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鄒一桂《桃花紫藤》。(公有領域)<\/p>\n","height":"600","width":"400"},"isAccessibleForFree":"true","potentialAction":{"@type":"ReadAction","target":[{"@type":"EntryPoint","urlTemplate":"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1\/26\/n11003094.htm"}]},"inLanguage":"zh-Hant","copyrightYear":"2025"}

書摘:清詞選講

作者:葉嘉瑩

清 鄒一桂《桃花紫藤》。(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清朝的詞在中國文學歷史上,是詞這種文學體式的復興時代。為什麼說是詞的復興時代呢?因為從宋朝以後經過了元和明兩朝,而元朝興盛的是曲(如散曲),是雜劇(如王實甫的《西廂記》);明朝興盛的是傳奇,像湯顯祖的《牡丹亭》之類。元明兩代流行的是散曲、雜劇和傳奇。

我在以前的文稿中曾提過詞跟詩是不同的,曲子跟詞也是不同的(請參看葉撰〈論浙西詞派〉一文,見民國八十四年六月份《中國文化》)。詞要曲折深隱才是美,而曲子則要寫得淺白流暢才是美。詞要有言外之意,而曲則是說到哪裡就是哪裡,不需要有言外之意的聯想。關漢卿寫過一套曲子,我只唸兩句給你們聽,關漢卿說他自己:「我是蒸不爛、煮不熟、搥不扁、爆不破、響噹噹一粒銅豌豆。」這是說他自己個性的堅強,這種文學體式是讓人這麼一說一唱,當下就覺得很好,它不是讓你去想它有什麼言外的意思。你一唸就很痛快,曲子的好處就是明白流暢,能讓人讀後感到痛快淋漓的就是好的作品。因為元、明兩朝曲子流行,所以元、明有些文人就用寫曲的辦法來寫詞,他們只是追求寫得像曲這樣的流暢,什麼都說完了,也就失去了詞特有的曲折深隱富於言外之意的美學標準。但是到了清朝,詞恢復了這種深隱曲折有言外之意的美學標準,所以清朝是詞的一個復興時代,因為它重新找回了詞的美學標準。

元朝、明朝文人都寫曲,所以詞寫得不好,為什麼到了清朝詞又寫得好了?清朝怎麼會忽然間把詞的曲折深隱富於言外之意的特美找回來了?清朝找回了這個詞的特美是付上了絕大的代價。是什麼代價?是破國亡家的代價!是明朝的滅亡,經過了破國亡家的慘痛,而在新來的外族統治之下,他們有多少的悲哀?有多少的憤慨?而又不能明白的說出來,所以他們才掌握了詞的曲折深隱言外之意的美,他們找回來的美學標準是付上了破國亡家的代價。

李雯、吳偉業、王夫之,都是經過了破國亡家,可是對於破國亡家之痛每個人的反應都不一樣。有的人是殉國死難了、有的人是投降給外族了、有的人是隱居不出了,他們都有破國亡家的慘痛經驗,每個人的反應不同,因此每個人的風格也不同。所以清朝的詞是很微妙的,這是非常奇妙的一種現象。(本文僅限網站刊登)

──節錄自《清詞選講(二版)》/三民書局

《清詞選講(二版)》書封/三民書局提供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最後接出這句話,而這一個長句不是李後主自由選擇的,是這個詞的調子,這個音樂,到了這裡就該是這麼長的句子。長句的節奏跟感情配合得非常好,由花到人,這麼短暫、美好的生命就消逝了。
  • 南戲北劇孕育的溫床就是「宋、元」的瓦舍勾欄,而促使之成立發展的推手就是活躍瓦舍勾欄中的樂戶和書會。而「宋、元」之所以瓦舍勾欄興盛,其關鍵乃在於都城坊市的解體,代之而起的是街市制的建立。
  • 不知誰說的,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但到了大三,已是夕陽無限好了。因為過了這個暑假,到了明年驪歌唱罷,出得校門,就前途未卜了。
  • 父親在那短短的兩年中,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是種下了怎樣深切的師情,以至於到了半世紀後的今天,許多世事都流水般的過去了,無痕跡了,一個鄉下老師的兩年的感情卻是這樣恆久,沒有被年月沖掉。
  • 每回我家母貓生小貓時,我媽媽總用一個深深的大木桶,拿舊衣服墊得軟軟的,放在她自己床邊,讓母貓帶著小貓睡在裡面,不受一點打擾。
  • 在元燕南芝菴兩百多年後的明世宗嘉靖年間,江南出了一位戲曲大師魏良輔。而歷來對於魏良輔和他創發的「水磨調」,除了「崑山腔」是否他創立之外,尚有三個疑點:其一,魏良輔的籍貫到底是豫章、太倉,還是崑山?其二,魏良輔到底是官至山東左布政使的顯官,還是兼能醫的曲家?其三,魏良輔創發「水磨調」是憑一人之力還是兼取眾長?
  • 男女互為反串,固然有其時代背景和社會因素,但就戲曲的搬演來說,自然還是以「本色」為佳。
  • 老家在偏僻的山腳邊,不是五光十彩的都市,而是天造地設一色綠的山野。小女兒剛回來,第一個最攫引她的便是東邊的山,尤其是那高出一切的南北太母,只要是空曠無遮蔽的地方,一定東顧看山。
  • 《泛鏡湖南溪》展現了宋之問的文字表達功夫極精鍊與老到。以「候冬發」對「作春啼」;「開天小」對「夾路迷」;猶如讓若耶溪的山水躍然紙上。尾聯「猶聞可憐處,更在若邪溪」,以略帶遺憾的語氣來讚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別具一格。
  • 人生如「飛鴻踏雪」,來去匆匆,痕跡很快就會消失。「鴻飛那復計東西」,「東西」二字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其言外之意是說,不要太在意塵世中得到的東西,或曾經留下的痕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