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不願上學 當心社交情緒障礙

文/大紀元記者李郁玫
font print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 , ,

4歲的小臻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也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還沒上幼稚園之前,都是媽媽全職在家帶她。直到滿4歲之後,才開始到附近的幼兒園就讀,可是才去了兩個星期,每天早上起床就一直哭鬧,不肯去上學,於是小臻的父母詢問老師,她在幼兒園裡的適應情況。

父母從老師口中得知,小臻在學校都不太敢與同學或老師講話,也不太喜歡和同學一起玩,總是自己一個人玩,對班上的團體活動沒什麼興趣,有時不太聽從老師的指令;如果有同學拿了她喜歡的玩具,就會動手打人,好像變成另外一個人似的。

父母因此非常擔心小臻的狀況,決定帶她前往醫院,請醫師進行評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任杜戎玨說,經過仔細評估之後,確認小臻有一些「社交情緒障礙」。

因此建議父母從以下5個方面給予幫助:

1.在家裡演練社交情境:父母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玩學校模擬遊戲,演練一下在學校可能發生的狀況,藉此來教導孩子學會社交技巧。

2.鼓勵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父母要每天詢問老師,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現,例如:願意分享玩具給同學,父母應該給予鼓勵,以強化孩子這些行為。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學習本身有興趣的才藝,例如:鋼琴、舞蹈等,並給予孩子在公共場合展現才能的機會,當孩子因為好的表現而被讚美時,也就能增加自信心。

4.為孩子建立交友圈:父母如果能與有同齡孩子的家長成為朋友,就能創造讓孩子一起遊戲、玩樂的機會,孩子也能與幾個比較熟悉的小朋友建立親密交友圈,學習人際互動技巧。

5.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讓孩子有機會學習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顧能力,不要因為孩子做得慢就忍不住幫忙完成。此外,當孩子有任何需求時,也要讓孩子練習表達自己的需求。

杜戎玨補充說,小臻的家長在建議之下,加強與老師溝通,也嘗試讓小臻學習更多生活自理技巧,適時讚美她的好表現,並且與班上同學的家長一起合辦野外郊遊和露營活動,進而讓她慢慢的結交許多好朋友。現在的小臻懂得與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也可以和同學一起聊天、唱歌,以及開心的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歐洲中世紀採用「蘋果或硬幣」來測試孩童,當他們成熟到懂得延遲享樂,能抽象的推理選擇了金錢而不是水果時,那麼就應該送他們上學了;在15-16世紀的德國,父母會在小孩開始有理性行為後送他們去學校;而現代的美國,小孩是否夠資格上幼稚園是根據日曆上一個武斷的日子---入學截止日,也就是由州政府或該學區決定小孩是否夠成熟能上學了。
  • 日本的學前教育是把孩子的健康身心放在第一位,培養孩子健康和安全生活的能力,讓孩子學習必要的生活習慣和態度。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