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裁判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朝鲜中央裁判所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裁判所
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중앙재판소
所在地平壤
所在国 朝鲜(朝鲜)
法官選任方式最高人民会议选举
設立法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
上訴法院无上诉
法官任期5年
法官人數未知
所长
現任康润石朝鲜语강윤석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裁判所朝鲜语: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중앙재판소)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法院,也是朝鲜司法机构中的最高审判机关。中央裁判所对最高人民会议负责。法官由最高人民会议选举,所長及陪审员則由最高人民会议常务会员会选举。它位于首都平壤,通常被缩写为中央裁(중앙재)和中央法(중앙법)。它的前身是最高裁判所(1948年9月至1972年,2010年4月至2016年6月),相当于大韩民国的最高法院。

中央裁判所基本上是該國刑事、民事案件的最高上訴法院。不過,叛国罪等罪是以中央裁判所為原審法庭,在這種情況下,其判決為最终判決且不可置疑,亦即不得上訴,有人認為無法上訴影響了北韓的司法程序正义英语right to a fair trial

中央裁判所有三个法庭英语Chambers (law)刑法庭、民法庭和特别法庭。

角色

[编辑]

中央裁判所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1][2]。它是1948年后该国司法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是中央检察所)。

它不对行政或立法行为作合宪审查,也不保护宪法规定的个人权利。[3]

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所有下级裁判所,包括其审判和流程;也培训其法官。同时也负责任命和召回特别裁判所的法官。(即地方裁判所之外的,比如军事和铁路裁判所)。[2][1][3][4][5]

中央裁判所对最高人民会议负责,在其休会期间对其常务委员会负责。[6]

它最初叫做最高裁判所[7],1972年重命名为中央裁判所。2012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憲法恢复了最高裁判所的名字[8],而到了2016年,一次最高人民会议又恢复了中央裁判所的名字[9]。裁判所位于平壤[2]

組織

[编辑]

中央裁判所由一名所长,两名人民参审员(인민참심원)和若干法官(人数不详)组成[3],皆為選舉產生,任期五年[1]。所長由最高人民會議選舉[10],並可由其召回[11]。其餘法官[11]陪审员[12]則由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選出。中央裁判所所长由最高人民会议(立法机构)任命。中央裁判所负责指导和监督下级司法机关,包括道裁判所(도재판소)、直辖市裁判所(직할시 재판소)、人民裁判所(인민재판소)和特别裁判所(军事裁判所군사재판소、铁道裁判所철도재판소)。道裁判所、直辖市裁判所、人民裁判所等下级司法机关的法官和人民参审员由道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议会)任命,而特别裁判所的所长和人民参审员则由中央裁判所任命。一般法庭都由一名法官和两名人民参审员组成,但特别审判由三名法官进行。

所长

[编辑]
所长列表
姓名 当选时间 参考
金克生 1948年9月9日 [13]
赵松莫 1955年3月11日 [13]
黄世焕 1956年3月13日 [13]
金夏未 1957年9月21日 [13]
許貞淑 1959年10月28日 [13]
金克生 1960年11月24日 [13]
金克生 1962年10月23日 [13]
易国钦 1966年9月30日 [13]
易永区 1967年12月16日 [13]
方學世 1972年[缺少日期] [14]
N/A 1992年7月18日 [來源請求]
金炳律 1998年9月5日 [15]
朴明哲 2014年4月8日 [16]
姜润石 2016年6月29日 [9][17]
车明南 2021年9月29日 [來源請求]

决策

[编辑]

中央裁判所有三个法庭英语Chambers (law)刑法庭、民法庭和特别法庭。[18]

中央裁判所通常是国家对刑事民事案件的之最高上訴法院[5]。但在比如叛国罪的情况下为原审法庭。[3]当中央裁判所作为原审法庭时,其决定为最终且不可置疑,不得上訴。有人认为不能上诉这一点妨碍司法程序正义英语right to a fair trial[19]

中央裁判所参与对政治犯的审判,国家安全保卫部也可以以裁判所名义决定对政治犯的刑期。[20] 对于违反国家刑法的,中央裁判所可以推荐死刑[21]在中央裁判所的标准流程之外,国家也有随意地执行死刑的情况[22],折磨认罪也时有发生。[23]

对外国人的审判总是直接在中央裁判所进行。尽管依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审判法,除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犯罪外,审判应该首先在地方人民裁判所发生。将外国人带去中央裁判所审判的原因似乎是为了让审判尽快结束。著名的被审判的外国人包括:艾加仑·戈麦斯英语Aijalon Gomes李承恩凌志美裴埈皓等。[24]

中央裁判所也依照的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合同纠纷、薪酬争议和工伤进行仲裁。[3]

中央检察所可以监督中央裁判所的决定,如果其认为裁判所决定有误,则可以在裁判所全体会议(监察所所长也是其成员)前陈情。[5] 如果法官进行了“不公正的裁决”,则需要承担相应负责。[25]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Yonhap 2002,第151頁.
  2. ^ 2.0 2.1 2.2 The Europa World Year: Kazakhstan – Zimbabwe. London: Europa Publications. 2004: 2482 [2018-11-16]. ISBN 978-1-85743-25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3. ^ 3.0 3.1 3.2 3.3 3.4 Arrigoni 1994,第269頁.
  4. ^ Minnich 2008,第276頁.
  5. ^ 5.0 5.1 5.2 Cha & Hwang 2008,第201頁.
  6. ^ Do et al. 2016,第144–145頁.
  7. ^ Winn 1981,第217頁.
  8. ^ Han, Dong-ho; Kim, Soo-am; Lee, Kyu-chang; Lee, Keum-soon; Choi, Jeong-ah. White Paper on Human Rights in North Korea 2014 (PDF). Seoul: Korea Institute for National Unification. 2014: 86. ISBN 978-89-8479-766-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31). 
  9. ^ 9.0 9.1 Grisafi, John G. North Korea makes position changes at SPA session. NK News. 2016-06-30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10. ^ Yonhap 2002,第118頁.
  11. ^ 11.0 11.1 Do et al. 2015,第135頁.
  12. ^ Do et al. 2016,第146頁.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Scalapino, Robert A.; Lee Chong-Sik. Communism in Korea: The society 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2: 1366 [2018-11-16]. ISBN 978-0-520-0227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14. ^ Kim 1994,第179頁.
  15. ^ SPA committees and chief justice elected, prosecutor-general appointed. KCNA. 1998-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6. ^ Grisafi, John G. Supreme People's Assembly session results in leadership changes. NK News. 2014-04-10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17. ^ 国家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www.fmprc.gov.cn. [2018-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4). 
  18. ^ Han-Kyo Kim. Studies on Korea: A Scholar's Guide.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980: 344 [2018-11-16]. ISBN 978-0-8248-067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19. ^ Do et al. 2015,第147頁.
  20. ^ Do et al. 2015,第145頁.
  21. ^ Do et al. 2015,第61–62頁.
  22. ^ Do et al. 2015,第64頁.
  23. ^ Schwekendiek, Daniel. A Socioeconomic History of North Korea. Jefferson: McFarland. 2011: 86 [2018-11-16]. ISBN 978-0-7864-85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24. ^ Do et al. 2015,第158頁.
  25. ^ DeRouen, Karl R.; Bellamy, Paul (编).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 Encyclopedia 1. Westport: Praege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2007: 567. ISBN 978-0-313-08486-7. 

引用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