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遺址
30°24′N 120°00′E / 30.400°N 120.000°E
良
世界遺產 | |
---|---|
官方名稱 |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英文) Ruines archéologiques de la cité de Liangzhu(法文) |
位置 | 中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
標準 | 文化:(iii)(iv) |
參考編碼 | 1592 |
登錄年份 | 2019年(第43屆會議) |
面積 | 1433.66公頃 |
緩衝區 | 9980.29公頃 |
良渚遺址 | |
---|---|
良渚古城模型,示城牆、莫角山大型建築基址和反山貴族墓地,陳列於良渚博物院。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德清縣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新石器時代 |
編號 | 4-8 |
認定時間 | 1996年 |
1994年良渚遺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7月6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5]。
自然環境
編輯地形
編輯良渚遺址區位於丘陵與平原的過渡地帶,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東苕溪的沖積平原。東天目山的余脈在餘杭區彭公鄉附近分為南北兩支向東延伸,將良渚遺址懷抱其中。良渚-廟橋港和東苕溪流經遺址區,形成兩山夾兩河的地理環境。遺址區以東苕溪為界,東部為沖積平原區,西部為丘陵山地區,地勢西高東低。
氣候
編輯良渚遺址所在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較多,年均氣溫16℃,年降水量1258.8毫米,霜凍期4個月。區內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
考古發掘
編輯發現
編輯良渚遺址發現於1936年,當時西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施昕更在今老和山一帶的古蕩遺址發掘時,注意到此地的出土器物與其家鄉良渚一帶常見的出土器物極為相似,便經西湖博物館同意支持,於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間,在良渚一帶進行了三次試掘,發現茅庵里、棋盤墳等12處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當時被認為與山東龍山文化類似,揭開了長江下游考古工作的序幕[6]。隨後,以黑陶、磨光石器和精緻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在環太湖流域不斷被發現,與龍山文化的差異也逐漸明顯。
命名
編輯遺址分佈
編輯良渚遺址群的分佈範圍北至天目山余脈大遮山丘陵南麓,南至大雄山、大觀山丘陵,西起瓶窯鎮毛園嶺,東至良渚近山。地理坐標為北緯30°22′36″至30°26′17″,東經119°56′41″~120°3′28″,東西跨度約11.5公里,南北跨度約7公里。根據《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劃定的保護範圍面積約42.04平方公里,其範圍內分佈着135處遺址;重點保護區面積13.47平方公里。這些遺址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共同體,遺址之間存在關聯。多數遺址是在較長時期內由連續或間斷的文化活動累積形成的,也有少數遺址如莫角山大型基址、反山貴族墓地是經過規劃、在較短的時期內堆築完成[7]。
良渚遺址分佈面積大、遺址點密集、文化內涵豐富,遺存種類多樣,包括墓地、祭壇、村落、大型禮制建築基址、防護工程、手工作坊、農耕區等。良渚遺址群以莫角山為中心,以姚家墩、廟前等為次一級中心,形成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的級差式格局。
城址
編輯城址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由宮殿區、內城與外城組成,佔地面積881.45公頃[1][8]。宮殿區約0.39平方公里,包括位居內城中心的莫角山台地及其南側的皇墳山台地、池中寺台地。其中莫角山台地整體呈長方形覆斗狀,東西長670米、南北寬450米,高9—15米,面積約30公頃[9]。台地為人工堆砌而成[1]。內城呈圓角長方形,總面積約300公頃,由寬約20-60米的城牆圍合而成。外城面積約500公頃,由17處斷續分佈的人工台地構成。城址內台地的堆築高度從宮殿區、內城至外城逐步降低,顯示出一種等級依次遞減的態勢[1]。
瑤山遺址
編輯瑤山遺址位於城址東北約5公里,佔地面積66.56公頃[1][8]。瑤山墓地為高等級墓地,包含一個正南北方向,呈方形的祭壇,用於舉行重大祭祀活動。瑤山墓葬位於祭壇的南側,分兩排排列,其中南排7座,北排6座。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頭部朝向正南方[1]。瑤山墓地亦與天文觀象測年有關[10]。
谷口高壩
編輯谷口高壩是良渚遺址外圍水利系統的一部分,位於城址西北的大遮山南麓,佔地面積136.41公頃[1][8]。水壩共有6條,分為東西兩組。壩體均選在山谷的最窄處建造,與自然山體相連。壩體長度約50-200米,壩頂海拔高度25-40米,相對高度10-15米,每組各自封堵一個較高山體中的較大谷口[1]。
平原低壩-山前長堤
編輯平原低壩與山前長堤是良渚遺址外圍水利系統的一部分,佔地面積349.24公頃[1][8]。平原低壩位於谷口高壩南約3.5公里的山丘間,壩體長度約35-360米間,壩頂海拔高度約10米,相對高度約6米。山前長堤又稱塘山遺址,位於良渚古城北側的大遮山山前,南距城址約2公里,北距山腳約100-200米。長堤全長約5公里,由東至西分為三段,呈東西走向的曲尺形。壩寬20-50米,壩頂海拔高度12-20米,相對高度2-7米[1]。
圖片
編輯相關評選
編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編輯位於餘杭市(今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外窯村的匯觀山良渚文化祭壇和大墓遺址被評為1991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位於餘杭市(今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莫角山的莫角山良渚遺址大型建築基址被評為1993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良渚鎮的良渚文化古城遺址被評為2007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臨平街道萬陳社區的玉架山史前聚落遺址被評為2011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遺址的調查與發掘被評為2015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五年計劃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編輯1989年2月,反山遺址、瑤山遺址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996年2月,匯觀山遺址和莫角山遺址被評為「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重大發現
編輯2001年,浙江餘杭良渚文化遺址群的調查與發掘被評選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重大發現;
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編輯2013年8月,尋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新發現在首屆「世界考古·上海論壇」上入選10項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11]。
世界文化遺產
編輯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因符合基準(iii)、(iv)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2]:
- 標準(iii):良渚遺址作為良渚文化的權力中心和信仰中心,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長江下游地區以稻作農業為經濟基礎、社會分化和信仰統一的早期區域國家的傑出見證。它為中國和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認同概念、社會和政治組織以及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證據。
- 標準(iv):良渚考古遺址展示了從小規模的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製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它包括早期城市化的傑出範例,具體表現為土製建築、城市和景觀規劃、墓葬差異所體現的社會等級制度、空間組織的社會文化戰略以及權力的物質化。它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國史前稻作文明的偉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典範。
2020年6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7月6日(良渚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日)定為「杭州良渚日」[13]。
保護現狀
編輯1961年,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良渚遺址位列其中;
1987年,餘杭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設立良渚遺址管理所;
1994年,國務院將良渚遺址列為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的《世界遺產名錄》預備清單,並推薦《良渚遺址保護開發的系統研究》列為《中國21世紀議程》優先項目計劃;
1996年,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01年,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十五」期間大遺址保護展示專項計劃》中,將良渚遺址列為第一類第一號項目;
2006年,良渚遺址再次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35項);
2010年10月9日,由國家文物局公佈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2項);
2012年11月17日,良渚遺址連續第三次被列入由國家文物局公佈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45項)[14]。
2018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將以符合《實施〈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中確定的世界遺產標準第三、四條,並具有較高的完整性、真實性,保護管理整體狀況良好,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5]
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遗址概况. 良渚遺址. [2019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21日).
- ^ 良渚遗址. 浙江在線. 2006年5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3.0 3.1 良渚遗址保护 “大考”80年!. 中國考古. 2016年1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8月19日).
- ^ 重识中国文明 朱金坤:让良渚文化再活个五千年. 人民網. 2009年6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6月4日).
- ^ 刚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國日報. 2019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12日).
- ^ 朱金坤. 《湮灭的古国故都 良渚遗址概论》.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年. ISBN 978-7-80735-800-8.
- ^ 楊法寶. 《良渚文化简志》. 方志出版社. 2008年5月.
- ^ 8.0 8.1 8.2 8.3 Maps -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UNESCO. 2019年7月6日 [2022年7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14日).
- ^ 良渚遗址介绍. 浙江在線. 2018年11月28日 [2019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12日).
- ^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8年7月19日 [2019年7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12日).
- ^ “世界考古·上海论坛”公布19项大奖. 中國文物信息網. 2013-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8).
- ^ 12.0 12.1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Xinhuanet.com. [2019-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6).
- ^ 鄭海雲. 杭州良渚日、杭州西湖日 杭州人多了两个新节日 - 杭州网新闻频道. 杭州網. 2020-06-20 [202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 关于印发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 2012-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31).
- ^ 新華社. “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國政府網. 2018-01-26 20:21 [2018年2月4日1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