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9′05″N 120°16′02″E / 23.318078°N 120.267229°E / 23.318078; 120.267229

鹽水護庇宮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鹽水區水正里中正路140號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天上聖母
建立时间明天啓三年(1623年)或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以前[1]
重建:1972年
地圖
地图
鹽水護庇宮正殿

鹽水護庇宮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主祀天上聖母,是鹽水的公廟[2][1][3][4]。該廟又稱月港護庇宮[2]鹽水媽祖宮[3],所在的中正路古名即是「媽祖宮街」[4]

沿革

编辑

立廟由來

编辑
 
鹽水護庇宮古碑

鹽水護庇宮確切的創立年代不明[註 1][5]。有傳說護庇宮原本是福德祠,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當時顏思齊鄭芝龍來臺,有些人便到大龜肉(鹽水舊稱)居住[2][1]。天啟三年(1623年)鹽水糖商「崇興行」自湄洲迎來一尊媽祖,合祀於福德祠,該廟因而改成「媽祖祠」,為護庇宮前身[2][4][1]。而後據說明鄭部將何積善、范文章到鹽水墾殖時,也迎來一尊保佑鄭軍登臺的媽祖,即今天護庇宮的鎮殿大媽[2][3]。康熙廿二年(1683年)媽祖被封為天后之後,該廟從「媽祖祠」改稱為「天后宮」[2]

而根據《諸羅縣志》(1717年)的說法,該廟乃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居民所合建[1]。不過若參考〈重興護庇宮碑記〉(1795年)的說法[註 2],則該年(1716年)似乎是擇地重建天后宮,如此一來護庇宮的歷史則還可以向上追溯[1]

發展

编辑

康熙之後,護庇宮在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之後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由董事陳惠生、李同泉、李艷淑、黃恩德、趙相泉[註 3]等人集資重修[2][5]。到同治四年(1865年),李瑞馨、李國章、陳士清、陳番河等人再次重修護庇宮[2][1]。光緒四年(1878年),陳大生、李安邦、蘇添港等又再次發起重修[2][1]

護庇宮在日治時期,整修過一次[2]。而後在大正十四年(1925年),鹽水街長陳宗能倡議前往湄洲進香,眾人附和,遂派陳卻、李海龍二人奉開基三媽出發,事後又迎回一尊媽祖神像(即今該廟的湄洲二媽)[2]皇民化運動時期,為避免廟中神像被「諸神昇天」而火化,陳宗能將宮中神像請出,分寄於民宅中,另外購置類似神像作為替代品[2][1]。而神像雖倖免於難,但 護庇宮被改成穀倉[1]

二次大戰後,信眾於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11月組織重建護庇宮委員會[註 4],次年(1959年)3月動工,11月上樑,到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才完工[2]。此次重修請來潘麗水負責廟中所有彩繪,葉進益製作壁堵與水車堵[4][6]。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護庇宮的凌霄寶殿完成[1]

宗教活動

编辑

護庇宮除了是鹽水的公廟之外,由於當地過去曾是倒風內海的總吞吐口岸,使得其信仰範圍涵蓋鹹水港保太子宮保龍蛟潭保白鬚公潭保等地(今臺南市鹽水區、新營區後壁區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鹿草鄉等地),號稱有72庄頭[1]。而在鹽水街區,則有五郊七境[註 5]分擔廟宇費用[1]。而這七街境後來又劃分成四角頭[1]

角頭

编辑

護庇宮有四個角頭,分別是大媽角、二媽角、三媽角、太子爺角[1][7]:66

角頭 角頭廟 範圍 地名、廟宇
大媽角 竹安宮 水秀里、福得里、三生里一部分 竹仔街境(竹安宮)、土庫境(上帝廟)、後厝境(福安宮)、大宅內境、小宅內境(萬善爺公廟)
二媽角 武廟 水正里、水仙里、中境里、武廟里、三生里一部分 新街(武廟)、布街境、太媽港、番仔宅、觀音亭、治水工程區(大眾廟)、後街境(鎮南宮)、王爺廟境(廣濟宮王爺廟)、劉厝宅境(龍護宮)
三媽角 北帝殿 橋南里 過橋境(北帝殿)、竹圍尾境(福南宮)、草店尾境(長成宮)
太子爺角 護庇宮 水仙里與水正里的一部分 媽祖廟境(護庇宮)

過去各角頭在當地角頭內廟宇祭典或居民嫁娶拜天公時,會到護庇宮迎媽祖,但因為常發生爭執,所以後來各角頭才各雕了一尊媽祖,平時供奉在護庇宮內,遇事才迎到自己的庄頭(各境公佛)[1]。此外媽祖誕辰祭典也由四角頭輪流募資辦理,過去繞境順序也與主辦順序相同,依序是大媽角、二媽角、三媽角、太子爺角[1]。但因為三媽角不滿每次往往要深夜才會到三媽角,而提議改由三媽角開始,但遭大媽角反對,後來經過多次協調,才改成當年由哪個角頭舉辦就從哪個角頭開始遶境[註 6][1]

北巡與南巡

编辑

護庇宮除了四角頭遶境之外,尚有不定期的南巡與北巡[1]。據說在清朝初年已有南巡與北巡的紀錄,南巡即是巡鹹水港保太子宮保一帶,北巡則是龍蛟潭保白鬚公潭保一帶[2][1]。清朝年間重修後(1865年、1878年),皆有進行南巡與北巡,日治昭和七年(1932年)曾有舉辦一次南巡[1][2]。二次大戰後,則在1972年南巡、1973年北巡、1979年南巡、1982年北巡[2],1991、1992、2006、2007等年也有舉辦[1],2018年舉辦戊戌年奉旨南巡卅六庄香。2019年舉辦己亥年奉旨北巡四十六庄香但由於時代演變,範圍比起清朝時已經變小不少。過去南巡最多據說有42庄社,現在約為30幾個;北巡最多有55庄,後來先後變成48、42庄社[1]

2006年南巡與2007年北巡範圍[1]
南巡 後壁區 竹新里:昭安宮、太安宮、和安宮
鹽水區 下林里:蜈蜞坑坑安堂、下林保生宮

歡雅里:下寮代天府、洪厝寮龍鳳宮、頂寮太保宮、中州寮中壇宮、尾寮五安宮、永安宮、倒茄苳元安宮
桐寮里:王宮
水秀里:土庫上帝廟、土庫竹安宮
橋南里:北帝殿、朱玄宮、長成宮、福南宮
舊營里:舊營天德宮
飯店里:慶華宮
岸內里:保興宮、佰年宮
汫水里:汫水港護安宮、汫水港忠孝宮
大莊里:大莊天月宮
後宅里:後寮永慶宮、番仔厝保安宮
三生里:大宅內池府千歲、伽藍廟
武廟里:武廟、龍護宮
竹埔里:竹仔腳張聖宮、天保厝保隆宮
孫厝里:羊稠厝保壇宮、聖天宮、保聖宮
義稠里:義稠義隆宮、義稠蔡婆主帥廟、義稠普照宮
福得里:三王會、後厝福安宮
南港里:俊天宮、九天風火院、龍濟寺
田寮里:田寮永和宮
下中里:下中福王宮、樹仔腳護濟宮
大豐里:大豐南天宮
中境里:大眾廟、鎮南宮
水仙里:廣濟宮

新營區 嘉芳里:大將公廟、鎮安殿

姑爺里:挖仔朝隆宮
、挖仔安樂宮、姑爺代天府
五興里:朝隆宮
埤寮里:伽藍廟
太北里:太子宮、太子護庇宮
角帶里:保安宮、真武大帝廟
護鎮里:護鎮保安宮

北巡 義竹鄉 中平村:田尾博安宮、中庄中興宮

五厝村:五間厝保安宮
溪洲村:下溪洲鳳山宮
東光村:東後寮德興寺
龍蛟村:龍蛟潭龍興廟
官順村:芉仔寮武聖殿
西過村:過路仔保安宮、過路仔朝天宮、過路仔千歲宮
東過村:過路仔福安宮
新富村:牛稠底保安宮
頭竹村:頭竹圍保安宮、下寮慶安宮
新店村:新店紹徽宮
北華村:北港仔嘉應宮
平溪村:安溪寮保安宮
埤前村:埤仔頭延平郡王祠
傳芳村:傳芳保安宮
義竹村:碧興宮
岸腳村:田都府、角帶圍聖母宮
六桂村:修緣禪寺、慈化寺
後鎮村:鎮安宮

鹿草鄉 光潭村:下潭雲龍宮

碧潭村:龍湖宮
松竹村:慈德寺
竹山村:林竹仔腳保安宮、龜佛山廣福宮

布袋鎮 永安里:大寮永安宮

東港里:埔仔厝護安宮、埔仔厝鎮北宮
岑海里:永安宮、武聖殿、普天宮、武聖宮、鎮天宮
興中里:東宮廟
九龍里:嘉應廟三公宮
岱江里:將軍府
光復里:代天壇、三聖宮、大眾廟、東安庄安天宮
新岑里:海國宮
新民里:新塭朝天宮、新塭城隍廟
復興里:新塭嘉應廟
好美里:虎尾寮魍港太聖宮

朴子市 松華里:牛挑灣龍安宮

交陪

编辑

據說古時候護庇宮因府城大天后宮乃祀典官廟,地位尊崇,遂南下赴郡進香[1]。1911年護庇宮再次南下府城時,受到熱情款待,大媽駐蹕在下太子昆沙宮,二媽駐蹕在檨仔林朝興宮,三媽則在大銃街元和宮,因而與之建立交陪關係[1];此外尚有太子爺公駐蹕南廠保安宮。而由於朝興宮與三老爺宮鹽行禹帝宮交誼良好,護庇宮透過朝興宮也與之建立交誼[1]。中斷近百年於2021年辛丑年恢復古香路赴郡進香五日,第一日駐駕善化慶安宮、第二日駐駕鹽行禹帝宮、天后宮、第三日駐駕祀典大天后宮、第四日駐駕新營太子宮、第五日遶境鹽水街內八里。

分靈宮廟

编辑
  • 新營護庇宮
  • 新營太北里護庇宮
  • 豐原月港護庇宮天上聖母會
  • 歸仁護庇宮
  • 新營五間厝朝隆宮
  • 義竹角帶圍聖母宮
  • 月港金盈豐
  • 社子無極聖皇殿

米卦

编辑

護庇宮的米卦相當有名,是二次大戰後由黃文堂開基[1]。卜卦者需先焚香向媽祖告知來意,再將香置於桌上,拿著米盃繞香數次後,再隨意拈出米粒[1]。之後「米卦仙仔」會在米卦單上寫下姓名,之後連續拈米3次,米卦仙會跟據米卦單的「聖判」對照術書解卦[1]。之後米卦單會與替身紙人、金銀紙放在媽祖神案前,由米卦仙仔進行改運,最後將這些東西焚化之後即完成儀式[1]

傳說

编辑

護庇宮裡有眾多媽祖神像,其中有些是由郊商迎來的,像是布郊媽、水(油)郊媽(又稱「香擔媽」,過去四郊商回湄洲祖廟進香時,由香擔媽鎮守在香擔頂,故有此稱)、𥴊郊媽等等[3][1]。此外有一尊 洲仔尾二媽,據說是義竹鄉角帶圍商人所迎來[3][1]。洲仔尾二媽是一個草花小販在府城客棧住宿時,夢到媽祖指示說明早往某方向走會遇見一尊媽祖神像,可將之請回供奉[3][1]。小販照做後果然發現神像,便將神像迎走,卻在路經護庇宮時感到沉重,向媽祖擲筊請示後,得知媽祖願留駐此地,便將神像供奉到護庇宮內[3][1]

註釋

编辑
  1. ^ 《臺南州祠廟名鑑》(1933年)只寫說「約二百年前」[5]
  2. ^ 〈重興護庇宮碑記〉:「月港之置天后宮也,于茲有年矣。康熙丙申歲,始擇其地,坐北向南,重興天后宮以成,且匾其額曰『護庇宮』。……」[1]
  3. ^ 趙相泉本名趙與招,「相泉」是號,為鹽水糖郊大戶[3]。其宅第位於護庇宮後方,家族與鹽水奎璧書院的創建有關[3]
  4. ^ 主任委員是沈水德,副主任委員是林清玉[2]
  5. ^ 五郊分別是糖郊、布郊、水郊、𥴊郊、油郊[3],七境又稱七街境,分別是過橋境、媽祖廟境、半街境、後街境、伽藍廟境、布街境、竹仔街境[1]。該名詞可見於道光廿七年(1847年)的〈嚴禁奸棍藉冒差役酷索碑記〉[1]
  6. ^ 如該年由二媽角負責,則繞境順序依序是二媽角、三媽角、太子爺角、大媽角[1]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張耘書. 《臺南媽祖信仰研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頁238-254. ISBN 978-986-03-9415-3.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凃順從. 《南瀛古廟誌》.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4-04: 頁212-229. ISBN 957-00-3357-6.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許書銘、簡辰全、洪郁程. 《南瀛神明傳說誌》. 臺南縣政府. 2010-06: 頁34─38. ISBN 978-986-02-3581-4. 
  4. ^ 4.0 4.1 4.2 4.3 陳桂蘭. 《戀慕臺19:從鹽水到六甲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ISBN 978-986-04-3023-3. 
  5. ^ 5.0 5.1 5.2 相良吉哉. 《臺南州祠廟名鑑》 嘉邑城隍廟2002年3月再版. 臺南市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 1933-08-18: 頁123、124 (日语). 
  6. ^ 楊金城. 〈鹽水護庇宮清洗彩繪整建〉. 《自由時報》. 2012-08-21 [2016-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7. ^ 邱瀅儒. 〈鹽水武廟與社群互動形式之研究〉.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