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 嫉妒心反害了自身

文/劉曉
圖為明朝《狀元圖考》插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9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古人說過:「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然而,在世間,仍有一些心懷嫉妒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去傷害他人,結果最終害的是自己。

蘇大璋夢天榜 同學嫉妒舉報反遭報

據《勸戒錄》記載,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名叫蘇大璋的書生,對《易經》很有研究,而且小有名氣。在參加鄉試前,夢見天榜,自己考中了第十一名。他十分開心,在與一個一同修習《易經》的同學閒聊時,說到了夢天榜的事情。

這個同學心生嫉妒,就到府衙舉報,說蘇大璋有暗中行賄、打通關節的事情,因此預先知道了名次是第十一名,請求追究治罪。這可是件大事。知府接到舉報後,決定看看是否屬實。因此在填榜單那一天,知府親自到場。在看到第十一名果真是修習《易經》的,就將舉報之事說了出來。不過,因為姓名是密封的,知府並不知道考生的名字。

監考官、主考官都說沒有此事,但又無法自證清白,便問知府:「假如真的如知府所言,我們該如何為自己澄清?」知府就建議用備用試卷的第一名來替換這名考生。

定下來後,在眾人的注視下,兩份密封考卷的封條被拆開。備用卷第一名正是蘇大璋,而本來要被錄取卻被替換掉的考生就是那個向知府舉報的人。在場之人無不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而考生們聽說後,無不拍手稱快。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中自有安排啊。

欲斷庶子子嗣 反害兒子不育

河南李見齋縣令說過這樣一件事:我的家鄉有一位進士,曾任某省知府,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官員,其家富甲鄉里。

進士的妻子某氏,生性好嫉妒。某氏及丈夫的小妾各生了一個兒子,年齡相仿,都是十幾歲,而且都非常聰明俊秀,一起在家塾讀書。

某氏想到如果將來家產分作兩半,自己的兒子所得未免單薄,因此想將所有的財產都歸自己的兒子一房所有。於是她偷偷買了絕育的藥物,製成糕餅,準備等孩子們放學回來,想讓妾生的庶子吃下,以絕子嗣。這樣將來自己的孫子就可以繼承兩房的財產了。

這天,在孩子們放學後,某氏將庶子叫了過來,給他糕餅吃。還未等他入口,某氏的親生兒子突然跑了過來,將糕餅從弟弟手中搶了過來,然後吃了下去。某氏來不及阻攔,不禁失聲大哭:「我害死我的兒子了。」

周圍的人都不明白某氏在說什麼,後來有個婢女偶然對人吐露了實情,大家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族人親戚沒有不憎惡她心腸歹毒的。

兩個兒子長大後都娶妻成家,庶子連生了兩個兒子,而某氏所生之子終身不育,於是過繼弟弟的兒子作為繼承人。數以萬計的家產最終都歸庶子一家了。

這不是人算不如天算的又一例證嗎?而嫉妒心下做惡事的結果是害了自己啊。@*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 人間善惡報應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為直接的報應較少讓人親見。但是昭昭天理,總有時會向世人直些顯相,讓人不得不信,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種方法吧!
  • 在中國古代,與律師相對應的叫「訟師」,其主要做的就是幫人代寫訴狀、謀劃訴訟等。除了訟師,古代還有一些文筆好,只替人家寫訴狀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