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正述】五帝之九:渡過劫難

font print 人氣: 476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訊】九、堯帝(中) 渡過劫難

堯帝治世時期,出現過兩次大的劫難,中華文明奇蹟般地延續下來。究其原因,只能歸結於上蒼富有深意的安排,也是帝堯的大德行對天下造福的結果吧。

帝堯像,出自《歷代君臣圖鑑》,清代拓本,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公有領域)

羿射九日

在帝嚳時期,出了一位神射手,名叫羿,或大羿。《帝王世紀》記載:羿擅長射箭,帝嚳便賜給他弓箭,將他封在鉏這個地方,讓他成為射官,世代承襲這個職位。到夏朝時,太康帝荒淫無道,有窮氏后羿驅走了太康,自立為王,這個有窮氏后羿是帝嚳時羿氏的後代,他的子孫一直沿襲這個職位,都稱為羿。

古本《山海經》記載:堯時天空出現十個太陽,羿射十日,掉落在沃焦這個地方。這就是大家熟悉的羿射九日傳說的最早出處。據漢代的《淮南子》記載:到帝堯時,天空突然出現十個「太陽」,將草木莊稼都烤枯了,使百姓沒有糧食可吃,另有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妖魔怪獸出現在各地,殘害百姓。堯便派神射手羿去各地為民除害,誅殺了各種妖魔怪獸,並用神箭去射殺空中那九個以假亂真、禍害人間的假太陽,它們化成烏鴉掉落了下來。

《山海經》記載了羿的來源:天帝賜給羿紅色的神弓與白色的神箭,讓他降生人間,幫助人間除去各種凶險,渡過危難。可見羿是負天命而來的,降生為人,在堯時完成了他的使命,直接用神力協助帝堯排除妖孽禍亂人間。

毀滅人類文明的大洪水

接下來,堯帝時期發生了另一次關乎天下興亡的巨大劫難。

《尚書‧堯典》記載:堯帝時,天降大洪水,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淹沒了高山和丘陵。

關於堯時這場毀滅性的大洪水,《水經注》與《漢唐地理書抄》中都有印證:在宜昌市三峽,有萬丈絕壁,在江東面的絕壁之上,連飛鳥都無法棲息的地方,卻有一大火燒過的餘燼,插在崖間,長約數尺。當地父老都世代流傳說,這是堯帝大洪水時,大水淹沒了高山絕壁,當時有人乘舟停靠在絕壁邊生火,火盡後,餘燼留在壁間,遺留至今,所以稱之為「插灶」。

《郡國誌》也記載說:濟州有一座浮山,當地傳說,堯時大洪水,這座山浮於水上,當時有人將船纜繫於山巖間,至今繫船的斷鐵鎖還在。

《藝文類聚》也記載:在宜都夷陵縣西八十里的地方,有高筐山。傳說,堯時大洪水,這座山浮於水上不沉,如筐篚,因此得名。

《宋史‧律曆志》記載:「虞喜云,堯時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餘年,乃東壁中,則知每歲漸差之所至。」虞喜是東晉著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是最早發現歲差的人,生於公元281年,逝於356年。據此推斷,堯於公元前2400年左右正當在位。

在西方相應的時段,《聖經》中記載了諾亞大洪水。《聖經‧創世記》這樣寫道:「此事發生在二月十七日。這一天,天窗大開,大雨四十晝夜。……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大洪水》,繪於梵蒂岡的西斯廷禮拜堂。(公有領域)

不少《聖經》年代學(Biblical Chronology)的研究者發現,諾亞大洪水發生在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之間,甚至有學者研究出諾亞大洪水發生在公元前2349年或前2370年左右。

這些研究與《尚書》等上古文獻的記載基本相合,互相印證。很可能堯帝在位時期這場大洪水,就是《聖經》上記載的、毀滅上次人類文明的世界性大洪水。

不光東西方傳說中同時記載了這場毀滅世界的大洪水,在世界其他各民族中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

在位於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大洪水的傳說占有重要地位。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倫德納‧伍利(C. Leonard Woolley),開始對巴格達與波斯灣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沙漠地帶進行考察挖掘,結果發現了公元前3000年前的蘇美爾古國吾珥城(Ur)的遺址,並發現了該城的王族墓葬。在這個墓穴之下,伍利和他的助手們發現了整整有2米多厚的乾淨黏土沉積層,在這層沉積層之上是吾珥工族的墓穴,其中有各種陪葬品,如頭盔、樂器、刀劍,還有各種工藝品和刻在泥土書板上的歷史記載。這層厚達2米的乾淨黏土是從哪裡來的呢?對黏土的分析研究表明,這層乾淨的黏土屬於洪水沉積後的淤土。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人類用泥板記載歷史之前,這一帶曾經發生過一場巨大的洪水,這場洪水足以摧毀整個蘇美爾文明。伍利認為,這個發現說明,美索不達米亞的古老傳說以及《聖經》記載的大洪水是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為何天降洪水?

為甚麼會天降大洪水毀滅人類文明?

《尚書‧大禹謨》上載,「洚水儆予」,說的就是帝堯之時,上天用洪水來警戒人類。

《聖經‧創世記》記載說:「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極大,就後悔造人在地上。耶和華說,我要將所有的人和走獸,並昆蟲和天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希臘神話也記載說:天帝宙斯看到人類愈來愈殘忍無道,正義和禮節全無,決定用洪水把人類淹死。

瑪雅人的聖書《波波武經》中也記載:神在開天闢地之初創造了人類,後來人們忘記了造物主的存在,對神不敬,於是天神決定發起一場洪水,以毀滅人類。

從世界各民族的記載和傳說來看,是由於人類道德普遍敗壞了,不敬天信神,所以天降大洪水來毀滅沒有道德和正信的人類,只有極少數善良信神的人才得以倖存下來,發展新的文明。

中華文明渡過劫難

根據世界各民族的大洪水傳說,洪水過後,幾乎都只剩下極個別的人倖存下來,重新繁衍新的文明。大部分傳說中,每個民族都只有一男一女倖存下來,《聖經》中記載的只有其上帝判定的義人諾亞一家人倖存了下來。而當時古中國巨大的人群和文明卻奇蹟般地得以渡過劫難,得以保存下來。

從《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載來推測,上古中國的文明中心應該在崑崙山一帶,那裡海拔非常高。崑崙山被稱為萬山之祖,又稱崑崙虛、崑崙丘或玉山,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北側是海拔一千多米的塔里木盆地,南支延伸入西藏高原,與喜瑪拉雅山共築世界屋脊。全長約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至6000米。

《山海經》記載說:「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崑崙北……眾帝之台,在崑崙之北。」

帝台是作為祭祀、觀天象等之用的,一般都建在京畿附近,是國家的文明經濟中心所在。當時中華文明的中心就在崑崙之北的新疆沙漠那一帶,那時那裡是肥沃的土地,後來才慢慢風化為沙漠。

大洪水時,居住於崑崙山一帶的中國人,因為所處地勢海拔非常高,並能及時逃到崑崙山,所以洪水不能淹沒,很多人倖存了下來,渡過了這場大劫難,使中國成為當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留下了大量史前文明,如河圖、洛書、周易、八卦、陰陽、五行、中醫、星象……靜心想想,這些又何嘗不是上天通過帝堯的聖德治世,使古中國文明渡過這次劫難,有意留給人類,以啟發我們今天對人類歷史的背後安排與目的性的思考呢?

華夏民族能在這一時期渡過這兩次大劫,都是上天有意安排和呵護吧。由此看來,此後中原大地上各代天朝起伏跌宕的精彩演繹,也必是上天極富深意的安排與運化的展現吧。

治理洪水

《聖經》記載:大洪水在第一百五十天時,完全退了下來,諾亞一家人從方舟中下到陸地上生活。

1675年所繪的描述諾亞建造船時的故事。(公有領域)

洪水退去後,中華大地上很多盆地、低窪的地方,或被山脈阻擋的區域等,洪水無法退去,仍然淹沒了大量土地,並且常常引起水患,堯便派人治水。

剛開始是共工負責治水,堯認為共工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謹,背後卻飛揚跋扈,便詢問群臣有誰可以承擔治水的重任。大家都推薦鯀來治水,堯說,鯀喜歡違抗命令,剛愎自用,最終可能會危害族人,不合適承擔治水重任。但四岳都一致推薦鯀,讓堯起用他試試看。於是堯便任命鯀去治水,吩咐他要一定要小心謹慎。

鯀是禹的父親,他治水主要採用圍和堵的方法,違背水性,結果九年過後,沒有顯著成效。情急之下,鯀甚至冒犯天條,竊取天帝的神土——「息壤」,用來人間治水,被帝堯罷免並殛於羽山。

大禹治水,出自明仇英繪《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頁。(公有領域)

如此,又引出另一位有開天闢地大德行的聖王大禹來世,治平水患,為中原基奠了一個穩定的地理大環境,為中原大地未來數千年文明的演繹與傳承,創下了不世功勳。這是後話,請參閱相關章節。

參考書目:
1. 《尚書正義》
2. 《水經注》、《漢唐地理書抄》
3. 《郡國誌》(《太平御覽》引)
4. 《藝文類聚》
5. 《聖經》
6. Noah’s Flood: The Genesis Story in Western Thought, by Norman Cohn
7. 《山海經》
8. 《淮南子》
9. 古本《山海經》(《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一引)
10. 《呂氏春秋》

神傳文化之中國歷史研究組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

點閱中國歷史正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歷史,深遠而浩大。對歷史的書敘與界說,也是紛繁而龐雜。我們在此努力要做的,乃是應天時所之,盡綿薄之力,正述中國歷史,即用神傳文化史觀,光明、正面地書述華夏五千年輝煌歷史與傳統文化的概觀。
  • 一談到「神」、「上帝」,很多人會聯想到西方基督教等宗教中各自強調的唯一的「神」(God)的概念。其實中華民族是最敬神、愛神的民族。歷史上,從創世的盤古,造人的女媧,飛昇的大道,得道的真仙,修出三界的羅漢,大慈大悲的菩薩,普度眾生的佛陀,乃至天地山川,聖賢英魂,茫茫神州大地,可謂萬物有靈。
  • 文化,在現代人的概念中,是Culture的對應詞彙。這種對應始於日本學者。Culture的字源,有「耕作、培育」諸義。因而日本學人在其西化過程中,斷章取義地借用了中文古籍中的一些表述,將「文」與「化」二字聯用,作為和化漢字譯文詞語中Culture的專譯名詞。清末民初,西風東漸,當時的中國學人套用了這一翻譯而沿用下來。
  • 「中國」,就是中央、中心之國。這個「中央」,隨不同朝代之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變化。所不變的是其含義,仍然是君主、天子承其天時、地利、人和居中央而統攝、教化四方。
  • 遠古的歷史,在人類歷次劫難中遺失後,又通過種種特殊的途徑,再次被世人所知,成為今天的神話傳說。換言之,流傳於世界各民族的神話傳說,很多都是保存於人類記憶中的最珍貴的遠古歷史資料。
  • 中華是禮義之邦,自古以來,中華文化中,最大的禮莫過於祭拜天地。盤古在天為神,在地為聖人,與天地一體,為自然之靈,他開闢天地,化身為自然萬物。古人認為天地就是神靈的化身,他們在冥冥中主宰著一切,呵護著人類子民。古人祭拜天地,其實就是對天地神明的崇敬與感恩,同時也是與神明溝通的一種古老方式。
  • 傳說女媧是一位偉大的女神,天地開劈後,女媧以神的形象,降臨大地。她先用黃土仿照自己的樣子捏出人類,後來覺得這樣太慢了,便用藤條沾上泥漿,揮舞起來,泥漿灑落在地上都變成人類。人類造出後,女媧又讓男女自由婚配,繁衍後代,使人類生生不息,所以女媧被尊為「始祖母神」。
  • 由於時間太過於漫長,加上人類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天災人禍,上古史料大量遺失,從現存的神話傳說和古籍記錄中,我們目前只能梳理出大概的歷史過程和一些重大事件,以待不斷發現和完善。但這些珍貴的傳說與記錄,已足以讓我們對中華民族高貴的源流和浩大的歷史有所認識,並虔誠地感恩了。
  • 上古所稱「氏」,最早都是對神、半神降生人間的尊稱,有半神的含義,比如伏羲氏、神農氏等。他們在人間的後代就以相應的「氏」傳稱,他們也就是最早的「貴族」。後來其他家族也紛紛效仿,以其相應的「氏」傳稱;到後來,與從母系傳稱的「姓」合為今天人們「姓氏」的最早來源。
  • 伏羲氏除了創立八卦、開創易理學外,還留下了其它許多偉大的文明成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