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鄉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乡勇
清勇將領之一刘永福雕像。

鄉勇清代的一種武裝部隊,道光30年(1850年)以前的鄉勇是臨時招募的地方武裝輔助部隊,沒經過訓練,即非正規軍,類似現代民兵。他們隨軍戰守,各自成營,稱勇營。勇營只在戰爭發生時才臨時設立,戰爭結束後勇營即解散。清朝鎮壓太平天國後一些勇營轉變成陸軍建制[1]

源起

[编辑]

雍正八年(1730年),鄂爾泰鎮壓烏蒙部落時招募了一些鄉兵,但旋募旋散,非經制之師。乾隆五十二年,福康安徵鄉勇彈壓林爽文,嘉慶年間鎮壓川楚白蓮教起義,清廷除了命地方舉辦團練外,還招募鄉勇。從此相沿成例。

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在鄉勇基礎上創建湘勇,定兵制,稱練勇、勇營,即後來的湘軍。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鸿章組織鄉勇創建淮军湘軍淮軍等勇營在鎮壓太平天國捻亂戰鬥中逐漸壯大,甚至在鎮壓的過程中取代綠營八旗成為清軍主力[2]。這些勇營在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成為清朝的正規軍,清朝將原本屬於湘軍與淮軍的勇營稱為防軍,這些部隊繼續保留,直到清末。民國初年軍閥割據,土匪橫行,地方士紳仍保有鄉勇的地方武裝組織[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绿营、勇营的互渗. 刊名:中国近代史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期次:1996年05期.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2. ^ 艾绍扬等主编,行政管理小百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11,第321页
  3. ^ 勇營.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