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專業的歌劇歌手,也可能會對歌劇聲部產生疑惑。幾世紀以來,歐洲古典音樂傳統將不同的歌劇聲部分為七大類,通常以歌手的音域來界定。
根據聲部重量或音色等因素,這七個聲部類別中又有許多次分類,例如抒情、花腔或戲劇。「聲部重量」(Vocal weight)是指歌手演唱時能表現的輕重程度,而「音色」則是指聲音的特色;雖然每個人的聲音都是獨一無二的,但這些分類能幫助歌手選擇適合自己聲音類型的作品。這也是尊重原作的一種方式,因為作曲家總希望由特定聲部來詮釋特定角色。
女聲聲部
女高音(soprano)應該是所有歌劇聲部中最為人熟知、最易辨認的聲部。此聲部歌聲最高亢,能輕鬆地發出高音;而由於高音域能超越樂團伴奏、被觀眾聽見,因此這類型的聲音常演出最重要的角色——往往是女主角,例如威爾第(Verdi)作品《茶花女》(La Traviata)中的維奧萊塔(Violetta),或古諾(Gounod)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中的茱麗葉(Juliet)。
過去有些著名的歌劇歌手都是女高音,例如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和蕾娜塔‧提芭蒂(Renata Tebaldi);到了今日,許多著名歌手也是女高音,例如芮妮‧弗萊明(Renée Fleming)或黛安娜‧丹姆勞(Diana Damrau)。
女中音(Mezzo-sopranos)的音域略低於女高音,音色較為豐富,通常在歌劇中扮演次要角色,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比才(Bizet)《卡門》(Carmen)中的卡門,或羅西尼(Rossini)《塞維亞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中的羅西娜(Rosina)。
女中音經常扮演反派角色、母親,甚至反串年輕男子(稱為「褲裝角色」,trouser roles或pants roles),例如莫札特(Mozart)《費加洛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中的童僕凱魯比諾(Cherubino)。著名的女中音包括潔西‧諾曼(Jessye Norman)、切奇莉亞‧巴托莉(Cecilia Bartoli)和喬伊絲‧狄杜娜朵(Joyce DiDonato)。
女低音(contralto)是女聲聲部中最低、也是最稀有的,經常扮演巫婆、男人或有智慧的年長女性,只是這些角色多半是由音域較低的女中音來詮釋。著名的女低音角色包括華格納(Wagner)《萊茵的黃金》(The Rhinegold)中的智慧女神埃爾達(Erda),以及威爾第(Verdi)《假面舞會》(A Masked Ball)中的烏爾麗卡(Ulrica)。
至於著名的女低音,則包括凱薩琳‧費莉亞(Kathleen Ferrier)和娜塔莉‧史都茲曼(Nathalie Stutzmann)。
男聲聲部
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是最稀有的、也是音域最高的男聲聲部,相當於女中音。假聲男高音在巴洛克時期(約1600—1750年)非常流行,而在浪漫主義時期(約1830—1900年)幾乎消聲匿跡;但20世紀時又重新獲得作曲家的注意,例如班傑明‧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就為假聲男高音創作了特定的樂曲。
假聲男高音也會演唱巴洛克時期的角色,例如韓德爾(Handel)《阿格里皮娜》(Agrippina)中的奧托內(Ottone),或閹人歌手(castrati)的角色。在17、18世紀,歌劇界常常會閹割男歌手,保持童聲好讓聲音能從低音域流暢地升至高音域,幸好這種作法已不復存在;如今,假聲男高音會利用一種稱為假聲音域(falsetto vocal register)的高音唱法代替。
男高音(tenor)的音域僅次於假聲男高音,也是歌劇中最常見的男聲。由於較高的聲線聽起來比較年輕,因此男高音通常扮演歌劇中的年輕英雄或浪漫的情人,例如華格納(Wagner)《尼伯龍根的指環》(Ring Cycle)中的齊格菲(Siegfried),或董尼采第(Donizetti)《拉美莫爾的露琪亞》(Lucia di Lammermoor)中的埃德加多(Edgardo)。
世界上最著名的男高音是「三大男高音」:盧奇亞諾‧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普拉西多‧多明哥(Plácido Domingo)和荷西‧卡列拉斯(José Carreras);但也有許多其他著名的男高音,例如喬納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和胡安‧迪亞戈‧弗瑞茲(Juan Diego Flórez)。
男中音(baritone)的音域位於自然男聲的中間,演唱的角色有很多類型,從沒人愛的丈夫到地痞流氓,例如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中的阿瑪維瓦伯爵(Count Almaviva)。男中音在19世紀歌劇中變得特別重要,威爾第在他最著名的歌劇中大多都使用男中音,包括《弄臣》(Rigoletto)、《納布科》(Nabucco)和《奧泰羅》(Otello)。著名的男中音歌手包括迪特里希‧費雪-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赫曼‧普萊(Hermann Prey)和布萊恩‧特菲爾(Bryn Terfel)。
男低音(bass)則是歌劇中最低的聲部,常常與權威人物連結在一起,例如莫扎特《魔笛》(Magic Flute)中的薩拉斯妥(Sarastro);或飾演幽默的角色,例如羅西尼(Rossini)作品《塞維亞的理髮師》(The Barber of Seville)中的巴托羅醫生(Doctor Bartolo)。最著名的男低音歌手有庫爾特‧莫爾(Kurt Moll)、鮑里斯‧克里斯托夫(Boris Christoff)、魯傑羅‧拉蒙迪(Ruggero Raimondi)和勒內‧帕普(René Pape)。
德國的「Fach」系統
當古典歌手知道自己的音域和聲音類別時,就能使用其類別內的次音域來完善自己的表演。Fach是最著名的系統,於19世紀在德國歌劇界發展而成;至今,它在歐洲和北美洲仍是最廣泛使用的系統之一。
雖然Fach系統很受歡迎,卻也是歌劇界中最難搞懂的概念之一,因為它有超過25個子類別,不但經常重疊,還因各國情況而異。該系統根據音域、聲重(聲音能表達的輕重程度)和音色(音質)來區分不同類型的歌劇聲部。
同音域的歌手會因為聲重或音色的不同,而不適合演唱相同角色。例如,不是所有女高音都能演唱莫扎特《魔笛》中的花腔女高音夜后(the Queen of the Night);或者應該說,她們辦得到,但這不符合她們的聲部,長久下來將會損害她們的嗓子。
一般而言,女高音可分為以下五個類別:輕俏女高音(soubrette)、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抒情女高音(lyric)、莊嚴女高音(spinto),或戲劇女高音(dramatic)。輕俏女高音或輕女高音(light soprano)擁有輕盈明亮的聲音,很適合發聲須輕盈的角色,例如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中的蘇珊娜。
花腔女高音與輕女高音則截然不同,可以輕鬆唱出代表極端情緒的高音和快音,例如莫扎特《後宮誘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中的康斯坦斯(Konstanze)等高難度角色。
與輕女高音相比,抒情女高音的音色較溫暖,音域也較寬廣,常演繹女主角,如普契尼(Puccini)的《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中的咪咪(Mimi);莊嚴女高音的音階則比抒情女高音更寬廣,常以高音階來詮釋勇敢的女主角,如威爾第《吟遊詩人》(Il Trovatore)中的蕾奧諾拉(Leonora)。
最後是女高音中最有力量的戲劇女高音,常扮演聲音較宏亮、戲劇性較強的角色,如史特勞斯(Strauss)的《厄勒克特拉》(Elektra)。
女中音也可以擔任花腔女高音、戲劇女高音或抒情女高音,其一般特性與女高音相同,只是音域較低。著名的女中音角色包括羅西尼(Rossini)《灰姑娘》(La Cenerentola)中的安潔莉娜(Angelina)(花腔女中音)、威爾第《吟遊詩人》中的阿祖契娜(Azucena)(戲劇女中音),以及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中的凱魯比諾(抒情女中音)。
至於女低音,Fach的區別主要在於性格而非音質,假聲男高音也是如此。
男聲方面,正如女聲中的女高音,男高音的子分類也是最多的。男高音通常有四種常見的類型: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莊嚴男高音(spinto tenor)、戲劇男高音(dramatic tenor)和重戲劇男高音(heldentenor)。抒情男高音通常是愛著女主角的年輕男子,具有溫暖的音質。威爾第《茶花女》中的阿弗列多(Alfredo)就是一個例子。
莊嚴男高音的音域與抒情男高音相似,唯音調較高,常扮演英雄角色,例如比才《卡門》中的唐‧荷塞(Don José);而戲劇男高音聲量強大,能以渾厚的聲音發出數個高音,就像戲劇女高音或女中音一樣。最後是重戲劇男高音,也稱為華格納男高音(Wagner tenor),常扮演華格納式的英雄人物,聲音又更為豐厚。
男中音也可細分抒情或戲劇,例如莫札特《魔笛》中的帕帕基諾(Papageno)或普契尼《托斯卡》中的斯卡皮亞男爵(Scarpia);他們也可以擔任角色男中音,或稱「威爾第男中音」(Verdi baritones),這是威爾第歌劇特有、罕見的聲音類型,因為歌手在演繹戲劇性的角色時,低音和高音都要唱,比如威爾第的《馬克白》(Macbeth)。
最後,男低音通常有三種:低男中音(bass-baritone)、詼諧男低音(buffo)和莊嚴男低音(basso profundo)。低男中音介於男中音與男低音之間,最適合演唱華格納式的角色,例如《魔戒》中的沃坦(Wotan);與低男中音相反,詼諧男低音則扮演喜劇角色,有大量繞口令的演唱樂節,例如羅西尼《灰姑娘》中的唐‧馬尼菲科(Don Magnifico)。而莊嚴男低音則是歌劇中最低沉的聲部類型,莫札特《魔笛》中的薩拉斯妥(Sarastro)就是典型代表。
有些人的聲音非常獨特,不適用於Fach分類系統,有些人則可以演唱各種不同的角色;史上最著名的歌劇演唱家之一,瑪麗亞‧卡拉絲就是其中一例。
雖然Fach系統對某些聲樂團體和歌手來說很有用,但總是帶有很強的主觀性。聲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抒情女高音可以變成戲劇女高音,甚至變成女中音——聲樂分類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
原文:Opera Voice Types Explained: From Range to Fach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國際自由新聞工作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