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2A)

作者:朝暉
唐詩二首(圖片由朝暉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9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第二課

一、顏巷陋與阮途窮(《平水韻》上平一東)(選自《聲律啟蒙》)

沿對,異對同;
叟對黃童。
江風對海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
對遼東。
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綺;霜華滿鬢,羞看煉青銅。(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沿:沿襲、沿用。革:更換、變革。這是講近體詩對仗的原則,動詞對動詞。實際上,從唐朝到清朝,很難找到律詩對仗中將「沿」與「革」相對的例句。古代的律句中「沿」常作動詞「沿著」解;比如:李白的律句:「暖風花繞樹,秋雨草沿城。」韓愈:「驚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眾知難。」

「革」字在古代的律句中常作名詞解讀;比如,杜甫的律句:「兵革身將老,關河信不通。」蘇軾:「馬革裹屍真細事,虎頭食肉更何人。」

2、白叟[1]:白髮老翁。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卿士庶人,黃童白叟」

黃童:約三歲至十歲之間,會說話、會走路的兒童。從「黃口小兒」一詞中演變而來,「黃口」本指雛鳥,其喙有黃邊。出自《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3、牧子:牧童。北魏‧唐和《晚步》詩:「牧子爭歸路,田翁不裹頭。」

4、顏巷陋:「顏」指「顏回」,孔子的弟子,曾與窮人一起居住在簡陋的巷子中(陋巷)而自得其樂。因其賢德,明代開始被稱為「復聖」並配祭孔廟。據《明史‧禮四》載:「改大成殿為先師廟,大成門為廟門。其四配稱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孔子曾稱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孔子這段話大意:顏回的德行多麼高尚啊!一竹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始終自得其樂。

阮途窮:「阮」指阮籍。晉代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據《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記載:「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這是成語「窮途末路」典故的出處。阮籍的做法,唐代詩人王勃曾評論:「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滕王閣序》)這個故事其實是在提醒我們,一個人如果放縱自己,不走正道,那就有可能走向窮途末路。

5、冀北:指古代冀州的北部。包括山西省、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遼寧西部。|遼東:遼河以東地區,即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

6、濯足水:洗腳水;濯(音捉,入聲),洗。出自《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其中「纓」是指古代文人的冠帶。孟子這段話的言外之意是說,當遇到太平盛世,政治清平的時期,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都很高(滄浪之水清兮),那麼這時候用普世認可的道德禮儀來對照、端正自己的言行(「濯我纓」即正衣冠)。當遇上整個社會道德下滑的濁世之時,這時候社會上的流俗、不良習氣(滄浪之水濁兮)只能當洗腳水。由於洗腳水終究要被倒掉、丟棄;所以孟子這是在提醒儒家修行者,當遇到濁世之時,每日要三省自身,端正自身,把不好的東西如同洗腳水那樣倒掉。|打頭風:逆風。更準確地說,比如強風由東向西颳來,某人家大門朝東,開門所遇到的風就是「打頭風」。

7、梁帝:南朝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同泰寺:梁武帝在位時建,在金陵(南京市),今已不存。梁武帝常去同泰寺開法會並講說佛教經義。據《南史‧梁本紀中》記載:「癸巳,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上釋御服,披法衣,行清淨大捨。」

8、漢皇:指漢高祖劉邦。|未央宮:漢代長安宮殿名;劉邦曾於殿前置酒,大宴群臣。

9、塵慮:指對人世間名利情的執著。「慮」字在《平水韻》中有三個讀音,其中有一個音是平聲。但遍查現有資料,未發現古人在近體詩中將「慮」當平聲用的例子。因此「慮」這個字在今後的學習中均讀去聲。也就是與現今的普通話發音相同。

縈心:(執著)鬧心。|七弦:古琴有七弦,故稱。|綠綺:古代四大名琴之一。晉‧傅玄《琴賦序》載:「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楚莊有鳴琴曰繞梁,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10、霜華:霜花;喻指白色鬚髮。唐‧溫庭筠《達摩支曲》:「舊臣頭鬢霜華早,可惜雄心醉中老。」「華」音義通「花」。「看」字讀音「刊」。|百鍊青銅[2]:百鍊鏡或青銅鏡;鏡子。晉‧王嘉《拾遺記‧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淺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鍊可為金,色青,照鬼魅猶如石鏡,魑魅不能藏形矣。」後人因稱精鍊的銅鏡為「百鍊鏡」。唐‧白居易《百鍊鏡》詩:「百鍊鏡,鎔範非常規。」《鏡換杯》詩:「欲將珠匣青銅鏡,換取金尊白玉卮。」

二、六首押「一東」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1、野人送朱櫻 唐‧杜甫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數回細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盤箸無消,此嘗新任轉蓬。


注釋:①野人:鄉里人。這是「安史之亂」時期,杜甫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野人」一詞沒有貶義,古代的詩人也常用野人或野老來自稱。唐‧杜甫《贈李白》詩:「野人對羶腥,蔬食常不飽。」清‧仇兆鰲註:「野人,公自謂也。」《哀江頭》:「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②朱櫻:櫻桃的一個品種,成熟後深紅色。③筠籠:裝蔬菜、水果等的竹籠子,可以背在身上。④愁破:古詩文中的常用詞;這個詞字面意思是,一團愁思破碎散開。而更準確的理解是,止不住的愁緒湧上心頭。杜甫:「神傷山行深,愁破崖寺古。」「干戈滿地客愁破,雲日如火炎天涼。」鄭谷(唐朝):「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⑤門下省:官署名。門下省掌記天下已成之事,審核詔令,駁正違失,受發通進奏狀,進請寶印等。其長官初名侍中(正二品),也稱為左相、黃門監等。舊制,宰相常於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⑥擎(音晴)出:端出。⑦大明宮:唐朝宮殿名。貞觀八年建成時名永安宮,九年改名大明宮。亦謂之東內。內有麟德、含元、宣政、紫宸等殿。宣政殿左右為中書、門下二省。自唐高宗以後,皇帝常居東內。⑧金盤:用青銅製成的盛物盤。本詩指皇帝賜給的櫻桃用金盤盛放,盤中還放著幾雙玉製的筷子。「金盤玉箸」其實是借指長安城的大唐皇宮;因為戰亂,杜甫也不知道情況如何。⑨轉蓬:隨風飄轉的蓬草。

全詩大意:西蜀成都這裡的櫻桃與長安城皇宮中的櫻桃一樣也是紅色的。鄉里人贈送給我滿滿的一竹籠。曾寫過很多首與櫻桃相關的詩,每次都是止不住的愁緒湧上心頭。這麼多均勻圓潤的櫻桃與當初在皇宮中吃到的品種很相像,令人驚訝。回憶當年在門下省任職時,沾光得到了皇帝賞賜的櫻桃;那是退朝的時候,由侍衛用金盤端出大明宮。現在也不知道長安城皇宮的情況如何,今天品嘗這些櫻桃,過一段時間可能又要如蓬草,四處飄泊,居無定所。

詩評:古代的文人給這首詩很高的評價。清‧沈德潛《唐詩別裁》:「『也自紅』、『愁仍破』、『訝許同』、俱對賜櫻桃著筆。下半流法直下,格法獨創。」清‧李鍈《詩法簡易錄》:「七、八自轉合歸題,神完氣足,格老沉思,千古無兩。」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引用紀昀(紀曉嵐)評曰:「通篇詩眼在『也自』、『憶昨』、『此日』六字。後四句龍跳虎臥之筆。」許印芳評曰:「此詩之妙有三:一在章法倒裝,不肯平鋪直敘;一在前半俱對賜櫻桃著筆,不肯呆寫題面;一在後節大片大合,不肯為律所縛:此皆律詩出奇制勝之處,學者宜細心體會也。」許印芳說「不肯為律所縛」似判斷有誤,杜甫這首七言律詩格律嚴謹,並無出律之處。「憶昨」與「退朝」對仗,杜甫採用了逐字對與借對結合的技巧。「憶」與「退」是動詞對仗。而「昨(昨天、之前)」與「朝(今朝、早晨)」屬於時間名詞的借對(「朝」的實際意思是「朝會、上朝」)。在借對這種對仗技巧上,杜甫可是運用的爐火純青。比如「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代八尺為一尋,兩尋(一丈六尺)為一常。所以「尋常」對「七十」屬於數詞的借對。

讀音要點:「顆」這個字,在唐詩中一律讀上聲。《康熙字典‧顆》:「《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果切,科上聲(哿韻)。」宋、元、明朝代的官方讀音為「Kuo3」上聲,清朝官方讀音為「科上聲」,也就是我們現在普通話的讀音「可」。所以,在今後的唐詩學習中,「顆」這個字我們都讀「可」。「萬顆勻圓訝許同」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韻)」,「顆」字如果讀成平聲,你等於是說杜甫寫七律基本格律錯誤,這是對古人的不敬。

2、漢江臨汎 唐‧王維

楚塞三湘,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有無中。
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留醉與山翁。

注釋:這是王維在靠近荊門山(湖北省宜昌市南)附近江中與友人泛舟並寫下的詩。①「臨汎」可以說是一語雙關,既可理解為臨近「汎水」的地方,又可當「臨泛(水中泛舟)」解讀。荊門山,東接漢江,西鄰汎水。據《康熙字典‧汎》記載:「(汎)又水名。《水經注》水出梁州閬陽縣(治所在湖北鄖陽府),魏遣夏侯淵與張合下巴西(巴蜀西部),進軍宕渠(四川達州渠縣東北),劉備軍汎口,即是水所出也。汎水又東徑汎陽縣故城南,東流注於沔(湖北省沔陽縣),謂之汎口。」②「三湘」指的是湖南的湘鄉、湘潭、湘陰。春秋時期的楚國版圖還不大,楚國南邊的關塞與三湘接壤。③「九派」指長江的很多支流在荊門山的附近。漢·劉向《說苑·君道》:「禹鑿江以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④「郡邑」指「夷陵」,府縣所在地,宜昌市西漢、西晉、元代等時期也稱「夷陵」。⑤前浦:本詩指靠近渡口的江岸。⑥「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尾聯是作者與友人的約定;因為友人明天就要先行北上襄陽,作者過一段也要去襄陽,所以王維說,找個好天氣,他要去襄陽與友人同醉。「山翁」[3]是王維的自稱,因為他曾經在終南山輞川隱居過。

全詩大意:楚國的南邊關塞與三湘接壤,荊門山與長江的很多支流相通。江水長流一望無際,彷彿流向天地之外;山色空濛,雲煙開合,山形若有若無。靠近江濱的縣城彷彿在遠處上下浮動(作者坐在船上,船在江中由於波浪拍打而上下升沉,因此視線中的縣城彷彿上下浮動)。遠處江上的波浪彷彿在拍打著天空。待到襄陽好天氣之時,我必定去與您相聚並開懷暢飲。

詩評:只有心胸寬廣之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王維將視線內外的景色都寫入了詩中。第一句「楚塞三湘接」與第七句中的「襄陽」顯然都在視線之外。而頷聯與頸聯不僅對仗工整,那波瀾壯闊的動態之美也讓人歎為觀止。明·高棅《唐詩正聲》讚此詩曰:「氣象涵蓄,渾渾無際,淺率者擬學不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與「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這樣經典的對仗句子,務必要牢牢背下來。

三、附註:

1、白:「白」字的發音,《康熙字典‧白》:「《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陌韻)」唐朝官方字典注音為「迫(入聲)」;宋、元、明、清官方注音為「帛(入聲)」因此,我們在後續的唐詩學習中都讀「帛(入聲)」

2、百:「百」這個字的發音,《康熙字典‧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伯。 (陌韻)」從唐朝到清朝,官方讀音均為「伯(入聲)」因此,我們在後續的唐詩學習中都讀「伯(入聲)」。

3、山翁:「山翁」一詞,某「詞典」釋義錯誤,說是指西晉的山簡。其實在不同的詩文中它有兩個意思,第一是詩人的自稱,比如,①唐‧李白《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山翁今已醉,舞袖為君開。」看題目和詩意,此處「山翁」明顯是李白的自稱。②唐·韓愈《游祝融峰》:「山翁愛山不肯歸,愛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尋著不敢驚,沉吟為怕山翁嗔。」這是韓愈說自己游祝融峰(南嶽衡山)的事情,詩中的「山翁」是自稱,並說自己游山在山上睡著了,山童尋找來擔心韓愈生氣,不敢叫醒他。

第二個詞意是對山中居住的老人的稱呼,比如③唐‧劉商《山翁持酒相訪以畫松酬之》:「白社風霜驚暮年,銅瓶桑落慰秋天。憐君意厚留新畫,不著松枝當酒錢。」從詩的題目我們也可以知道,詩人劉商擅長畫畫,山中一老翁送了他一壺酒,劉商送了老翁一幅畫。④南宋‧陸游《野步》:「村婦窺籬看,山翁拂席迎。」這首詩講的是陸游在山中散步,經過一村莊,村中的老翁拂席延請陸游入座清談。@*#◊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儒家文化提倡的是入世的修行,傳統的道德禮義都是須要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去遵守。《中庸.第十三章》有這樣一段話——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 跌宕蕭疏歲月遷,開懷最憶在童年。 綠楊檻外窺蟬噪,芳草池邊放紙鳶。
  • 一個人在生死關頭,平時的修養如何就展現無遺。前幾天某地深夜發生地震,網上流傳的視頻中,一些男女赤身露體就往大街上跑。或許地震的時候,在建築物有可能倒塌的生死關頭,這就是人生百態…那麼,古代的讀書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周禮對他們有甚麼特別的要求呢?
  • 《夜歌》這首詩大約創作於韓愈正式擔任國子博士。韓愈從貞元二年出道,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均失敗,遭遇多坎坷。
  • 曉色猶存千里夢,春寒未冷兩鄉心。 已同玉露邀良會,先借祥煙寄好音。
  • 唐詩中格律詩的對仗句子,巧妙地運用了古漢語詞組的構詞法和平仄讀音,自格律詩在唐代出現後,古人創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對句,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及誦讀。
  • 滄桑閱盡人間事,歲月消磨壁上痕。 寂寂青山繞村落,年年濁酒話寒溫。
  • 繽紛無數地,錯落幾多時。 門外紅山果,亭前白雪枝。 孤寒如自怨,寂寞訴伊誰? 寧抱冰霜老,不為蒲柳姿。
  • 欲同花語莫相違,一路尋芳近翠微。 晴雨偏宜秋草瘦,賞心最是稻粱肥。
  • 這一系列教材主要是教五歲以上,各個年齡段的學生用古漢語的四聲誦讀古典近體詩,學習過程中熟悉格律並嘗試近體詩創作。要學好中文,從小就應該偏向於文言文教學,古人的思維方式及古漢語的構詞法,跟現代人的觀念不一樣。文言文能學好,白話文不用教都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