地位。

晉朝大畫家顧愷之曾云「手揮五弦易,目送飛鴻難」。馬麟這幅《靜聽松風圖》生動地傳達了畫中人凝神傾聽松風的情態,真更勝一籌矣。讓我們一齊來看看,他如何突顯自己的風格呢?

靜聽松風圖

這幅畫畫出高士憩息松間,松枝受風偏向一方,旁邊有一童子侍立。場景是一個不太高的台地上,長有兩棵松樹,一棵很順利地長成大樹,另一棵則命運多舛,可能被雷擊倒,它奮力生長,體形扭曲糾結,高度也矮了半截。

但見高士坐在那橫倒在地的松幹上,他戴冠覆紗,左腳架起,右腳舒展,衣衫微敞,右手輕握衣帶,左手撐於松幹上,拂塵則置於右邊地上。一切宛然都安置到最舒適的狀態,高士靜心凝神諦聽,和自然作最純淨的交流。松葉、藤蘿、帽帶隨風翻飛,好像在一邊助興似的。

高士的五官非常俊美,眉如繪,眼如丹鳳,鼻若懸膽,小鬍子的造型蓋不住他的嘴。精巧的下巴輕微向上,(台灣人稱之為「戽斗」,納福的象徵)。他把臉稍稍偏了過來,眼睛朝右看去,不久後,半瞇的眼一動也不動,似乎定住了。感覺他正全力傾聽!

此時,松濤聲聲,迴盪於蜿蜒的河水、濃霧遮蔽的山峰間。高士靜享著陣陣濤聲給他帶來的舒暢。高士必有所感、所思,一切隨心倘佯,心迴旋於風與松的對話,以致他眼前都空了、無了,視物不見。陣陣松濤的美妙和音正如悅耳之天籟,繼而成為了大宇之音,浸潤他身心。高士這種飄然出塵、心遊物外的情態,不但傳達了與造化相得的陶陶然悠然自適,連抱著什物站在一旁的侍童也看癡了。

南宋馬麟《靜聽松風圖》(經過清晰處理)。(台灣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技法簡介

父業子承,自古視為理所當然,士農工商皆如此。但在馬麟看來,只有一行不行,那就是藝術這一領域,父業子不承乃天經地義之事,因為父子是不同的個體,秉性與天賦不同,兩人表現的藝術作品,不應雷同。

自創一格

那麼馬麟是如何避開他父親的影響而自創一格的?他用了小小手法的變化,自創另一種「皴」。比如岩石,老父一定用斧劈皴,而他石頭的外觀接近他老父,角、面皆類似,明暗也大致相似,可是再仔細分辨他的皴法,岩塊雖頗像其父,但是一邊用幾個小斧劈皴,一邊卻用直線條來畫,偶而也用披麻皴,再以較深的墨色覆蓋之,隱隱展現「自創之心」。

寫實出色

他寫實功力很高,雖然他畫的松樹皮不怎麼美觀,岩石也不太優美,但再怎麼複雜的狀況也難不倒他。我們看他畫的虬曲倒地,萬般艱辛才重生的那段松幹,百叠糾結、露出大小洞眼、缺口、斷口,再加上藤蘿、松葉等等混雜一氣,一般人只能放棄或簡化,但是有實力的畫家不為亂象所惑,在方寸之間,描畫物態詳盡,遠近色澤分明。這必得歷經千錘百鍊才能駕輕就熟,而馬麟就是這樣一個具堅強實力的大畫家!

南宋馬麟《靜聽松風圖》局部。(台灣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另外,他畫的人物可以說已進入了化境。我們看他人物畫的衣褶清晰,層次井然;線條遒勁,顯得衣服質料優雅結實,而色調搭配得體(調和色)。在稍顯凌亂的背景烘托下,更增添人物之高貴、有品味。

顧愷之說「手揮五弦易,目送飛鴻難」(據嵇康的詩,作畫時之感言)。的確,畫五指彈琴比畫目送飛鳥飛過容易!也就是要畫得「傳神」很不容易,但是我們看馬麟的高士卻畫得非常傳神,高士眼睛柔和清澈,凝而不動,卻又似動非動。畫家表達出既內歛又內視的眼神,又透過眼神來表達「靜」的方式,這世間有幾人能?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轉自【乾淨世界】藝海逍遙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術愛好者可能會感到訝異,位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國家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竟然收藏數量如此龐大的法蘭德斯畫派大師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這是因為魯本斯經常替國王菲利普四世(King Philip IV)(1605—1665年)作畫,有絕大部分的收藏來自於此。另外,西班牙一位出色的藝術大師維拉斯奎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也受到魯本斯許多影響。
  • 英國鄉村的綠草、藍天和風景如畫的小屋散發出田園詩一般的清新恬淡,這份美妙在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的筆下栩栩如生、不可磨滅。這位最重要的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善於觀察、細緻描摹,他的作品反映出人與自然之間深刻而持久的聯繫。
  • 19世紀末,著名海景畫家愛德華‧莫蘭(Edward Moran)繪製了一系列大膽又富有想像力的畫作,紀念美國重要的海事事件。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 1874年,王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倫敦舉辦展覽,展出一位新手藝術家的精美畫作。這幅畫的標題是「點名」(The Roll Call),描繪因克曼戰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結束後的細節。展覽還沒結束,《點名》就已經成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評價很高的畫作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