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修订间差异
→地理: 台灣使用者不會將中國大陸稱為內地 标签:已被回退 2017年版源代码编辑 |
|||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37行: | 第37行: | ||
=== 地理 === |
=== 地理 === |
||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名至少应该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中國大陸為省、直辖市、自治区,台灣為省、直辖市)的单位名称。 |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名至少应该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中國大陸為省、直辖市、自治区,台灣為省、直辖市)的单位名称。 |
||
*中国大陆与台湾的例子: |
*中国大陆(内地)与台湾的例子: |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之行政划分為'''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中文使用者多数不知道[[临沧市]]在何处。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县市级行政区划名称一般都可视作多数中文使用者並不熟知,中央直辖市以及較知名的省会和其他城市除外。)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之行政划分為'''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中文使用者多数不知道[[临沧市]]在何处。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县市级行政区划名称一般都可视作多数中文使用者並不熟知,中央直辖市以及較知名的省会和其他城市除外。) |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政府行政中心是凤庆城。”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政府行政中心是凤庆城。” |
||
第49行: | 第49行: | ||
=== 紀年 === |
=== 紀年 === |
||
{{see also|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日期和數字}} |
{{see also|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日期和數字}} |
||
部分台灣用戶在紀錄某事件發展時習慣使用[[民國紀年]],但這與使用[[西元紀年]]的香港、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用戶的慣例不同。若是使用了民國紀年而未加註「民國」的字樣,很可能造成這些地區的用戶感到困惑,例如: |
部分台灣用戶在紀錄某事件發展時習慣使用[[民國紀年]],但這與使用[[西元紀年]]的香港、澳门、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用戶的慣例不同。若是使用了民國紀年而未加註「民國」的字樣,很可能造成這些地區的用戶感到困惑,例如: |
||
*原本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99年'''底完工通車。」(此為民國紀年,但可能使非台灣用戶誤認為西元紀年的「'''1999年'''」。) |
*原本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99年'''底完工通車。」(此為民國紀年,但可能使非台灣用戶誤認為西元紀年的「'''1999年'''」。) |
||
*改正後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2010年'''底完工通車。」<br>或是「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民國99年(2010年)'''底完工通車。」 |
*改正後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2010年'''底完工通車。」<br>或是「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民國99年(2010年)'''底完工通車。」 |
2021年7月30日 (五) 16:59的版本
方針與指引(列表) |
---|
原则 |
內容 |
行为 |
列表 |
用户方針 |
參見 |
地域中心是一个很容易觸犯且往往不易被發觉的毛病,又现时的中文维基用户大多為華人,地域也集中在其居住地,所以常不自觉地变得以自己所在的地區为中心,看起来好像是客观的文字卻可能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意念,而这正与维基百科中立观点的政策相悖。
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常见的地域中心例子包括「中国大陆中心」、「香港中心」、「澳門中心」、「臺灣中心」、「新加坡中心」及「马来西亚中心」等。請您在進行編輯時盡量避免以上情況,並鼓勵積極引用本方針的條文細節,以更好踐行本方針整體精神,達成全球觀中的適當表述。
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是一个国际协作计划,因此我们有各个语言的维基百科全书,要留意它们是按语言而不是按国家或地域来区分的,所以中文维基百科主要服务的是所有熟悉中文的使用者,而非仅服务於来自中国大陆、臺灣或其他特定地域的用戶,亦非仅服务於华人。换言之,訪問中文維基百科的用戶不一定與條目編輯者來自同一地域,如果我们的文字带有地域中心,那么来自其他地域的编辑者和读者遇到这些文字时,便可能会觉得迷惑或困扰。
一种常见的地域中心就是下意识地认定读者都是本国人或本地域人,因此可能会出現“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平江抽水蓄能电站是我省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本港天文台懸挂八號風球”、「示威者在港九多地集會」等表述。但来自其他地域的读者可能会疑惑:“我国是哪国?”“我省是哪省?”“本港天文台是哪个?”「『港九』在哪裏?」要避免此情况发生,則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我国”、“湖南省”而不是“我省”、“香港天文台”而不是“本港天文台”、「香港島和九龍」而不是「港九」,通过详细注明敘述国家或地域以避免誤會。
來自各地域的編輯者不應認為維基百科是僅服務於個別地域的百科全書,特別是在編輯涉及各地域近代史、人文方面和跨地域性的條目內容時尤其要注意。一些編輯者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及觀點,有可能會使来自其他地域的編輯者和讀者感到迷惑、困擾或難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編輯者應該注明此種觀點來自哪些地域,而其他地域的觀點可能會有所相異。
不过,条目的命名仍應該採用中文可靠来源中最常使用的名称,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一个名词在中文地区被廣泛使用,譬如南海、東海、中南半島等固有詞彙,则无论它的地理性質是否具有地域中心均可采用,相關說明請参见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民族主義中心
應當避免包括有以中華民族、華人或漢人為中心的立場,和避免基於前述立場,而對其他不同社會群體身份認同的觀點或立場,做出極度贬低、否定排斥,例如:
- 新加坡是個華人國家。
- 恰當的說法是:「新加坡是華人占主體的多元種族國家」或「新加坡是華人占主體的國家」。新加坡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新加坡政府从未承認过该国是華人國家,也从未推行以華人為中心的概念,新加坡屬於所有新加坡人,並不屬於單一種族。請不要將新加坡當成一個華人國家,也要避免傷害其他民族的感受,因而需要採用適當的描述,詳見新加坡#人口。
關於其他民族亦然,例如:
- 日本為單一民族國家。
用語方面
政治
由於世界上存在許多爭議中的政權及領土,若參採法理論述必然會傾向某一方的主權聲張,而牽涉中立性問題。維基百科為保持中立觀點,在描述事件、地理特徵、建築物、政治體制、法人、成員資格,及某地的法律規範時,儘量以事實論述(De facto disclosure)為主,任何政權若事實上存在具備人民、領土、政府、主權等條件,應客觀描述其存在事實。法理論述(De jure disclosure)若與事實論述相衝突時,需優先採用事實論述,並可以內文或註腳詳細描述衝突情境,避免地域中心。
請注意,採用事實論述並不代表維基百科支持或反對任何政權的主權聲張,僅為客觀呈現政權對於領土的實際控制情形。
維基百科應該中立地表述現實,對於台灣海峽兩岸、朝鮮半島南北關係等複雜的政治關係及爭議,維基百科不應預設任何政治立場。除了專有名詞、引錄人物原話、檔案原文、機構標準名稱等既有內容之外,為避免使用法理論述所形成的中立性問題,編者應以事實論述為基礎,表述兩岸四地、朝鮮半島南北政權等所分別涉及的複雜情況。關於具體詞語用法,請見Wikipedia: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與Wikipedia:格式手册/朝鲜半岛用语。
地理
撰寫地理條目時,也要避免地域中心,例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名至少应该注明其所在的一级行政区(中國大陸為省、直辖市、自治区,台灣為省、直辖市)的单位名称。
- 中国大陆(内地)与台湾的例子: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凤山之行政划分為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中文使用者多数不知道临沧市在何处。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县市级行政区划名称一般都可视作多数中文使用者並不熟知,中央直辖市以及較知名的省会和其他城市除外。)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凤山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政府行政中心是凤庆城。”
- 香港的例子:
- 帶有地域中心的錯誤描述:「本港天文台於過去50年的6月錄得的最高氣溫是……」
- 不帶有地域中心的正確描述:「香港天文台在1955年至2005年期間錄得的6月最高氣溫是……」
請勿隨便使用“国外”、「外國」稱呼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地域,或者使用「外國人」稱呼非華裔人士。
紀年
部分台灣用戶在紀錄某事件發展時習慣使用民國紀年,但這與使用西元紀年的香港、澳门、中國大陸及新加坡等地用戶的慣例不同。若是使用了民國紀年而未加註「民國」的字樣,很可能造成這些地區的用戶感到困惑,例如:
- 原本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99年底完工通車。」(此為民國紀年,但可能使非台灣用戶誤認為西元紀年的「1999年」。)
- 改正後用法:「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2010年底完工通車。」
或是「台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蘆洲線將可如預期在民國99年(2010年)底完工通車。」
系统性偏见
由于系统性偏见的存在,中文維基百科一般條目內容中,尤其是牽涉中文圈地理、歷史、人文等的條目和主題,往往会長期存在一定的中文圈中心。我们可以容忍系统偏好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系统偏好合乎中立观点方针:我们更欢迎补充不同地域的内容来平衡系统偏好,以更好地拓展中文維基百科的知識廣度與深度。
如何避免地域中心
正所谓旁观者清,试着把自己的身份標籤抽离,把一切基於某一特定的社會群體身份的“常识”拋开,并想像自己对该题目一窍不通,而从多重角度以批判的眼光去阅读文字。这也许不容易做到,所以您可以在文章的討論頁留言,让别人去替您檢查文章是否有不合适之處,特别可以请求條目內容所涉及之国家或地区的單一或多個维基人对該文章的观点进行补充,以保證在文章中來自不同地域的觀點的內容得到充分、全面、恰當與多樣化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