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前3世纪?—?),秦始皇丞相,由御史大夫升任。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時,召集群臣商议帝号。王綰與馮劫、李斯建議秦王政稱「泰皇」,秦王卻改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1]

同年,王綰称原楚國燕國齊國之地距秦國遙遠,建议分封皇子或宗室子弟守衛。廷尉李斯反對,認為分封制導致東周諸侯混戰,应以郡县制代替。秦始皇從李斯議。[2]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大巡至琅邪,王离、王绾等臣称颂秦始皇功绩胜于五帝三王,于是立石刻于琅邪以表功[3]

注释

编辑
  1.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2.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3.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于海上。曰:“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残伐不止,犹刻金石,以自为纪。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远方,实不称名,故不久长。其身未殁,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参考文献

编辑
  • 史记》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