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永福磁石

座標25°05′26″N 121°31′32″E / 25.090430°N 121.525464°E / 25.090430; 121.52546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5°05′26″N 121°31′32″E / 25.090430°N 121.525464°E / 25.090430; 121.525464

永福磁石
位置 臺灣臺北市士林區仁勇里大東路75號
類型奇石景觀

永福磁石,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士林區仁勇里士林公民會館的磁石,能將指北針指針轉向相反。

永福磁石

[編輯]

臺灣清治時期的《淡水廳志》記載有一種名為「反經石」的磁石能使指北針指針方向轉反[1][2],如陽明山的菜公坑山頂的安山岩磁鐵礦[3]。後《台灣名勝舊蹟誌》也有記載此天然紀念物[1]

《淡水廳志》卷十三.古蹟考:

其中一塊原為長十七公寸與高七公寸[4],原在陽明山的永福里[5][6],距士林鎮四公里的公路左側田圃中[4]。1959年,台灣省公路局拓寬該段公路時,以此石有礙工程而破壞,引起鎮公所及鎮民抗議該局負破壞古蹟[7][8]。時任士林鎮鎮長的陳滿堂與鎮民代表徐錦來,想報請陽明山管理局處理[7]。公路局將殘餘的一石塊給新安里辦公處保管[8],士林鎮長林振興及士林國小校長潘銀貴就把其中最大的一塊石頭搬到士林鎮公所前面的大東路圓環中[6]。此石被當地人尊為鎮寶、認為有安定人心的作用[9]。過去,沒有用科學方法求證過,變成以訛傳訛,有許多不同繪聲繪影的故事[5]

1974年,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決定將此石與台北市的大砥石、小砥石、風動石列為古蹟[2]。同年9月22日晚,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王亢沛與陳卓前往求證,以粉筆一一畫白線作定位,發現這塊石頭內部是互相牽制的小磁鐵組成,其中只有一區能使指針完全反北為南,結論是怪而不奇[5]

1994年底,士林區行政中心啟用之後,新上任的區長陳光國在1995年春節過後,將石搬至行政中心一樓門廳,置放於玻璃櫃中[6]。日後,大東路75號的士林區公所舊建築物改為士林公民會館,為士林區仁勇里的民眾活動中心[10]

士林公民會館的說明,此反經石原在永福里的拔子埔。
永福磁石與正常狀態的指北針。
永福磁石上指針不正常的指北針。
放在永福磁石上而指針相反的指北針。
遠離永福磁石而恢復正常的指北針。

其他反經石

[編輯]
久聞反經石性奇,搜索幸遇隱君知,
南針到此失靈驗,恰似人間顛倒時。
莊嚴對反經石的頌詩[1]

臺靜農在弔念張大千的文中,提及摩耶精舍庭園有莊嚴所贈的反經石,重兩百來斤[11]

1973年3月,莊嚴在閱讀《台灣名勝舊蹟誌》時,得知陽明山大路旁有這類反經石的存在,因此帶莊伯和等學生前往。他們先是四處尋找,毫無所見,直到老農曹賜藤指路,才在路旁地瓜田發現一塊馬蹄型的大反經石。據曹賜藤說日治時期假日常有遊客前來觀賞,但現在卻被遺忘。爾後,莊嚴自己又在附近找到幾塊反經石,其中之一經運回,置於庭園賞玩,後轉送給張大千。[1]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莊伯和. 詩翁去矣.翰墨留香──哭慕陵先生. 《聯合報》. 1980-03-14 (中文(臺灣)). 
  2. ^ 2.0 2.1 郭淑敏. 四奇石頗有來歷 北市府列為古蹟 大小砥石數千年前先民遺物 反經石風動石各有一篇掌故. 《聯合報》. 1974-09-20 (中文(臺灣)). 
  3. ^ 沈長祿. 都會休閒派 秋遊陽明山 好爽. 《聯合報》. 1995-09-09 (中文(臺灣)). 
  4. ^ 4.0 4.1 王福生. 花開時節漫談陽明山. 《聯合報》. 1954-03-28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呂一銘. 反經石怪而不奇 勞動了兩位博士 固體物理學家趕往現場求證 祇是一堆小磁鐵組成的石頭. 《聯合報》. 1974-09-23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蘇嘉俐. 指南針置於石頭上南北針會轉向成北南 士林區行政中心有塊「反經石」. 《中國時報》. 1995-08-04 (中文(臺灣)). 
  7. ^ 7.0 7.1 拓寬道路不慎 反經石被炸壞 已失去了反經作用 陽明山向公路局提出交涉. 《臺灣民聲日報》. 1960-06-13 [2018-01-23] (中文(臺灣)). [失效連結]
  8. ^ 8.0 8.1 拓寬公路鑿碎古蹟 石乃慧星墜地 指北反經為南 世所罕有竟被損壞 士林要求路局負責. 《聯合報》. 1960-06-09 (中文(臺灣)). 
  9. ^ 牛慶福. 士林鎮寶 看守區所大門. 《聯合報》. 1993-03-12 (中文(臺灣)). 
  10. ^ 士林公民會館 古色古香. 《聯合報》. 2007-11-06 (中文(臺灣)). 
  11. ^ 臺靜農. 傷逝. 《聯合報》. 1986-03-3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