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促進會

香港民主促進會(英語:Hong Kong Democratic Foundation),是香港泛民主派一個倡議公共政策的智庫,早期曾活躍於參與香港選舉事務,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後漸漸離開政壇,轉型為一智庫。民主會於1989年10月27日成立,並參與1991年立法局選舉。當時的參選人有來自專業界別,並推崇民主思想的麥理覺梁智鴻。現時,民主會由南區區議員司馬文擔任主席一職。

香港民主促進會
Hong Kong Democratic Foundation
主席司馬文
成立1989年10月27日
党员8人(成立時)
意識形態保守主義
政治派系泛民主派
政治立場:中間偏右
官方网站
www.hkdf.org
香港政治
政党 · 选举

香港主權移交前,民主會在政壇上十分活躍,對香港政府與北京政府也有一定影響力,直到主權移交後,他們才淡出政治台前。[1]

信念

编辑

民主會以成為一個獨立、跨種族、跨文化政治智庫作為目標,並希望透過公眾力量讓政府的政策更能令社會變得開放和進步,令所有人皆能獲取社會成功的成果。[2]

民主會的政治觀點是自由和民主的。然而,民主會在討論香港的政治發展時,則避免對中國政府產生任何批判。民主會是香港首個提倡設立競爭法的組織,這顯示民主會的經濟觀點乃是偏向自由經濟的方向。在社會方面,民主會擁有一個強力而堅實的最低工資計劃。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黎定得認為民主會「代表擁有民主理想的商業和專業人士,但除了支持香港傳統價值的一般聲明外,對政策的制定影響不大」。[3]

歷史

编辑

政黨時期(1989年-1997年)

编辑

民主會於1989年10月27日成立,並在1990年1月11日正式以政黨身份開幕。當時由麥理覺梁智鴻擔任領導人物。民主會以推崇民主思想的專業及商界人士組成,他們大多希望與較為激進的香港民主同盟保持距離。[4]民主會在成立時,一共在立法局擁有四個議席。(麥理覺、梁智鴻、梁煒彤陳英麟)。梁智鴻隨即擔任主席一職,直至1992年4月交予蕭健英醫生延續。1991年立法局選舉,民主會參與首屆直選立法局選舉,但只在功能組別選舉贏得兩個議席。其後,梁智鴻離開民主會,並加入匯點。但梁智鴻並未加入後來的民主黨

1995年,民主會在麥理覺停止參與競逐商界(第一)功能界別的議席後,失去唯一的立法局議席。但在1995年10月,麥理覺被彭定康總督委任為行政局議員。雖然如此,但他留在民主會裡擔任資深會員一職,直至1997年他到加拿大展開退休生活。民主會成員大多認同麥理覺在改進該會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服務政策上,擁有更多的影響力。

智庫時期(1997年至今)

编辑

民主會在1997年,在第三任主席龍家麟的領導下,全面轉型為一智庫。2015年9月,這個職位由荷蘭籍的南區區議員司馬文接任。在現時,民主會希望透過立場文件、午餐會及與政府官員會面來影響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5]而據政壇人士指出,民主會的影響力並未因不在活躍於選舉事務而減退,反而民主會無論邀請甚麼官員、局長,對方一定應約,顯示該會向來有一定政治人脈。[1]

歷屆主席

编辑

1. 梁智鴻(1989年-1992年)
2. 蕭健英(1992年-1997年)
3. 龍家麟(1997年-2015年)
4. 司馬文(2015年-)

選舉

编辑

立法局選舉

编辑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地方選區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總議席 +/-
1991 19,806 1.45% 0 2
2 / 60
1

市政局選舉

编辑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市政局議席 區域市政局議席 總議席 +/-
1995 1,693 0.30% 0 0
0 / 59
0

區議會選舉

编辑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民選議席 委任議席 當然議席 總議席 +/-
1991 8,667 1.63% 3 0 0
3 / 441
3
1994 4,048 0.59% 2 不適用 0
2 / 373
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政壇八達通:幕後推動民主 龍家麟曝光
  2. ^ 香港民主促進會簡介. [2016-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Hands On or Hands Off? The Nature of Economic Policy in Hong Kong,黎定得
  4. ^ Lawrence, Anthony (1991). 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 1991.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p. 4.
  5. ^ 民主會的午餐會邀約. [2016-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