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
古代文献和应用
编辑- 《說文解字》:「廌,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訴訟,令觸不直者。」獬豸、解廌的原意即用角抵。中國古代法官戴的帽子稱「獬豸冠」。
- 漢朝楊孚《異物誌》中描述其為:「性別曲直。見人鬥,觸不直者。聞人爭,咋不正者。」獬豸樂於主持正義的性格隨著歷史演進而越來越鮮活,最終獬豸遂成為代表正義的祥獸。
- 《續漢書‧輿服志下》:「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
- 《述異記》:「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
- 陳元龍《格致鏡原》引《神異經》︰「東北有荒中有獸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法獸。故立獄皆東北,依所在也。」又名解廌。
- 《後漢書‧輿服志下》︰「法冠……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獬豸,成了中國法律的象徵。
- 清朝都御史用獬豸為補服,其職責為查轄官員。
- 蘇軾《艾子雜說》:齊宣王問艾子曰:“吾聞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對曰:“堯之時,有神獸曰獬豸,處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觸而食之。”艾子對已,複進曰:“使今有此獸,料不乞食矣。”[1]
当代的使用
编辑中華民國憲兵職掌所引用的圖騰(象徵物),以表公正、廉明、忠貞職守之意,而於軍服右臂都會縫有獬豸及「憲兵」字樣臂章。中華民國憲兵是執法的兵種,必須明辨是非公正不阿,所以獬豸為中華民國憲兵精神的最佳象徵。
有些中國人選擇其形象的工藝品做為陪葬品,因為其代表了浩然正氣。另外很多司法人員也喜歡佩帶獬豸形象的飾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的法槌上就有獬豸图案。位于北京的法律出版社的标志即为獬豸。
另外在韓國首爾,亦將獬豸作為市吉祥物。在李氏朝鮮時期,宮廷與人民時常將獬豸作為象徵宮廷與鎮邪消災的瑞獸,時任首爾市長吳世勳於2008年5月宣佈以獬豸作為象徵首爾的吉祥物,以樹立更鮮明的城市形象。也將獬豸的形象卡通化,並以「HAECHI SEOUL」的名義作為商標、販售各式各樣的週邊商品,同時HAECHI SEOUL也在首爾故宮:光化門觀光風景區設置「獬豸廣場」專門店。
法之廌與豸
编辑- 法律的「法」字在古文中寫做「灋」(兩字都讀做「法」),前後兩個法字比較之下所省略的那個部份,也就是「廌」(讀音:至),在古代與「獬豸」的「豸」是通用字,古時「獬豸」也叫「獬廌」,「解廌」。中國古代人對於法治的觀念便是藉獬豸象徵的。
參考文獻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