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
王府,通常指为亲王或郡王建造的住宅,也指親王或郡王的家族。一些受冊封為王爵的藩屬國君主,其王室宮殿及朝廷也稱為王府,如琉球王府。除中國外,越南對內稱帝,亦有親王、郡王等王爵,因此亦有王府。中国古代建筑及越南古代建築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除君主居住的宫殿外,亲王府即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若日后,他们成为君主,王府则被称为潜邸或潜龙邸。
中國王府
编辑通常皇子在幼年时,即会受封最高的爵位——亲王,在他们成年后,离开皇宫,搬入王府居住。唐玄宗时,为了防止皇子夺权,建十王宅以供居住,同时以宦官监视他们。诸王由夹城入皇宫(大明宫)向玄宗请安。即使建造王府,设置官吏,诸王亦不会居住,与王府属官亦无过多交往[1]。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制定亲王府的营造制度,亲王府房屋可至八百间以上[2]。明朝藩王的王府修建于自己的封地,分散于中国各地。明成祖朱棣为皇子时,受封为燕王,燕王府建于今北京市。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后,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在北京建造十王府,为进京朝见的藩王所设的临时住所。地址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3]。天顺四年(1460年),制定郡王府营造制度,门楼、厅厢、厨库、米仓等,共数十间而已。弘治八年(1495年),修改亲王府营造制度,有所增减[2]。
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清朝藩王有爵位而无封地,因此王府大都修建于北京。亦有亲王未修建王府的例子。乾隆帝为皇子时居于紫禁城中,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受封亲王后,住所赐名乐善堂。与他父亲雍正帝的住所——雍和宫类似,在他登基后,乐善堂升级为重华宫。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三》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中之上开元十五年......初,太宗爱晋王,不使出阁;豫王亦以武后少子不出阁,及自皇嗣为相王,始出阁。中宗之世,谯王以失爱,谪居外州;温王年十七,犹居禁中。上即位,附苑城为十王宅,以居皇子,宦官押之,就夹城参起居,自是不复出阁;虽开府置官属及领籓镇,惟侍读时入授书,自馀王府官属,但岁时通名起居;其籓镇官属,亦不通名。及诸孙浸多,不置百孙院。太子亦不居东宫,常在乘舆所幸之别院......
- ^ 2.0 2.1 《明史·志第四十四·舆服四》亲王府制:洪武四年定,城高二丈九尺,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廊房饰以青黛。四城正门,以丹漆,金涂铜钉。宫殿窠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前后殿座,用红漆金蟠螭,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画蟠螭、彩云,后改为龙。立山川、社稷、宗庙于王城内。七年定亲王所居殿,前曰承运,中曰圜殿,后曰存心;四城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太祖曰:“使诸王睹名思义,以籓屏帝室。”九年定亲王宫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又命中书省臣,惟亲王宫得饰朱红、大青绿,其他居室止饰丹碧。十二年,诸王府告成。其制,中曰承运殿,十一间,后为圜殿,次曰存心殿,各九间。承运殿两庑为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周回两庑,至承运门,为屋百三十八间。殿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门两厢等室九十九间。王城之外,周垣、西门、堂库等室在其间,凡为宫殿室屋八百间有奇。弘治八年更定王府之制,颇有所增损。郡王府制:天顺四年定。门楼、厅厢、厨库、米仓等,共数十间而已。
- ^ 四合院——王府. 东城教育. [2015-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