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外观
(重定向自御批通鑑輯覽)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簡稱《通鑑輯覽》,為清朝官修編年綱目體通史,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敕命傅恆等人撰修,以康熙《御批資治通鑑綱目》、明朝李東陽《歷代通鑑纂要》為架構重修,重新考證並重訂凡例,記錄自三皇五帝至明朝滅亡,共一百十六卷,附南明唐王、桂王紀事本末四卷。體裁以編年為主軸,引領綱、目,詳注訓詁、典故、考證,並乾隆帝親自作批注附加於上。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正月成書,由傅恆、尹繼善、劉統勳、阿里袞、劉綸、于敏中、舒赫德聯名上表進御。
乾隆御批
[编辑]杨述曾於乾隆二十四年,充《通鉴辑览》馆纂修官,是最重要的執筆人,其他參修人員如朱筠、赵翼、陆锡熊、程晋芳,总校官如毕沅、纪昀等人皆一時之選,杨氏在乾隆三十二年《通鉴辑览》将脱稿時去世。[1]書中共有乾隆帝御批三百餘處,計一千九百餘條,達二十萬字;史評內容廣泛,包涵史書體裁義例、朝代興衰更迭、儲君嫡庶、君臣倫理、文化道德綱常等主題,用意是“用定千古是非之准,而破儒生迂谬之论”,反映出乾隆帝各方面的思想及政治理念。乾隆三十六年将书中乾隆批语录出,另成《评鉴阐要》一书,共十二卷。在刊刻頒行後直到清末,一般士人與學子大都用此書與《綱鑑易知錄》為歷史教材,對教育有深厚影響。[2]
參與編修人員
[编辑]《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卷首〈職名〉詳列姓名與官銜。
- 正總裁:傅恆、來保、尹繼善、劉統勳
- 副總裁:兆惠、阿里袞、舒赫德、阿桂、劉綸、于敏中、裘曰修
- 提調官:覺羅巴延三、額爾景額、珠魯訥、慶桂、傅顯、博清額、伊克坦布、袁守侗、眭朝棟、毛永爕、顧雲、馮光熊、劉秉恬、王昶、張霽
- 收掌官:保成、勒保、毛應藻、鄭步雲、馮應榴
- 纂修官:楊述曾、朱筠、韋謙恆、彭元瑞、趙翼、曹錫寶、陸錫熊、阮葵生、汪孟鋗、趙文哲、嚴長明、程晉芳
- 校對官:沈世煒、孫士毅、王嵩柱、方煒、郭元漋、劉鳳翔、褚寅亮、鄭廷槐、吳寬、吳烺、周發春
- 總校官:劉星煒、汪廷璵、畢沅、王紹曾、曹文埴、吳省欽、李孔陽、王燕緒、陳蘭森、紀昀、嵇承謙、宋銑
刊刻
[编辑]- 監理:永珹、英廉、和爾經額
- 校刊:王際華、覺羅奉寬
- 監造:六十九、誠意、劉淳、永善、扎欽、六格、吉蘭泰、文殊保、六達塞、伊靈阿
- 校對:彭紹觀、陳淦、張書勳、姚頤、陸費墀、陳昌圖、陳桂森、黃良棟、徐天柱、秦泉、劉錫嘏、楊壽楠、張運暹、季學錦、顧天駿、袁錫衡、毛圻、戚健中、楊有源、王炳文
格式
[编辑]- 四部類目:史部,編年類,通代之屬。
- 現存版本:乾隆三十二年武英殿刊本、乾隆間內府烏絲欄朱墨寫本、內府朱絲欄寫本、乾隆間文淵閣四庫全書寫本、四庫全書薈要本、嘉慶間武英殿重刊本、同治十年潯陽萬氏芋栗園重刊本。
- 卷數:一百十六卷,附唐桂王紀事本末四卷。
- 冊數:五十八冊(武英殿刊本)或六十冊(武英殿重刊本)、一百零二冊(文淵閣四庫全書寫本)、一百零八冊(芋栗園重刊本)、一百一十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寫本)一百一十六冊(內府朱絲欄寫本)。
- 裝訂:線裝。
- 版面:
- 乾隆三十二年武英殿刊本:每頁面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若用小字則雙行,字數相同。行格四周雙欄,板心花口、單魚尾,中縫上記書名「御批歷代通鑑輯覽」,下為卷次、頁次。
- 乾隆四十九年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寫本:每頁面八行,每行二十一字。若用小字則雙行,字數相同。行格四周雙欄,板心花口、單魚尾,中縫上記「欽定四庫全書」,下為「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及卷次、頁次。
注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史部·編年類·御批歷代通鑑輯覽·卷首
外部連結
[编辑]- 《御批歷代通鑑輯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