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英國人高物價、低收入的生活方式,找到不靠錢財過幸福生活的啟示,就算面對年華老去或收入減少的時代,也無須恐懼,一樣可以活得快樂又逍遙,當一個心靈富裕的現代貴族!
*前言
過去我曾持續寫文章,介紹珍惜、喜愛居住英國古老房屋的人,以及如何用很少的金錢過富裕生活的智慧。到了今天,我已邁進五十歲,也更充分感受到至今為止,我在英國學到的節儉精神、不受社會規範約束自在地組合自己的生活,與活在當下的重要。……
回顧英國從一九七○年開始,因失業者徒增而出現所謂的「英國病」,直到到倫敦金融街再度躍居為世界金融中心的西元兩千年代,這三十年之間倫敦也曾經產生很大的變化。
特別是到二○○八年爆發雷曼兄弟事件之前的十年之間,來全球的投資熱錢不斷地湧入英國,導致倫敦變成世界上物價最高的城市。……
然而不論何時,無論社會形勢如何轉變,也不會影響英國人內心就是要享受人生的一貫的心態。
他們即使碰到不景氣、或是遇到泡沫時期,還是能稱讚屋齡很高的老屋是「成熟的家」,稱年紀變老的自己「年紀增長了,所以我自由了」而感到欣喜。
也就是ㄧ般人乍看之下會產生負面想法的事物,在英國人的價值觀中,卻是孕育出新生活樣式的原動力。
其中一種做法就是,絕大多數的英國人不會等到法定退休年齡,而是在工作能力最旺盛的四、五十歲時,改變以工作為主的生活型態,開始打造能夠滿足後半段人生的生活基礎。
聽說有一位居住在倫敦郊外的女性,就選擇在四十八歲時結束在不動產公司裡非常忙碌的業務工作。
「實在不可思議呢!就算辭去工作後收入減少,也因為自己的空閒時間增加,控制了開銷,我發現在忙碌時,身上的錢就會一直減少。」
她一辭職就先賣掉需要花錢維修的汽車。因此包括汽油費、保險費、稅金等,每個月就省下大約三萬日圓。現在每天踩著朋友送給她的自行車,不知道何謂塞車,想去哪裡就能去。
到退休前為止都委託給園丁的整理花園工作,也都拿回來自己做;過去為了鍛鍊體力上健身房,現在改成早上花兩小時慢慢地沿著泰唔士河散步遛著愛犬。下午教附近的法國人說英語,黃昏就用自己最喜愛的不凋花(preserved flower)做花束(Bouquet)。
「做了很多永遠不會凋謝的花、胸花、花藝作品,作品累積到一個程度就在自家的起居室內展售。」
從教英語會話和製作花藝上,每個月平均可以獲得大約十五萬日圓的現金收入,再加上以前上班時公司繳納以及自己分擔的年金(company pension),收入合計約二十三萬日圓。明年如果將兩間修繕好但沒用到的房間分租給留學生,每個月的收入確定還會增加十萬日圓。
收入雖然減少,如果能節儉支出,即使在物價非常高的倫敦還是可以過生活。
據說她在不動產公司任職時,經常為了獲得好客戶而不知不覺花費很多金錢。用在午餐會議的外食餐費一次大約將近一萬日圓,還有晚宴的服裝、和深夜宴會結束返家的計程車費等,每個月收到信用卡帳單時,就會有種自己好像是為了支付應酬費用在工作的空虛感覺。
從二十多歲到那時不停地花錢的她,獲得提早退休(Semi retirement)的生活之後,正好過著大多數英國人的期待,也就是能夠在工作與生活上取得均衡的理想生活。
她能夠在經濟景氣低迷、物價持續上漲的情況下,順利不勉強地轉換方向,令我看來新鮮無比。
過去日本人認為「公司」比「工作」還重要。但是工作或公司比三餐溫飽還有價值的時代,也隨著終身雇用與年資序升制度的瓦解及收入減少時代的來臨而消失無。
工作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用的手段。人生的價值就在找出能與家人共度或自處的時間。我認為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人,朝向追尋我在倫敦所見到的「以生活為主」之生活型態吧!◇(待續)
——節錄自《 英國人,這樣過退休生活》/ 天下雜誌出版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