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利益衝突: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有償編輯:​ // Edit via Wikiplus
Ericliu1912留言 | 贡献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201行: 第201行:
=== 回應請求 ===
=== 回應請求 ===
{{Shortcut|WP:COIRESPONSE}}
{{Shortcut|WP:COIRESPONSE}}

編輯回應有償編輯的編輯請求時,應該小心謹慎地進行,特別是牽涉到商業利益時。當大量文字部分增加或支持條目主題時,條目實際上被該主體「[[捉刀]]」,然而讀者並不知道。因此,回應志願者應該小心謹慎地檢查文字和來源的提議。條目被擴充並不必然意味著它更好。
編輯回應有償編輯的編輯請求時,應該小心謹慎地進行,特別是牽涉到商業利益時。當大量文字部分增加或支持條目主題時,條目實際上被該主體「[[捉刀]]」,然而讀者並不知道。因此,回應志願者應該小心謹慎地檢查文字和來源的提議。條目被擴充並不必然意味著它更好。


第208行: 第207行:
=== 討論頁上的有償編輯 ===
=== 討論頁上的有償編輯 ===
{{Shortcut|WP:COITALK|WP:PAYTALK}}
{{Shortcut|WP:COITALK|WP:PAYTALK}}

有償編輯必須尊重計畫的志願者性質,且保持討論簡潔。當提出對條目的修改時,他們應該敘述建議的修改,且解釋為什麼應該修改。任何可能引起爭論的修改——譬如消除否定的文字——應該突出顯示。
有償編輯必須尊重計畫的志願者性質,且保持討論簡潔。當提出對條目的修改時,他們應該敘述建議的修改,且解釋為什麼應該修改。任何可能引起爭論的修改——譬如消除否定的文字——應該突出顯示。


在與有償編輯長時間交流時,志願者應該意識到有償編輯可能提交在他們對話頁的證據,證明他們的薪水或報酬正當。沒有編輯期望因為有些有償者與他們爭辯,而長時間參與或重複討論。藉由爭論中「[[訴諸反覆]]」而拒絕接受共識的編輯,可能發現他們自己違反[[Wikipedia:擾亂性編輯|擾亂性編輯指引]]。
在與有償編輯長時間交流時,志願者應該意識到有償編輯可能提交在他們對話頁的證據,證明他們的薪水或報酬正當。沒有編輯期望因為有些有償者與他們爭辯,而長時間參與或重複討論。藉由爭論中「[[訴諸反覆]]」而拒絕接受共識的編輯,可能發現他們自己違反[[Wikipedia:擾亂性編輯|擾亂性編輯指引]]。

=== 編輯請求執行指引 ===
{{guideline section}}
一切有償編輯/利益衝突編輯均當依照/比照[[WP:有償編輯方針#本地替代方針]]的規定進行。


== 著作權 ==
== 著作權 ==

2021年11月28日 (日) 18:19的版本

維基百科上的利益衝突編輯的範圍,牽涉到關於你自己、家庭、朋友、客戶、雇用者、或者你財務及其他關係的維基百科貢獻。任何外部關係都可能會引發利益衝突[註 1]。某人擁有利益衝突是情況的描述,而非對該人評價或誠信的判斷[註 2]。如果單個編輯希望從事的某些事情或目標,例如修改頁面來推銷你自己、其他人、公司或團體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幫助維基百科成為中立可供查證的百科全書目標,便極有可能存在利益衝突。

維基百科強烈反對利益衝突編輯的出現,特別是當使用者認為促進外部利益比起實現維基百科的目標更重要的時候,該編輯(與維基百科間)被視為存在利益衝突。有利益衝突的編輯損害大眾的信心,且有機會為被促進者(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帶來在維基百科外的社會英语Wikipedia:Wikipedia is in the real world難堪風險[註 3]。有著利益衝突的編輯,無法知道是否、或影響自身的編輯到多少程度。如果利益衝突編輯導致擾亂,或使用者的修改違反譬如「中立的觀點」、「維基百科不是什麼」、「關注度」等方針,管理員基於其損害百科全書而可以選擇封禁牽涉到的使用者帳號。

因此,一旦利益衝突的編輯(包括有償編輯)設法影響條目內容時,他們最好公開造成影響的利益衝突,無論是在他們的使用者頁面、或是任何他們修改的條目的討論頁上。除此之外,利益衝突的編輯普遍被建議不要直接編輯影響條目,而是在討論頁提議修改。如果其他使用者反對他們做出的修改時,這點是特別重要的。大部分維基百科人將欣賞你的誠實[註 4]。而任何有償編輯必須公開誰支付報酬給他們、誰是客戶、及任何其他相關聯的隸屬關係,這也是維基媒體基金會要求

如果你認為某個使用者存在利益衝突,你必須在調查利益衝突編輯時,小心地不要違背他們的意願而揭露編輯身分。維基百科方針反對騷擾,特別是禁止不利的個人信息公開,且這看得比本指引還要重要。利益衝突的情況通常是當編輯修改條目時,自己表明他們如何與該主題連結後才會被發現。當使用者未表明他們存在利益衝突的情況時,有偏見的編輯能夠依循中立的觀點方針修改回退。編輯在討論本指引修改時,應該公開他們是否有償地編輯維基百科。

什麼是利益衝突?

利益衝突是一種情況,有一個人P(無論是個人或法人團體)處在一個或更多決定的一定關係。在普遍觀點中,P如果擁有利益衝突,只有當:1. P與另一人存在人際關係,後者要求基於其他人利益進行判斷;2. P有(特別的)利益,在這關係中傾向介入正常的判斷。在普遍觀點的關鍵詞有『關係』、『判斷』、『利益』和『正常』。
邁克爾·戴維斯英语Michael Davis (philosopher)[6][7]

沒有規則能夠判決利益衝突是否存在,但存在警告標記。如果存在可能干涉的外部利益、或有理由認為被干涉的情況下,你同時作爲維基百科人的角色,便處於利益衝突中。當使用者增添至條目的資料,看上去像是正在為使用者、家庭成員、雇用者、企業或個人活動登廣告,這可能意味著他們存在著利益衝突。而當編輯撰寫他們自身有關係的推廣事情時,他們的貢獻通常不包含大眾覺得有用或重要的東西。

當在某個領域存在利益衝突時,我們非常強烈不建議你修改維基百科,因為這將導致你的編輯並不中立(存在偏見),特別是如果你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當中也包括自身商業和經濟利益)作宣傳,或是為你的外部關係(如家人、朋友或雇用者)的利益作宣傳時。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方針規定所有條目必須反映適當的觀點而無偏見,而利益衝突阻擋維基百科能夠實現這點。如果你的更改將無法中立,「不要」發表它們。

接近主題並不意味著你不能成為中立者,但它仍可能使你產生傾向而朝向一些偏見。接受其他編輯的建議為引導。如果在討論頁上,編輯善意推論地表明你可能存在利益衝突,請設法確認並將你的偏見減至最低程度,且考慮退出編輯條目。根據經驗,你和主題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牽連,你更應該要小心遵守我們核心的內容方針——「中立的觀點」、「非原創研究」、「可供查證」——然後才編輯該領域。

外部角色和關係

當編輯維基百科的時候,維基百科人的首要目的是增進百科全書的利益。當外部角色或關係能被合理地視為損害這一目的時,編輯便存在利益衝突(相似地,如果法官與被告結為夫妻,其公正性便遭到損害)。

任何外部關係都可能引發利益衝突。利益衝突可以是個人的、宗教的、政治的、學術的、財務的或法律上的關係。利益衝突不是源於某個領域,而是在個人、主題、理念、傳統或組織上,牽涉到的高度個人承諾、交往或倚靠的關係。至於關係要多密切才算是需要擔憂的利益衝突(即「太親近」應如何定義),則由常識決定。例如,有關鮮為人知的樂團條目,不應該是由樂團成員或經紀人撰寫,而傳記不應該是自傳或由對象的配偶撰寫。

相對地,我們歡迎特定專家在他們專業領域的條目做出貢獻,即便該編輯長期投入該主題,但這仍受到財務上的利益衝突指引限制。同時確保他們在該領域中的外部角色和關係,不會與他們在維基百科上的首要目的(寫好百科全書)有所牴觸。另一方面,維基百科特別關注涉及組織的利益衝突。違背此建議很可能使自己與自己所代表的組織蒙羞。

利益衝突不單是偏見

確定某人存在利益衝突是對情況的描述。它不是有關個人心態或誠實的判斷[5]。利益衝突能夠在缺乏偏見下存在,偏見在缺乏利益衝突下仍經常存在。信念和慾望可能導致有偏見的編輯,但他們並不構成利益衝突。利益衝突出現在編輯的角色和關係,且當這些角色和關係存在衝突時,我們認為是「傾向偏見」的一方[8]。利益衝突像是「醜聞敏感標準」[9]

為什麼利益衝突是個問題?

一個人是根據所處在的衝突情況,而被判斷存在利益衝突;而無論該人是否認為自己能夠克制誘惑或腐敗的利益影響,後者將妨礙其判斷。
韋恩·諾曼英语Wayne Norman和克里斯·麥克唐納(Chris McDonald)[註 5]

直到20世紀後半葉,專業依靠「價值中心模式」:這些利益衝突者純粹被期待能夠正直且客觀地做事[註 6]。現在,這已經知道是太天真了[4]。價值中心模式輕視個體的判斷,在利益衝突下的缺陷程度。衝突的個體不能知道他們已經被影響的程度。哲學家邁克爾·戴維斯英语Michael Davis (philosopher)寫道,他們經常「對於他們自身的可靠性評價太高」[12][13]。例如,衝突的人有可能企圖公平而過度補償,導致他出現不曾做出的相反決定[12]

價值中心模式忽視利益衝突造成公眾信任的破壞,以及在受到影響的社群內部導致焦慮。如果法官與被告有著密切關係,從其同事和公眾的角度來看,法官作為公正判決者的角色受到損害,而無論他如何確信自己能夠保持公正。不適當的「表現」意味著他將必須自己要求撤換。

實際、潛在和顯見的利益衝突

實際的利益衝突,是指編輯確切判斷與利益衝突有關,「且」被判定正在發揮作用[14]例如:如果企業所有人編輯有關自己公司的條目和參加討論,他具有實際的利益衝突。

潛在的利益衝突,指編輯確切判斷與利益衝突有關,「但」被判定並未發揮作用[註 7]例如:企業所有人在關於自身公司相關的條目和討論有著潛在的利益衝突,但如果他與這些頁面保持距離,他並沒有實際的利益衝突。

顯見的利益衝突,是指有理由相信編輯存在利益衝突。例如:如果編輯在編輯有關企業的條目,且由於某種原因而似乎是所有人時,他擁有顯見的利益衝突[註 8]。實際上他可能沒有這種關係。顯見的利益衝突在社群內部會導致反感,且應該盡可能透過討論解決[註 9]

維基百科的態度

維基百科的目的

維基百科作為百科全書,其使命是向公眾提供總結公認知識、中立書寫且可靠來源的條目,而不是讓人們當作公司或個人網站、放置服務或產品廣告、和自抬個人身價的平臺。讀者希望在這個地方找到獨立於其對象撰寫的中立條目。維基百科人必須確保將百科全書及其讀者的利益置於個人關注之上,將遵從維基百科方針視為他們修改頁面時最重要的事情。

條目應該只包含符合維基百科的內容方針與最佳慣例的資料。如果你在撰寫與你相關連領域的條目,要確信以中立語調、引用可靠第三方出版來源撰寫;且注意你的修改,是否非故意地將自身觀點提拔至其他觀點之上。中立的觀點是維基百科五大支柱之一。而如果其他編輯表示你的修改違反維基百科的標準建議,認真地接受建議,且考慮與其他使用者討論此事。

也因此,任何修改頁面的使用者,如果思考的是有比將維基百科建立成更好的百科全書還重要的其他事情,便存在著利益衝突。為了維持維基百科的中立觀點,維基百科強烈建議編輯迴避與自身有明顯利益衝突的題目,或是可以合理推論出有衝突的主題。

利益衝突的編輯

維基百科雖然是「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百科全書」,但如果你存在利益衝突,應該避免非常格外謹慎某些情況。包括:編輯與你本人、你所屬的組織、所屬組織的競爭對手、及這些組織牽涉的計畫和產品有關係的條目;參與有關你所屬的組織、或所屬組織競爭者相關條目的刪除討論;在其他條目中,連結至自己組織的維基百科條目或網站(參見「垃圾內容」)。

利益衝突的編輯應該始終嚴格遵循維基百科相關方針指引和最佳慣例,特別是避免違反中立的觀點」、「可供查證」、「自傳」、「外部連結」等相關方針指引。如果你有利益衝突,你應該表明自己的利益衝突;並接受透過同行審查編輯,而不是直接編輯條目:

  • 你可以在討論頁或在互助客棧提議修改,以便在發表前能夠進行同行評審。
  • 你應該透過建立條目過程創建新條目,而不是直接創建他們,所以在發表前能夠進行同行評審。
  • 你應該參與對條目的影響時,公開自身利益衝突
  • 你應該尊重其他編輯並保持討論簡潔。
  • 強烈不建議你直接編輯受到影響的條目。

請注意,維基百科上沒有人控制條目。如果維基百科收錄你或你的組織相關的條目,其他人將可以增加其他仍然不為人知的資料、決定刪除條目、或將在你後來要求刪除時決定保留。媒體數次關注在維基百科上從事利益衝突編輯的公司(參見「對維基百科涉及利益衝突的編輯」),這導致有關組織難堪。

有償編輯

當編輯撰寫與他們有緊密財務關係的相關主題時,他們存在著財務利益衝突。這包括成為所有人、雇員、承包人、投資者或其他利益相關者。有償貢獻維基百科是財務利益衝突的一種類別,編輯得到金錢或其他獎勵的報酬,為了公司或團體修改維基百科(無論是為該團體工作,或是公司付費給團體登廣告),這讓有償編輯在他們的雇用者目標與維基百科的目標間有所衝突。

社群最為關心的有償編輯類型,便涉及到使用維基百科從事公關活動和營銷目的。因為它總是反映客戶或雇用者的利益,有時這被稱作「有償倡議」,但這是極大問題[註 10]。另外還有一種則是,你指望透過修改維基百科賺錢或其他獎勵。例如,你特意撰寫所有人、公司其他持份者或其他組織的相關內容。

維基媒體基金會要求所有有償編輯公開。如果你基於自己在維基百科的貢獻,收到或指望收到報酬(金錢、商品或服務):

  • 你可以在討論頁或在互助客棧提議修改
  • 你必須公開是誰支付、該編輯是誰的利益、及其他有關的隸屬關係。
  • 你應該在自己的使用者頁面、影響的討論頁、及每當討論主題時公開此事。
  • 你應該尊重志願者並保持討論簡潔(參見「討論頁上的有償編輯」)。
  • 非常強烈地不建議你直接編輯受到影響的條目。

請求的編輯受到跟任何其他人一樣的相同標準約束,且編輯可以婉拒該想法。要找到條目的討論頁,點擊條目頂部的「討論」按鈕。如果你對於相關事情有所疑問,參見「互助客棧」。

維基媒體基金會使用條款

維基媒體基金會使用條款要求因為他們貢獻而正得到報酬的編輯,公開他們的「雇用者」(支付編輯的個人或組織)、「客戶」(具編輯利益的個人或組織)、及任何其他相關聯的「隸屬關係」。這是中文維基百科的方針。

秘密廣告和消費者保護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所有編輯應該遵循美國關於秘密廣告的法律,如同聯邦貿易委員會在《認可準則》和《DOT COM公開》的描述。

歐洲公平交易法

2012年,慕尼黑邦最高法院英语Oberlandesgericht裁定,如果公司或其代理人編輯維基百科、且目的是影響客戶,該編輯構成秘密廣告,本身則違反歐洲公平交易法。判決並稱不能預期讀者會找出使用者或討論頁,以發現編輯公開有關他們公司的隸屬關係[註 11]

英國廣告標準局

2012年,英國廣告標準局英语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 (United Kingdom)發現兩名足球運動員的Twitter推文內容已經「同意耐吉經銷團隊成員的幫助」。Twitter推文並未明確辨識為耐吉經銷消息,因此違反廣告標準局的法規[18]

利益衝突的其他類別

法律對抗和其他爭端

根據生者傳記方針的宗旨,當編輯牽涉到與另一個體——無論是維基上或維基外——間的重大爭議或糾紛、或宣稱其是個人對手時,不應該編輯該人物的傳記或其他有關那個人的資料,因為考慮到潛在的利益衝突。相似地,編輯不應該為他們或已經被捲入而關係密切的法庭案件撰寫有關內容。

如果你牽涉法庭案件、或與當事人關係密切,你將發現非常難以證明你撰寫與案件相關的辯論一方、或是案件相關的法律事務所、或是相關領域法律,有關的內容是完全客觀的。對於正在迅速發展的案件,甚至在維基百科中的法庭案件條目出現中立的小疏失,可能會被法庭或某一方注意,且這可能會造成現實世界的危害,而不只是維基百科的損害而已。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強烈反對這類型的衝突存在。

活動、政治

內部成員認為活動僅僅是「把消息傳開」,對於外界可能看起來是推銷或宣傳。如果你編輯條目的同時,還參與遊說某領域的組織、或牽涉相同領域的活動,你可能擁有利益衝突。政治候選人及其工作人員不應該編輯有關他們自身、他們支持者、或他們對手的條目。政府雇員不應該編輯有關他們部門、政府、政黨、政治對手、或有爭議的政治題目。

撰寫有關你自己、家人和朋友

你不應該建立或編輯關於自身、自己家庭、朋友或敵人的條目。對於自傳部分,我們不建議你撰寫關於自己的條目。如果你是具有關注度的,其他人將注意到你並撰寫條目。在某些情況下,相較於撰寫關於自身的條目的行為,維基百科使用者更適合建立使用者頁面[註 12]。而基於這種情況,條目通常會移到使用者名字空間,而不是刪除。如果你認為自己可能有足夠關注度,請你在適當的討論頁說明、並優先尋求關注度和任何自傳建議的共識

對於親密關係部分,就如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將難以編輯卡爾·馬克思的條目,因為他是馬克思的摯友、追隨者和合作者[註 13]。如果你與該主題或個人有著私人關係,建議你忍住直接編輯這些條目的想法;如果是在條目討論頁或其他討論中做出條目相關評論,也建議提供完整關係的公開事項。

而能編輯有關你自己、或你知道的某人條目的例外情況,是如果條目包含需要盡快校正的誹謗或嚴重錯誤。如果你做出這樣的編輯,隨後再寄送電子郵件至維基百科「志工回覆團隊」、或是在「互助客棧」尋求生者條目的幫助、或是在條目討論頁上討論。

自我引用

當你身為專家英语Wikipedia:Expert editors並更改該主題內容時,並不一定意味著利益衝突。如果真的具有重要性、適合維基媒體基金會的使命和原則、符合包括「自行出版物與可疑來源作為其本身內容來源」等內容方針、及並未過分使用,在合理範圍內使用自己親自撰寫、協助撰寫或出版的資料是被接受的。但不應該經常使用自己的著作當成來源,且應該由第三人引用,亦不應該過分強調自己的工作。當存在疑問時,遵從社群的想法和意見:建議在條目討論頁編輯,並允許其他人評論。

推銷編輯

利益衝突經常存在於自我推廣的類型中,包括廣告連結、個人網站連結、個人或半個人照片、或其他看上去像是推銷私人或商業利益的編輯或其合作人的資料。這類型資料的實例,包括:

  1. 藉由指向不著名或不特別相關聯商業網站,而看上去像是推銷產品的連結(「商業連結」)。
  2. 藉由指向他們個人頁面,而看上去像是以別的方式隱蔽推銷個人的連結。
  3. 並不值得注目的傳記資料添加至條目中。

另外編輯不應該建立條目,純粹是為了提供該主題推銷,或是基於客戶利益製作推銷用的條目。所有維基百科條目應該包含透過中立的觀點撰寫有用的資訊。在維基百科上,「吹捧」和廣告作品被嚴格禁止。如果你為了客戶利益而貢獻維基百科,在同時面對他們和百科全書時,你應該要非常能夠確保自己理解這裡的內容標準,且不要添加宣傳資料。

文化部門

博物館館長、圖書館管理員、檔案管理員及相似者被鼓勵幫忙改善維基百科,或以連結至該處資源的形式來分享他們的知識。如果連結不能作為可靠來源使用,如果它符合外部連結指引,它可能被放在延伸閱讀或外部連結中。要記住的是,維基百科不是鏡像站、連結集、圖片集或是媒體檔案集。

常駐維基百科人、獎勵告示牌

有些有償編輯的類型被維基百科社群認為是良性的。這包括常駐維基百科人英语Wikipedian in residence,這可能是推動使命一致的組織英语Wikipedia:GLAM——譬如畫廊、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合作的有償維基百科人。常駐維基百科人不能參加維基百科上的公共關係或為他們的組織行銷,且他們應該在維基媒體拓展的「常駐維基百科人的核心特色」的明確界線內工作。他們必須與維基百科計畫或一般的維基百科社群密切合作,並希望在他們的使用者頁面、及有關他們組織的討論頁公布訊息,以確認他們的常駐維基百科人身分。

另一個良性的有償編輯例子是獎勵告示牌英语Wikipedia:Reward board,編輯可以公告獎勵,這通常是提升條目至特色條目或優良條目狀態。如果你參加活動,透明度和中立是關鍵。

如何公開利益衝突

表明利益

一些編輯表明自己與特定主題領域的利益關係。他們以不同宣告方式進行。許多維基百科人在自己的使用者頁面顯示自身擁護和隸屬的來往關係。你也可以選擇在討論頁討論編輯時,揭露有些關於你自身的事物。這些使用者與其他編輯有密切聯繫後,能夠在希望編輯有關利益主題時,請求其他人協助。

表明利益的原因 秘密利益衝突編輯的缺點
  • 宣告利益後,你將從別人的假定善意中受益。
  • 大部分編輯將欣賞你的誠實,並嘗試幫助你。
  • 你奠定請求其他人幫助你發表補充資料的基礎,或是藉這次機會審查你自己希望發表的資料。
  • 如果你的編輯違反中立的觀點,他們能夠被回退。
  • 雖然其他編輯並不允許揭露你的身分,他們可能開始了解你是誰,且可能意識到你在遊戲規則
  • 維基百科以外的人——譬如記者——可能發現你的利益編輯,且可能對你或你的公司造成負面報導。維基百科不能阻止外人發現和揭示你的身分。

普通的利益衝突

如果你參與一篇條目、且你存在利益衝突(這不包含有償編輯維基百科),每當你討論該主題時,你應該讓其他編輯知道相關事項。如果你希望使用模板完成此事,請在受到影響的討論頁頂部加入「{{connected contributor}}」,如下方填寫和儲存變更:

「Connected contributor」模板
{{Connected contributor|User1= 你的用戶名稱 |U1-declared= yes | U1-otherlinks= (可選擇的)插入相關的隸屬關係、公開事情、條目草稿、或說明利益衝突貢獻的差異 }}

請注意,其他人可以為你加上模板。你也可以在任何利益衝突貢獻的編輯摘要中發表聲明。你也可以在自己使用者頁面的註釋中提及利益衝突。如果你計畫對受到影響的條目做出重大或可能引起爭議的修改,你能夠在討論頁底部陳述自己的意見(務必以4個波浪號「~~~~」簽名)。如果提議是可供查證和恰當的,它通常將被接受。如果編輯婉拒請求,通常將在下方增加說明。

有償編輯部分

如果你貢獻維基百科且獲得報酬,你必須申報誰給你酬勞、誰是客戶、及任何其他相關聯的角色或關係。你可以在自己的使用者頁面、受到影響條目的討論頁、或在你的編輯摘要中申報。社群期望每當有償編輯試圖影響條目內容時,申報他們得到報酬。這包括當在草稿空間或使用者頁面撰寫草稿。如果你想要在討論頁使用模板公開自己的利益衝突,請在頁面頂部使用「{{connected contributor (paid)}}」,如下方填寫和儲存變更:

「Connected contributor (paid)」模板
{{Connected contributor (paid)|User1= 有償編輯的使用者名稱 |U1-employer= 支付編輯費用的個人或組織名稱 |U1-client= 客戶名稱 |U1-otherlinks= 添加在使用者頁面公開的差異 }}

「雇用者」是指支付你參與條目者(例如公關公司)。「客戶」是指付款的利益者(通常是條目主體)。如果雇用者和客戶是相同實體——Acme公司支付你撰寫有關Acme公司的內容——客戶參數可以留空。參見「{{connected contributor (paid)}}」 得知更多資訊。請注意,其他編輯可以為你加入這個模板。

你應該在自己的使用者頁面上,維持明確且可見的有償貢獻列表。如果你建議修改受到影響的條目,你可以在討論頁下方張貼、並提出建議。有償編輯必須尊重計畫的志願者性質,且保持討論簡潔,參見「討論頁上的有償編輯」。

利益衝突或有償編輯的編輯請求

條目修改建議或新條目請求

根據維基百科的中立的觀點方針,有偏見的編輯是不允許的。而在出現明顯的利益衝突、或這種衝突可以被合理假設時,也強烈反對可能存在利益衝突的編者編輯主要空間。儘管有著事實上或被認為具有利益衝突,如果利益衝突的編輯認為有需要做出有爭議的修改,或希望能夠對條目提議實質的修改,強烈鼓勵使用條目討論頁提交可供審查的編輯建議,這將吸引其他使用者審查該編輯,或是送至他處請求評論。當提出請求時,請考慮公開自身的利益衝突,以避免誤解。而如果要請求新條目,你可以在相關聯條目的討論頁或專題提出你的想法。

回應請求

編輯回應有償編輯的編輯請求時,應該小心謹慎地進行,特別是牽涉到商業利益時。當大量文字部分增加或支持條目主題時,條目實際上被該主體「捉刀」,然而讀者並不知道。因此,回應志願者應該小心謹慎地檢查文字和來源的提議。條目被擴充並不必然意味著它更好。

確保提議的條目版本遵守「不合理的比重」段落規定。密切留意不必要的資料,這可能被添加來壓倒缺點,及檢查是否任何重要內容不見。尋找非中立的措辭和找不到來源或差勁來源的內容。基於「個人出版物(網絡與紙媒)」,謹慎採納有關內容,像是個人網站、或諸如公司網站或新聞稿等一手資料。回應編輯應該自己搜尋獨立的來源。如果新版文字的提議增添到條目,編輯摘要應該包含完整的署名,參見下方的「在編輯摘要署名」。

討論頁上的有償編輯

有償編輯必須尊重計畫的志願者性質,且保持討論簡潔。當提出對條目的修改時,他們應該敘述建議的修改,且解釋為什麼應該修改。任何可能引起爭論的修改——譬如消除否定的文字——應該突出顯示。

在與有償編輯長時間交流時,志願者應該意識到有償編輯可能提交在他們對話頁的證據,證明他們的薪水或報酬正當。沒有編輯期望因為有些有償者與他們爭辯,而長時間參與或重複討論。藉由爭論中「訴諸反覆」而拒絕接受共識的編輯,可能發現他們自己違反擾亂性編輯指引

編輯請求執行指引

一切有償編輯/利益衝突編輯均當依照/比照WP:有償編輯方針#本地替代方針的規定進行。

著作權

有償編輯的著作權

提醒編輯任何他們在維基百科貢獻的文字,如果他們擁有著作權,將不能撤回Creative Commons-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GNU自由文檔許可證授權。維基百科上的內容——包含條目草稿和討論頁內容——能夠被第三方基於商業或非商業用途而自由複製和修改,唯一的要求是將它歸屬於維基百科的貢獻者。

有償編輯必須確保他們擁有支付文字的著作權,才能增加至維基百科,否則他們不能發表它。文字作者通常假定是著作權持有者。公司有時提供有償編輯由其他人撰寫的文字,或者有償編輯可能會在自身工作範圍內撰寫給維基百科的文字 (雇用作品英语Work for hire);在這種情況下,著作權則屬於雇用者。

如果有懷疑有償編輯擁有著作權的地方,他們(或雇用者、或作者)被建議由著作權持有者發送發布消息至維基媒體基金會(「[email protected]」)。參見「請求版權許可」理解進行步驟、及「著作權授權書範例」中的樣本信函。

在編輯摘要署名

如果編輯選擇代表利益衝突或有償編輯中的利益,而增加資料至條目中,他們必須在編輯摘要提供文字的署名。編輯摘要應該包含利益衝突者或有償編輯的名字、版本差異或編輯請求的連結、及編輯包含利益衝突或有償貢獻。例如:「有償編輯『User:X』代表添加文字;從『Draft:有償草稿』複製。」除了遵守著作權要求外,這種透明度讓編輯和讀者確定利益衝突輸入條目的程度。

如何處理利益衝突

利益衝突常常引發是否資料應該包含在百科全書的質疑。它也可以是一個原因或誘因,爭論編輯是否存在著暗中破壞維基百科使命的議題。可疑的利益衝突事件可能匯報給互助客棧,且使用者可能透過用戶警告模板「{{uw-coi}}」警告。利益衝突不是刪除條目的理由,雖然條目因為利益衝突產生的其他問題可能达到刪除的有效標準

處理懷疑具衝突的編輯

剛開始處理時,如果編輯公開自己的編輯存在利益衝突、或你認為該編輯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存在利益衝突,可以根據本指引、以文明的態度在編輯對話頁上提出問題,或在「互助客棧」上開啟討論,以直接與該編輯討論這問題。

如果勸說失敗,考慮你是否要參與內容爭議的討論。要是如此,早期便要求爭論解決的求助可能是有幫助的。另一個選項則是在「互助客棧」發起討論,有經驗的編輯可能能夠幫助你解決問題,但不要在維基百科上訴諸發表斷言或指控。使用利益衝突的指控來騷擾編輯或在內容爭議上佔上風是被禁止的,且可能導致封禁或編輯禁制。

如果沒有利益衝突事項的公開問題、或是編輯並未確定自身或其隸屬情況等情況,首先要考慮的是該問題也許只是單純的遊說英语Wikipedia:Advocacy,參考中立的觀點方針可能幫助抵銷有偏見的編輯。在「互助客棧」適當關注有關遊說、來源的問題。如果有關於傀儡真人傀儡的擔憂,請將該擔憂轉至「用戶查核請求」。

基礎內容方針的首要地位

所有在維基百科主要命名空間建立的內容受到涵蓋條目標準(「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百科全書質量(「可供查證」和「非原創研究」)、編輯方法(「中立的觀點」)、及維基百科著作權方針等規則管制。所有編輯被期望在建立和評價資料時緊扣這些方針,並尊重其他人確保符合這些方針以編輯內容的善意作為。

只要緊密遵循這些方針,誰撰寫資料應該是不重要的。歸咎於利益衝突並非是從條目中移除合理資料的好理由。然而,顯見的利益衝突是使社群緊密審查,並確定任何不明顯偏見的好理由。對於有關明顯重要的某物,儘管條目的撰寫被太多利益衝突者頻繁地編輯,它常常可以透過濃縮條目至基本可供確認的資訊,隨後中立的編輯能夠幫助改善條目。

文明的重要性

在條目討論頁和條目刪除討論時,要避免對於有關條目或作者主題、其作者、或作者動機做出貶低評價。這些可能接近人身攻擊,且可能阻礙條目建立者未來有價值的貢獻。避免使用「虛榮」或相似的批判字眼——這是指責和令人沮喪的。這是沒有幫助,也不是刪除條目的理由。請假定善意,從貢獻者真誠地嘗試幫助維基百科增加收錄內容的想法開始。

另外一種案例,則是因為利益衝突造成有關非中立觀點的爭端。根本的利益衝突可能惡化編輯分歧。在這種情況下,它可能很容易造成利益衝突的斷言。不要使用利益衝突作為藉口,以在內容爭論中處於有利地位。當衝突存在時,邀請衝突的編輯將貢獻提交至條目討論頁,並公平地考慮他們的觀點。

避免揭露

維基百科同時重視條目的中立與編輯能夠匿名編輯。不要為了證明利益衝突,就要公開編輯現實生活的身分。當調查利益衝突編輯時,維基百科的反對騷擾的方針更為重要,它優先於本指引。它要求維基百科人不須在違背自身的意願下揭露編輯身分。而當編輯自身說出與他們編輯的主題間的關係,通常被視為是公開利益衝突的狀態。

相反地,調查編輯行為在必要的時候是提交至「用戶查核」。如果有需要露秘密資料解決利益衝突編輯,且如果問題嚴重到足以批准要求,編輯可以透過電子郵件尋求行政人員英语Wikipedia:Functionaries的建議。

處理單一用途帳號

單一用途的帳號是指該帳號唯一或首要的目的,是推銷或貶低個人、公司、產品、服務、網站、組織等,且發表行為明顯違反本指引[註 14]。你應該向他們警告說明、而讓他們意識到本指引,及警告不要持續他們有問題的編輯。如果在警告過後,他們持續進行相同編輯模式,他們的帳號可能被封禁。

其他

維基百科的非預期後果法則

無論是由你自己、你的團體、或你的公司建立條目,或是你撰寫有關自己、你的團體、或你的公司、或你的寵物,一旦在維基百科上建立條目後,你並無權利控制該內容,也沒有權利在我們的正規程序外刪除它。內容不會只因為某人不喜歡它而被刪除,而每次增添的編輯內容也不能撤回

任何編輯可以根據我們的內容方針條款,從條目上增加資料或移除資料。如果主題有任何大眾能夠取得、而你將不想要包含在條目的內容,這很有可能最後還是出現。不只一個使用者建立條目後,沒想到才發現自己被其他編輯暗中關注著。如果你試圖得到你喜歡的版本而參加編輯戰,你可能被去除編輯權限,也許還是永遠。

此外,如果你的條目被發現從一開始便不值得列入,它將會按照我們的刪除方針而被刪除。因此,不要輕率地建立推銷或其他條目,特別是你關心的主題。

沒有共享帳號、沒有公司帳號

不要創建共享的組織帳號,或使用組織名稱作為帳號名稱。帳號是你自己的,而非你的雇用者所有。

無爭議編輯

可能存在普通利益衝突的編輯,仍可以做出明確無爭議、不會引起爭議的編輯(但請參見「有償編輯」)。他們可以:

  1. 刪除垃圾內容和回退明確的破壞
  2. 刪除行為明確違反生者傳記方針的內容。
  3. 處理拼寫和語法錯誤。
  4. 修護錯誤連結
  5. 回退或刪除他們自己的利益衝突編輯。清理你自己的混亂是被允許和鼓勵的。
  6. 執行已經在討論頁上同意的編輯。
  7. 當另一名編輯要求他們時,能夠增加獨立的可靠來源。雖然最好是在討論頁補充來源,以讓其他人添加。

要確定什麼是有爭議的,請使用常識。如果另一名善意的編輯因任何理由不贊成或反對,那麼它並非無爭議的編輯,而是存在爭議。不在上述範圍之內的編輯應該在條目討論頁討論。如果條目牽涉到少數編輯,請在相關專題或「互助客棧」等討論頁面詢問。另外參見「討論頁上的有償編輯」。

共享利益

在個別情況下,外部利益與維基百科的利益可以是一致的。重要的例子有,當條目出現無法證實的毀謗資料,而可能需要立即移除的情況。任何人都可以執行此動作、且應該執行,這個指引廣泛適用於任何找不到來源或差勁來源、並可能刀韓毀謗文字的紀錄。在這種情況下,受到牽連的個人或組織保衛自身利益是不成問題的。整篇表現出攻擊內容或懷有敵意新聞的條目,可以提名至快速刪除,且將迅速從網站中刪除。在這裡用這種方式發表內容的人,也將會受到行政處分。「生者傳記」詳細介紹生者傳記條目應該如何撰寫。

但另一方面,移除可靠來源的批評資料是不被允許的。公眾爭議的記述——如果在可靠來源支持下——是維基百科收錄範圍的主要部份。將條目的平衡點傾向性地編寫成一些人物、團體、機構或產品的辯護形式,對於百科全書是相當糟糕的。這也包括如果你發現條目充滿適當的參照,但完全是負面訊息的情況。這可能是出現不合理的比重的狀況,例如在有關特定公司的條目中,有90%的內容是闡述客戶提出的訴訟案件。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資料應該由中立的編輯加以精簡,且其他部分將會擴充。完成相關工作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在討論頁上提出要求。

中間的知識自然會包含一些灰色地帶。在許多條目中,批評往往被蒐集至獨立的段落。你可以看到以宣傳討論作為適當的參考報告,並緊接在「一些人提X,然而其他人思考到Y」的模糊聲稱旁。對於條目主體,依照其自身應該得到的方式處理即可,同時要求引用可靠來源。在移除整個批評段落、或將條目部分內容分配至條目其他段落前(這可能是未來最好的方法),在討論頁上與其他編輯商議。使用簡短乾脆、包含有用訊息的編輯摘要,詳述你要完成的工作,這能讓你成為有信譽的用功編輯。而在討論頁上,可以指出如此修改的顯著理由,並提供額外的連結來支持你的編輯。

提供照片和媒體檔案

利益衝突的編輯被鼓勵上傳高質量、適合維基百科授權的媒體檔案,以提高我們主題的收錄內容。有關更多訊息,則跟著維基共享資源的操作指南。在某些情況,增加媒體檔案至條目可能是無爭議的編輯,存在利益衝突的編輯能夠直接進行;但編輯應該自主決斷,且當圖片可能引起爭議或宣傳時依賴討論頁。如果增加圖像遭到另一名編輯反對,它並非無爭議的。

如何「不處理」利益衝突

有種小劇場表演比其應該的作為,反而更經常出現:

  • 第一幕:有人撰寫毀謗公司,使其主要聲譽下滑。
  • 第二幕:公司出場,(無可非議地)對於毀敗產生反感和憤怒。他們因沒有經驗而笨拙地做出反應,嘗試強行修改至美化版本。
  • 第三幕:自以為是的維基百科人憤怒地回應,向該公司叫喊反對「審查」或「美化」的企圖,且強行將條目回退至毀謗狀態。
  • 第四幕:公司開始向志工回覆團隊基金會哭訴。
  • 第五幕:在快樂版本結局中,志工回覆團隊或基金會介入,提醒所有人以愛心和中立撰寫優良的條目,能讓合理的批評者與合理的公司支持者都能接受……這依賴可靠來源、中立語言等等。

實際上,第五幕通常在第一幕至第四幕反覆循環後才會宣告結束。這是相當糟糕的事情。

記住:在這件事情上,有著明顯利益的編輯在開啟討論頁時,他們將會提出「直接的指示」。即使他們提倡的修改是完完全全具有偏見,以尊重和禮貌對待他們,並參考方針和來源「公平」處理。

模板

利益衝突模板

相關模板

  • {{POV}}:標記在條目本身。
  • {{Spam}}:放在使用者對話頁。

參見

註釋

  1. ^ 這裡提到的「利益」(interest)單詞不是好奇心,而是一個人存在利害關係(能從中得到好處或者收益)的某物,因此對於你僅僅感興趣的東西(如愛好或專長領域)不在其內。英語「interest」(中古英語為「interess」)原本表示「分配到的所有權或某物權利」的意思[1][2]。尼爾·利布基(Neil R. Luebke)提到:「(在『利益衝突』中的)『利益』一詞,意味著根據某人實質上的所得或所失,所做出的一些實際分配或報酬。它並非表示喜愛某些人、由於某個原因而感到意氣相投、或是渴望某個活動領域的意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能夠透過那富有的叔叔慷慨遺贈下,從壞消息的公司中獲得利益,即使我痛恨該公司業務和認真拒絕購買其產品。[3]
  2. ^ 韋恩·諾曼英语Wayne Norman和克里斯·麥克唐納(Chris McDonald)在文章中提到:「一個人存在利益衝突是因為自身發現身陷該情況,而不僅僅是因為個人慾望、興趣、動機等實際狀況。[4]」伯納德·洛(Bernard Lo)和瑪麗蓮·菲爾德(Marilyn J. Field)在美國國家醫學院英语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的文章中,也提到:「利益衝突是一系列造成關於專業判斷或行動的主要利益,將不適當地受到次要利益影響的風險環境。……次要利益可能不只是經濟獲益,也包括渴望職業發展、個人成就讚賞,及朋友、家庭、學生和同事的好感……(利益衝突)方針不是……暗示個別研究員……是不道德的人。他們只是假定在某些風險存在的條件下,可能被應該是不相關的考慮不適當地影響決定……決定個人或機構存在利益衝突是關於情況的判斷,而無關……碰到情況的(個人)。[5]
  3. ^ 因為公共關係而做出修改是特別糟糕的。這包括、但不限於:企業公共關係部門或政府部門做出的編輯;其他社會或私人營利或非營利組織做出的編輯;付費編輯維基百科條目的職業編輯,且其唯一目的是改善組織形象。維基百科是非常公開的公共場合,且這裡發生的新聞往往會被新聞媒體報導。「任何你在這裡所說或所做的事情,可能會帶來現實世界的後果。」參見「維基百科在現實世界中英语Wikipedia:Wikipedia is in the real world」。
  4. ^ 試圖隱藏自身利益衝突的編輯通常會被揭露。這給其他使用者感覺他們、或許是其雇用者,正秘密地嘗試修改維基百科以支持自己。
  5. ^ 韋恩·諾曼英语Wayne Norman和克里斯·麥克唐納引述過法學家貝利斯·曼寧英语Bayless Manning的話:「(利益衝突法律中的)主觀意圖並不重要……如果稍微存在錯誤的外部利益,「任何極端傾向一方或是純淨靈魂者」都不會符合委員會或法規(的確認)[4]。」
  6. ^ 根據目前的了解,第一次法庭訴訟使用「利益衝突」術語是在1949年的美國紐約[10][11]。直到1950年代,職業界的利益衝突是解決期望衝突個體能夠客觀行動。韋恩·諾曼英语Wayne Norman和克里斯·麥克唐納撰寫時,表示這過於天真[12]
  7.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負責任研究》(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中提到:「潛在的利益衝突牽涉到可能發展成世紀的利益衝突的情形。[14][15]
  8. ^ 「顯見的利益衝突是指,有判斷力的人認為該專業判斷很有可能受損。[15][16]
  9. ^ 一種方法是公開個人資料——無論是在維基百科或私下給信賴的編輯——儘管編輯不應該感覺到有義務如此做。
  10. ^ 遊說英语Wikipedia:Advocacy是被我們的中立的觀點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方針所禁止的。有償遊說是特別惡劣的遊說類型。2013年,維基媒體基金會執行董事蘇·加德納新聞稿中寫道:「有償編輯一直是維基百科內部製造爭端的話題很多年了,特別是當編輯條目實際上是為了宣傳時。與大學教授在他們的專業領域編輯維基百科條目不同,基於宣傳目的的有償編輯、或針對支持編輯付費是非常有問題的。我們認為它是『黑帽』做法。有償遊說編輯褻瀆了建立維基百科、且對許多人來說有著意義的核心原則。」
  11. ^ 該案件起因於公司競爭對手重複編輯德語維基百科的條目,因而採取法律行動[17]
  12. ^ 在良好的約束及百科全書工作目標相容下,貢獻的註冊使用者可以使用他們的使用者子頁面發表簡短的自傳。如果你希望撰寫關於自己的內容,而不願為百科全書工作,反而應考慮從網站或部落格開始。維基百科不是免費的網站空間
  13. ^ 以賽亞·伯林提到:「在他自己的一生中,恩格斯從未渴望在馬克斯教導的光明外獲得更好的命運,視為賦予生命和眼界的獨創天才躍出帶給他獨特的禮物;而跟隨他,他確認自己和自己的著作,透過分享其主人的不朽而獲得獎賞。[19]
  14. ^ 如果你瀏覽該人編輯紀錄,且所有編輯紀錄都是讓個人、公司、產品、服務或團體看起來不錯,便有可能違反利益衝突指引。不過管理員不應該僅使用本段落作為封禁某人的原因,應該遵循「封禁方針」和「單一用途帳號」。

參考資料

  1. ^ 1001 Legal Words You Need to Know: The Ultimate Guide to the Language of the Law.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5年4月28日: 第100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81333 (英语). 
  2. ^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Luxury Edition.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8月18日: 第740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9601110 (英语). 
  3. ^ Neil R. Luebke. Conflict Of Interest as a Moral Category. 《商業與職業道德雜誌英语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Journal》. 1987年, 第6卷 (第1期): 第68頁. JSTOR 27799930 (英语). 
  4. ^ 4.0 4.1 4.2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usiness Ethic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2年4月1日: 第447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9916221 (英语). 
  5. ^ 5.0 5.1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Medical Research, Education, and Practice.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國家學術出版社英语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年10月16日: 第49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309131889 (英语). 
  6. ^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usiness Ethic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2年4月1日: 第445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9916221 (英语). 
  7. ^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ofession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1日: 第8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28635 (英语). 
  8. ^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ofession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1日: 第12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28635 (英语). 
  9. ^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ofession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1日: 第11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28635 (英语). 
  10. ^ 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 In Re Equitable Office Bldg. Corporation, 83 F. Supp. 531 (S.D.N.Y. 1949). Justia Law. 1949年1月7日 [2017年3月18日] (英语). 
  11. ^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ofession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1日: 第303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28635 (英语). 
  12. ^ 12.0 12.1 12.2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usiness Ethic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2年4月1日: 第461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9916221 (英语). 
  13. ^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ofession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1日: 第11頁至第12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28635 (英语). 
  14. ^ 14.0 14.1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ofession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1日: 第15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28635 (英语). 
  15. ^ 15.0 15.1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哥倫比亞大學. [2017年3月18日] (英语). 
  16. ^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he Professions.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1年11月1日: 第18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28635 (英语). 
  17. ^ OLG München · Urteil vom 10. Mai 2012 · Az. 29 U 515/12. Openjur德语Openjur. 2012年5月10日 [2017年3月18日] (德语). 
  18. ^ Mike Sweney. Nike becomes first UK company to have Twitter campaign banned. 《衛報》. 2012年1月20日 [2017年3月18日] (英语). 
  19. ^ 以賽亞·伯林. 《卡爾·馬克思:他的生平與環境英语Karl Marx: His Life and Environment》(Karl Marx: His Life and Environment). 英國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6年9月12日: 第75頁 [2017年3月18日]. ISBN 978-0195103267 (英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