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毅後堡,清朝時稱果毅後保,是臺灣南部自清治時期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臺南市柳營區東部。

果毅後堡
漢字 果毅後堡
白話字 Kó-gī-āu-pó
台語羅馬字Kó-gī-āu-pó

果毅後堡北邊為哆囉嘓西堡哆囉嘓東下堡、東邊為哆囉嘓東頂堡,南邊為赤山堡,西邊為鐵線橋堡[1]

1920年改制後成為臺南州新營郡柳營庄的果毅後、新厝、大腳腿、小腳腿、山子腳五個大字。二次大戰結束後,果毅後大字分成果毅村(今果毅里)、神農村(今神農里),新厝大字亦為神農村的一部分,大腳腿大字改為大農村(今大農里),小腳腿大字分為重溪村(今重溪里)與篤農村(今篤農里),山子腳大字改為旭山村(今旭山里[2]

管轄街庄

编辑

果毅後堡共轄5個庄[3]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年12月: 745、752-757頁. ISBN 957-01-2593-4. 
  3.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