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召会

(重定向自神召會

神召會(英語:The Assemblies of God),基督新教教會之一,屬五旬節派,是1901年美國五旬節復興運動後出現的教會組織。三百多位傳道人和信徒於1914年在美國阿肯色州溫泉城召開大會成立[4]

神召会
宗派福音主義五旬節基本教義派
神學完成工作五旬宗英语Finished Work Pentecostal
主席楊德文[1]
區域190國
起源1911年(世界神召會成立於1988年)
分裂自基督神教會英语Church of God in Christ基督教宣道會改革宗浸礼宗諸教派[2]
合併數個五旬節宗派
分離使徒教會召會英语Pentecostal Assemblies of the World四方教會英语The Foursquare Church
教堂367,398
信徒68,500,000 [3]
官方網站worldagfellowship.org

信條

编辑
  • 相信《聖經》為三位一體獨一真神所默示,是無誤的。
  • 因信得救,因信稱義
  • 病得醫治:相信醫病的恩賜。
  • 聖靈:相信說方言是初次聖靈充滿的憑據。
  • 基督再來:相信基督復臨時,必有復活及聖潔公義的審判。
  • 奉行聖禮聖餐禮和水浸禮
  • 遵行四重福音(全備福音)重生、靈浸、醫治、再臨。

信綱

编辑
  • 全部新約與舊約聖經都是默示的,在完備救贖的真理上毫無謬誤,是神的聖言,是所有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權威與準則。
  • 只有一位永生惟一真神,即是創造天地的主、人類的救贖者,永恆地以聖父聖子聖靈三個不同的位格存在。
  • 耶穌基督三位一體惟一真神的第二位,是神的兒子,為天父所差,由聖靈感孕,藉童貞瑪利亞所生。基督過了無罪的一生,在世廣行神蹟奇事,為擔當世人的罪,在十字架上受苦受死、被埋葬 ;第三天,天父讓基督從死裡復活,並將其升高,使其坐在天父的右邊,成為人類救贖的根源。
  • 人乃依照神的形像樣式被造,全然良善正直,但卻自願陷在罪中,從而帶來肉身及靈性的死亡,與神分離,人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自我救贖。
  • 人的罪得赦免的唯一方法,是藉著悔改和信靠神兒子耶穌基督和祂的寶血。
  • 召會奉行兩項聖禮,其一為浸禮,召會認定全浸於水中的方式,象徵向世界全然死去,與基督一同復活,得新生命。但在特殊情況下,亦接受以灑水形式代之。其二為聖餐禮,召會認定餅與酒(未成年人只能飲葡萄汁)乃象徵基督的身體和寶血,信徒一同領受,記念祂的受死,直等到祂再來。
  • 眾聖徒應依從聖父的應許,按照主耶穌基督的吩咐,一如初期召會,熱切尋求聖靈與火的施洗,從而得著屬靈的能力,事奉神,成為祂的見證,並且善用恩賜為主作工;蓋此經歷實異於藉聖靈重生,且發生於藉聖靈重生其後。
  • 聖靈施洗乃給予所有的信徒;受靈洗的起初原有證據,即聖靈賜給他們口才,說起方言來;唯是項經歷,與「說方言的恩賜」之使用及目的有別。
  • 成聖乃離開罪惡,委身神的行動。信徒接納基督的死與復活,憑著信心及聖靈的大能,全然委身,活出聖潔的生活。
  • 召會是基督的身體,神藉著聖靈居於其中,從而履行大使命,成全神救贖的計劃。
  • 神呼召教會,賦予傳揚福音,施行聖禮、宣傳聖道、敬拜神、建立教會、牧養信徒等諸使命。
  • 神蹟醫病包含在基督的救贖之內,疾病得醫治乃信徒的權利。
  • 主再臨時,在基督裡睡了的人,必然復活,仍然存活的,必然身體改變。對召會而言,此乃眾信徒渴求有福的盼望。
  • 基督再臨包括了聖徒被提,與主一同重臨大地,一同執掌王權一千年,以色列全家得救,建立普世和平國度。
  • 罪人必先復活,按其工作接受審判,名字沒有被記在生命冊上的,必受湖的永
  • 新天新地,是神為聖徒預備,有形質的永恆天家,有居在其中。

各地神召会

编辑
  • 非洲
    • 尼日利亚
    • 安哥拉
    • 加纳
    • 莫桑比克
    • 肯尼亚
    • 毛里求斯
    • 莱索托
    • 乌干达
  • 亚太
    • 萨摩亚
    • 澳大利亚
    • 印度
    • 日本
    • 韩国
    • 新西兰
    • 菲律宾
    • 台湾
    • 越南
    • 马来西亚
    • 新加坡
    • 印尼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香港
      • 神召會港澳區議會
      • 神召會華南區議會
      • 基督教華人神召會
      • 國際四方福音會
      • 世界五旬節會
      • 基督教華人五旬節堂
      • 香港五旬節聖潔會
      • 港九五旬節傳道會
    • 中国大陆(1958年以前):见神召会在中国
  • 欧洲
    • 德国
    • 英国
    • 爱尔兰
    • 意大利
    • 荷兰
    • 波兰
    • 瑞士
    • 马耳他
    • 格鲁吉亚
  • 拉美
    • 巴西
  • 中东
    • 伊朗
  • 北美
    • 加拿大
    • 美国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Executive Council Directory.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3). 
  2. ^ James Leo Garrett, Systematic Theology, Volume 2, Second Edition,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USA, 2014, p. 395; "those branches which derived from Baptist or Reformed roots have taught positional and progressive sanctification as distinguishable from baptism in or with the Spirit (e.g., Assemblies of God, International Church of the Foursquare Gospel)."
  3. ^ Five AG Stats You Need to Know. 2017-08-11 [2023-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 
  4. ^ 神召會起源. [2017-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4). 

延伸閱讀

编辑
  • Blumhofer, Edith L. "Assemblies of God." In The Encyclopedia of Christianity, edited by Erwin Fahlbusch and Geoffrey William Bromiley, 143–146. Vol. 1.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1999. ISBN 0802824137
  • Blumhofer, Edith L. Restoring the Faith: The Assemblies of God, Pentecostalism, and American Culture. (1993). 281 pp. A major scholarly study.
  • Crowe, Terrence Robert. Pentecostal Unity: Recurring Frustration and Enduring Hopes. (1993). 282 pp.
  • Fisher, Lyndel Eugene, “The Theological Antecedents of the Assemblies of God: Baptist and Presbyterian Root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emphis, 2011). DA3476380.
  • McGee, Gary B. This Gospel . . . Shall Be Preached': A History and Theology of Assemblies of God Foreign Missions since 1959. Springfield, Mo.: Gospel, 1990. 358 pp.
  • Poloma, Margaret M. The Assemblies of God at the Crossroads: Charisma and Institutional Dilemmas. (1989). 309 pp. scholarly study
  • Poloma, Margaret M., and John C. Green. The Assemblies of God: Godly Love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American Pentecostalism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10) A sociological study that draws on surveys and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22 diverse congregations.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