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艾歐密

東尼·艾歐密(英語:Tony Iommi,1948年2月19日[1],本名安東尼·法蘭克·艾歐密(英語:Anthony Frank Iommi),是一位英國吉他手詞曲作家唱片製作人。他以身為重金屬音樂始祖之一的黑色安息日吉他手而成名,有「重金屬音樂之父」、「即興重複段之王」(Riff Lord)等美譽,也是該樂團的四位創始人之一。在黑色安息日活動的四十九年時光裡,其陣容經歷了多次變化,東尼·艾歐密是唯一不變的成員,他也是黑色安息日主要的作曲者。

東尼·艾歐密
Tony Iommi
2009年,以天堂與地獄英语Heaven & Hell (band)名義演出的東尼·艾歐密
音乐家
本名安東尼·法蘭克·艾歐密
(Anthony Frank Iommi)
出生 (1948-02-19) 1948年2月19日76歲)
职业音樂家詞曲作家唱片製作人
音乐类型重金屬音樂毀滅金屬硬式搖滾藍調搖滾
演奏乐器吉他
活跃年代1964年至今
唱片公司華納兄弟唱片公司I.R.S.唱片英语I.R.S. Records犀牛唱片英语Rhino Records
网站東尼·艾歐密官方網站
相关团体黑色安息日天堂與地獄英语Heaven & Hell (band)傑叟羅圖樂團神話英语Mythology (UK band)魅惑絲絨英语Velvett Fogg
著名乐器
吉普森SG英语Gibson SG電吉他

1965年在組成黑色安息日之前,17歲的東尼·艾歐密在工廠當焊工時,不慎被金屬壓版奪走了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端。後來他為了克服彈琴障不斷嘗試各種方法,最後自行發展出陰沉、緩慢的特殊吉他音色。1968年,在黑色安息日還叫做「地球」的時候,東尼·艾歐密曾受到邀請而短暫加入傑叟羅圖樂團,1969年回到「地球」,樂團才改名為黑色安息日。1970年他們發行了第一張錄音室專輯黑色安息日》。2000年,發行第一張個人錄音室專輯《艾歐密英语Iommi (album)》,2004年發行續作《1996年DEP時期英语The 1996 DEP Sessions》。2006年組成天堂與地獄英语Heaven & Hell (band),2010年在羅尼·詹姆斯·迪歐去世後解散。

東尼·艾歐密是廣泛公認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重金屬吉他手之一。皇后樂團布莱恩·梅稱他是「真正的重金屬音樂之父」、金屬製品詹姆斯·海特菲爾德稱他是「重金屬樂句之王」、猶大祭司羅柏·哈爾福德也說:「創造重金屬重覆樂句的人,就是東尼」。2005年,在英國重金屬雜誌《金屬之鎚英语Metal Hammer》的讀者調查中,他是公認的「即興重覆段之王」。2007年,英國搖滾樂雜誌《經典搖滾英语Classic Rock (magazine)》將他評為「最狂野的一百名吉他英雄」第6名。2011年,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他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名吉他手」第25名。英國音樂作家喬爾·麥基弗英语Joel McIver稱讚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6名。2012年,美國音樂雜誌《吉他世界英语Guitar World》將他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1名、「歷史上最偉大的搖滾吉他手」第7名。

早年生活

编辑

東尼·艾歐密1948年2月19日出生於英國西米德蘭茲郡伯明罕希斯菲爾德路婦產醫院 [2],是安東尼·法蘭克和希薇亞·瑪麗亞·艾歐密的獨子[1][3]。母親的娘家姓瓦倫蒂尼,是義大利葡萄園業者,她出生於巴勒摩[1]。父母將阿斯頓英语Aston的住家客廳改裝為一間商店,很快成為社區裡的熱門聚集地[1]。商店由他的母親經營,而父親的職業是木匠[1]。八到九歲的時候,因為和其他小孩追逐而摔倒,導致他的上唇嚴重受傷而留下疤痕。他被其他孩子取了綽號「疤面」,成年後他便留起鬍子蓋住痕跡,成為他的標誌形象[1]。中學就讀於樺木道現代中學英语Birchfield Road Secondary Modern School,一年後他將會認識就讀同一所學校的奧茲·奧斯本,多年後他們會與另外兩人共組黑色安息日[1]

大約十歲左右,由於住家和學校社區治安不靖,為了保護自己,東尼·艾歐密開始鍛煉身體和格鬥技巧,學習柔道空手道拳擊[1]。他變得十分擅長拳擊,也希望將來能擔任夜總會或俱樂部的保鏢,這樣就不用像一般人那樣只能當工廠工人、然後枯燥無聊的度過一輩子[1]。隨後他受到影子樂團影響,對玩音樂產生了志趣。一開始想打爵士鼓,但由於聲音太大,他選擇學習彈奏吉他,將影子樂團的吉他手漢克·馬文英语Hank Marvin當作效仿對象[4]。由於他是左撇子,因此彈吉他也是用左手撥、右手壓弦[5]。完成學業後,東尼·艾歐密曾在一家樂器行工作過一段時間,但被雇主誣告偷竊後憤而辭職,於是他短暫做過水管工人、薄金屬板學徒,後來在戒指工廠擔任焊工[1]。青年時期的東尼·艾歐密白天當工人,晚上則參加一支叫做搖擺雪佛蘭英语Rocking Chevrolets的樂團,在各個俱樂部演奏。最後由於他出色的吉他表演,一位經紀人看中他,並且向他提供一個在德國的職業演出機會[6]

斷指意外與克服彈琴障礙

编辑
 
1972年東尼·艾歐密(左上)與黑色安息日成員的合影。

獲得青睞的東尼·艾歐密正值十七歲,他在工廠上班的最後一天,不慎被金屬壓版奪走了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端[7]。他在急診室裡被醫師告知永遠不能彈琴了,他回憶說:「好幾個醫生都告訴我別想再彈吉他了,這令我難以接受,我曾經認為我的手真的廢了、玩搖滾的日子已經拜拜了。但是我最後還是振作起來,一心想找出還能讓我彈好吉他的辦法」[8]。在意外失去指端的時候,他幾乎放棄了音樂之路。然而,他的工廠領班拿了一張爵士樂吉他手金格·萊恩哈特的作品給他聽,因為金格的兩根手指在一場大火中燒掉了,於是彈奏時都只用了兩根手指頭壓在指版上[9]。這給予了東尼·艾歐密振作的動力,他回憶說:

受到金格·萊恩哈特啟發,東尼·艾歐密決定再次嘗試彈吉他,即使因為手指缺損而使他彈得相當痛苦,仍未放棄[1]。一開始他試著改用右撇子的方式來彈奏,但是行不通。雖然這是一個選項,但是他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換手或練習用右手撥弦。2008年,在接受美國音樂雜誌《吉他世界英语Guitar World》採訪時,他被記者問及「是否有試過改成右撇子?」。東尼·艾歐密回應:

無論如何,他仍然決定要用左手彈吉他。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自製了塑膠指套戴在殘缺的手指上。他將清潔劑瓶子熔化後,用砂鑄造电烙铁使其接近手指的形狀和尺寸,然後把皮夾克剪成小塊材料,黏在指套的末端增加摩擦力[8]。這產生了兩個技術問題,首先,指套讓他那兩根斷指感覺不到吉他弦,這對演奏有很大的影響。其次,這樣很難確實的按弦。於是他開始把琴弦調鬆,減輕來自弦的壓力[12]。奧茲·奧斯本回憶說:「直到今天我還是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不管他到什麼地方,他都隨身帶著一個大袋子,裡面裝滿了他在家裡自製的指套和皮革墊,他也一直隨身帶著烙鐵來調整那些指套。我每次看東尼彈吉他都會感到震撼,『他到底付出了多少來克服這一切?』。因此我對東尼·艾歐密相當敬畏、尊敬」[6]

東尼·艾歐密回憶說,當時沒有專用的輕型吉他弦,只能換成斑鳩琴的弦來減低持續按弦的壓力。直到1970至1971年左右,畢卡妥音樂家琴弦英语Picato Musician Strings為他額外製作了輕型(.008 - .032)吉他弦[13]。此外,他的斷指主要用於微動和弦,而不是單音符獨奏[1]。1974年,東尼·艾歐密向美國音樂雜誌《吉他玩家英语Guitar Player》表示,改良後的頂針幫助他克服了技術問題,這樣讓他更容易使用小拇指按弦[14]。後來,他也嘗試用不同的吉他調音,包括把標準的E降到了C ♯(1到6弦全面調降三個半音,例如《現實之王英语Master of Reality》中的〈墳墓之子英语Children of the Grave〉、〈世界之王〉和〈虛無的境界英语Into the Void (Black Sabbath song)〉)。東尼·艾歐密說,這樣做主要目的是創造一個「更宏亮、更厚重的聲音」,放鬆琴弦能讓他更容易按壓[1]。於是他形成了陰沉、緩慢而且兇殘的吉他風格,在當時音樂界裡是最黑暗的音色[15]。奧茲·奧斯本說:「這種風格是沒有人可以複製的,幹,即使他們想『致敬』」[6]

雖然他因此創造了獨特風格,對搖滾樂衍生出重金屬音樂具有重大影響,不過東尼·艾歐密在2016年直言,失去指端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音樂生涯

编辑

搖擺雪佛蘭、冗員樂團、神話與波爾卡杜爾克藍調樂團

编辑

東尼·艾歐密曾在幾個藍調/搖滾樂團裡演奏,擔任吉他手,其中最早的是1964年到1965年的搖擺雪佛蘭英语Rocking Chevrolets。許多俱樂部和表演場地的業者會固定向該樂團預約演出。當他們在德國表演受到一位經紀人相中時,東尼·艾歐密決定辭去他的工廠職位,全職擔任音樂演奏家。雖然僅隔一天便遇上斷指意外,但他很快調整了演奏方式繼續音樂活動。1966年到1967年,東尼·艾歐密在冗員樂團英语The Rest中演奏。後來另一支演奏重藍調的樂團神話英语Mythology (UK band)試聽帶挖角他加入[6]。一個月後,神話的鼓手離開,他便找了同鄉的比爾·沃德英语Bill Ward (musician)入替[1]

從1968年1月至1968年7月間,東尼·艾歐密都擔任神話的吉他手,比爾·沃德在1968年2月中旬加入,樂團在坎伯蘭的演出門票都是完售[6]。1968年5月,由於樂團的藥頭被捕,警方依據客戶資料循線突擊、搜查樂團在卡萊爾的住處,四位成員都因持有大麻被捕,四人認罪並且各罰15英鎊。樂團名聲因此敗壞,大部分的俱樂部業者不敢再向他們預約演出,他們失去了演出機會和觀眾數[1]。1968年7月13日,神話在錫洛斯港英语Silloth的演出後解散。

1968年8月,神話解散後,另一支吉澤·巴特勒英语Geezer Butler奧茲·奧斯本組成的伯明罕樂團罕見品種英语Rare Breed也解散了[17]。回到家鄉的東尼·艾歐密和比爾·沃德憑奧茲·奧斯本貼在環道唱片行窗戶上的廣告「OZZY ZIG需要舞台。我有經驗,有自己的音控。地址在小屋道14號」而找上他[1]。奧茲·奧斯本提議找吉澤·巴特勒來當貝斯手,並將四人的新樂團取名為波爾卡杜爾克藍調樂團,靈感來自奧茲·奧斯本母親愛用的爽身粉品牌[18]。因他們想玩厚重的南方藍調,東尼·艾歐密找來一位薩克斯風手艾倫·克拉克,以及奧茲·奧斯本會彈滑音管吉他的朋友吉米·菲利普斯加入[19]。他們在卡萊爾市第一次公開演出後,東尼·艾歐密將艾倫·克拉克和吉米·菲利普斯踢出樂團,團名也縮短為波爾卡杜爾克[6]

地球和傑叟羅圖樂團

编辑
參見主條目:傑叟羅圖樂團

1968年9月,波爾卡杜爾克改名為地球[20]。1968年12月,當時的藍調大團傑叟羅圖樂團失去了吉他手麥可·亞伯拉罕英语Mick Abrahams,主唱伊恩·安德森希望東尼·艾歐密去遞補,於是他接受了挖角、離開地球[21]。地球取消了所有演出,而東尼·艾歐密和傑叟羅圖樂團參加滾石搖滾馬戲團英语The Rolling Stones Rock and Roll Circus的聯合演出,同台的有滾石樂隊何許人,以及約翰·藍儂艾瑞克·克萊普頓等人。四天後,東尼·艾歐密決定離開傑叟羅圖樂團,回到地球。關於和傑叟羅圖樂團主唱伊恩·安德森短暫的合作經驗,東尼·艾歐密回憶說:

黑色安息日

编辑
參見主條目:黑色安息日

經過一段日子的練團和演出,東尼·艾歐密觀察到劇院上映恐怖片時非常賣座,便決定拋棄藍調,改作厚重、陰沉的搖滾樂[23]。樂團很快創作出具有三全音即興重複段、黑暗歌詞和驚悚曲風的歌曲〈黑色安息日英语Black Sabbath (song)[24]。1969年8月,一次在靠近曼徹斯特的市鎮大廳演出時發生誤會,他們才發現跟另一支流行樂團撞名了。8月,他們根據自己寫的曲子將團名改成「黑色安息日」[25]。1970年,東尼·艾歐密將他的吉他音調從E降到了E♭ (E的一個半音之下)[26]

1971年,在黑色安息日第三張專輯《現實之王英语Master of Reality》中,東尼·艾歐密進一步降調,來到了D♭(降一個小三度音),以便他殘缺的手指能更靈活的壓弦,貝斯手吉澤·巴特勒也跟著這樣做。最終,黑色安息日成為世上第一個降調的重金屬樂團,他們創造出更晦暗、更有泥濘感覺的音樂[27]。東尼·艾歐密結合藍調般的吉他獨奏英语Guitar solo和黑暗小調即興重覆段,此舉在音樂界引起了革命性的影響。他使用高音增強效果器英语Treble booster吉普森SG英语Gibson SG電吉他,展現出高度失真的特殊音調[27]

1970年代後期,黑色安息日面臨酗酒、藥物濫用、巡演疲憊、收入糾紛、稅務問題和法律訴訟等問題[1][28][25],以及東尼·艾歐密與奧茲·奧斯本的衝突而幾近瓦解[29]。此外,樂團緩慢、藍調風格的樂句已經過時了,逐漸不敵如猶大祭司摩托頭鐵娘子等新一代金屬樂團的崛起,音樂評論家認為他們「大勢已去、疲憊、不受歡迎」[25]。第七張專輯《工業迷幻英语Technical Ecstasy》和第八張專輯《永不言敗!英语Never Say Die!》的評論和銷售量都大不如前[30]。1979年4月,東尼·艾歐密開除了奧茲·奧斯本[1]。6月,原彩虹英语Rainbow (rock band)的主唱羅尼·詹姆斯·迪歐加入黑色安息日[1]。1980年發行了第九張專輯《天堂與地獄英语Heaven and Hell (Black Sabbath album)》,試圖革新樂團的音樂事業,且適逢英國重金屬新浪潮的興起,黑色安息日再度獲得商業上的成功[31]

1980年8月巡演途中,比爾·沃德因不能適應主唱換人、嚴重酗酒,與成員爭吵後負氣退出,樂團隨後招募溫尼·亞派斯英语Vinny Appice取代他[32]。此時黑色安息日的原始陣容剩下東尼·艾歐密與吉澤·巴特勒,這個陣容在1981年發行第十張專輯《暴民萬歲英语Mob Rules (album)[33]。在下一張新專輯的混音過程中,因為內部衝突,羅尼·詹姆斯·迪歐帶著溫尼·亞派斯退出[34],成立自己的迪歐英语Dio (band)樂團[35]。黑色安息日在接下來的十五年中,主唱頻頻換人,來來去去的歌手包括伊恩·吉蘭(當時是深紫的前成員)[36]大衛·多納托英语David Donato[37][38]葛倫·休斯英语Glenn Hughes[39]雷·葛倫英语Ray Gillen[40]東尼·馬丁英语Tony Martin (British singer)等人[25]。1984年3月,伊恩·吉蘭參與第十一張專輯《魔頭轉世英语Born Again (Black Sabbath album)》與宣傳巡演後,因為音樂風格上不適任而辭去主唱[37]。隨著洛杉磯素人歌手大衛·多納托短暫的進出後,吉澤·巴特勒因為感覺樂團被華納兄弟唱片公司操弄,於1984年11月負氣退出黑色安息日,組成自己的獨奏樂團[41]。剩下東尼·艾歐密一個原始成員後,黑色安息日等同活動休止。這段期間,他找了戴夫·斯匹茲英语Dave Spitz艾瑞克·辛格英语Eric Singer葛倫·休斯英语Glenn Hughes協助錄製自己的第一張獨奏專輯,命名為《銀河七號星英语Seventh Star[39]。但華納兄弟唱片公司拒絕讓他以個人名義發行,堅持使用黑色安息日的名義[42]。經紀人唐·亞頓英语Don Arden居中協調,最後以「黑色安息日之東尼·艾歐密」名義發行[43]

1990年秋天,羅尼·詹姆斯·迪歐和吉澤·巴特勒重回了黑色安息日,並說服東尼·艾歐密辭退主唱東尼·馬丁和貝斯手尼爾·莫瑞[44]。1992年4月,東尼·艾歐密在英國溫布利球場參加了佛萊迪墨裘瑞慈善義演英语The Freddie Mercury Tribute Concert,與金屬製品皇后樂團的成員一起表演了四首歌曲[45]。同年6月,黑色安息日發行第十六張專輯《人類終結者英语Dehumanizer》,獲得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商業成功[37]。1992年7月,由於奧茲·奧斯本宣佈想要退休,邀請黑色安息日參加他的不再巡迴之旅英语No More Tours Tour,雖然黑色安息日同意,但羅尼·詹姆斯·迪歐反對,他於11月奧克蘭的演出結束後退出黑色安息日[46]。隔天,黑色安息日參加奧茲·奧斯本的退休演出,猶大祭司羅柏·哈爾福德擔任客座主唱,一同表演了兩晚[35](羅柏·哈爾福德也曾在2004年8月奧茲音樂節英语Ozzfest中的一個場次中支援黑色安息日,當時奧茲·奧斯本由於支氣管發炎而無法表演[47])。1993年,東尼·艾歐密與鑽石頭英语Diamond Head (band)合作一曲〈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情人之夜〉[48]。那次退休演出中,四位創使人東尼、吉澤、比爾和奧茲也同台演出了四首黑色安息日歌曲。

1993年起,黑色安息日陣容又出現長達四年的劇烈波動,推出的第十七張專輯《十字的意義英语Cross Purposes[49]和第十八張專輯《惡靈禁忌英语Forbidden (album)》都表現不佳[50]。1995年12月完成亞洲巡迴後,東尼·艾歐密只能讓殘破的黑色安息日休止活動。1997年12月,東尼、奧茲、吉澤、比爾四人正式團聚,在伯明罕國家展覽中心登台,是1992年後首次的完整重聚演出。當時他們演唱的〈鋼鐵人英语Iron Man (song)〉現場版還獲得第42屆葛萊美獎最佳金屬樂演奏獎英语Grammy Award for Best Metal Performance[51]。1998年5月,黑色安息日以原始陣容展開世界巡演[52]。2005年11月,黑色安息日入選英國音樂名人堂英语UK Music Hall of Fame[53]。2006年3月,黑色安息日入選美國搖滾名人堂[54]。2012年2月,比爾·沃德宣布他將不再參加樂團的團聚,直到他獲得「合約」[55],此後他便一直沒有再回到黑色安息日當中,由湯米·克魯弗托斯英语Tommy Clufetos擔任支援鼓手[56]。2013年6月,黑色安息日發行第十九張專輯《十三英语13 (Black Sabbath album)[57],7月展開世界巡迴演出[58]。2016年1月,展開名為「結局之旅英语The End Tour」的告別巡迴演出[59][60]。2017年2月4日,黑色安息日在家鄉伯明罕演出他們的最後一場演唱會[61]。同年3月7日,黑色安息日宣布解散告終[62]

個人活動

编辑
參見主條目:艾歐密英语Iommi (album)
 
東尼·艾歐密在伯明罕星光大道英语Birmingham Walk of Stars上的星形獎章。
 
東尼·艾歐密曾被授予亞美尼亞共和國榮譽勳章英语Awards_and_decorations_of_Armenia#Civil_orders_of_the_Republic_of_Armenia

2000年,東尼·艾歐密發行了第一張個人錄音室專輯《艾歐密英语Iommi (album)》,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第129名[63]德國官方排行榜第43名[64]。這張專輯邀請了幾位客串歌手助陣,包括伊恩·阿斯特伯里英语Ian AstburyS.K.I.N.英语Skin (musician)亨利·羅林斯塞爾吉·坦吉安戴夫·格羅爾比利・寇根英语Billy Corgan菲爾·安塞爾莫英语Phil Anselmo彼得·斯蒂爾英语Peter Steele和奧茲·奧斯本等人[65]。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這張專輯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五百張搖滾/重金屬專輯」第451名[66]。2004年,發行第二張個人錄音室專輯《1996年DEP時期英语The 1996 DEP Sessions》。這張專輯最初於1996年錄製,主唱和貝斯手為葛倫·休斯、鼓手為前猶大祭司成員戴夫·霍蘭德英语Dave Holland (drummer)、鍵盤手則是唐·艾瑞英语Don Airey傑夫·尼可拉斯英语Geoff Nicholls麥可·埃克塞特英语Mike Exeter,但從未正式發行。不久後,它以《銀河八號星》之名在盜版市場廣泛流出。在2004年準備正式發行時,戴夫·霍蘭德在荷蘭被判強姦未遂罪[67],東尼·艾歐密不想讓這張專輯跟強姦扯上關係,所以其中的鼓聲由吉米·科普利英语Jimmy Copley重錄過[68]。同時,他繼續與葛倫·休斯、鼓手肯尼·阿羅諾夫英语Kenny Aronoff和鍵盤手鮑勃·馬爾特英语Bob Marlette錄製了第三張個人錄音室專輯《勃然大怒英语Fused (album)》,在2005年發行[69]。2009年,東尼·艾歐密與美國編劇製片人麥克·弗斯英语Mike Fleiss簽約,合作關於恐怖電影的配樂[70]

1989年,為了幫助亞美尼亞大地震中的災民度過難關,東尼·艾歐密參與了巨星援助亞美尼亞- 水上煙英语Rock Aid Armenia慈善活動[71]。2009年10月,亞美尼亞總理季格蘭·薩爾基相授予東尼·艾歐密和伊恩·吉蘭授予亞美尼亞共和國榮譽勳章英语Awards_and_decorations_of_Armenia#Civil_orders_of_the_Republic_of_Armenia[72]。2011年,為了幫助亞美尼亞遭地震破壞的久姆里,東尼·艾歐密與伊恩·吉蘭召集了一些音樂人組成超級樂團誰人在乎英语WhoCares,包括深紫的鍵盤手唐·艾瑞、金屬製品的貝斯手傑森·紐斯特鐵娘子的鼓手尼可·麥布萊恩英语Nicko McBrain惡魔陛下樂團的吉他手米克·林斯特隆英语Linde Lindström都響應了活動,他們為了籌集資金重建當地學校,發行慈善單曲我心深處/聖水英语Out of My Mind / Holy Water[73],它登上德國單曲排行榜第86名[74]

2012年1月,當東尼·艾歐密宣布患有早期淋巴瘤時,亞美尼亞總理季格蘭·薩爾基相寄出了一封支持信:「我們知道您的精神是一如既往的堅強,而我們也確信您的天才靈感將引導您完成新的黑色安息日專輯,在如今這個難以置信的情況下,這將轉化為您現在所需要的能量和力量」[75]

天堂與地獄

编辑
參見主條目:天堂與地獄英语Heaven & Hell (band)
 
2007年6月9日,天堂與地獄英语Heaven & Hell (band)的表演,東尼·艾歐密是持白色吉他者。

2006年,東尼·艾歐密、吉澤·巴特勒、溫尼·亞派斯和羅尼·詹姆斯·迪歐再次合作,創作了三首新歌〈哭泣的魔鬼英语The Devil Cried〉、〈風之影〉和〈隔墙有耳〉[76],收錄在精選輯黑色安息日:迪歐年代英语Black Sabbath: The Dio Years》,從羅尼·詹姆斯·迪歐在黑色安息日任期內參與過的四張專輯中選曲。該精選輯登上美國告示牌二百大專輯榜第54名[76]。新曲〈哭泣的魔鬼〉也登上告示牌主流搖滾單曲榜英语Mainstream Rock (chart)第37名[77]。由於市場反應不錯,他們便決定組成第九張專輯《天堂與地獄英语Heaven and Hell (Black Sabbath album)》時期的陣容,舉行2007天堂與地獄巡迴之旅英语Heaven and Hell 2007 Tour[78]。比爾·沃德最初預計參與錄音和巡演,最終因音樂上的差異問題,拒絕成為樂團的鼓手[79],他的位置由溫尼·亞派斯取代[80]

2007年3月11日,天堂與地獄巡迴之旅展開,邀請麥加帝斯機械頭英语Machine Head (band)上帝羔羊德國女皇英语Queensrÿche埃利斯·庫珀冰凍大地英语Iced Earth暖場[81],並於3月30日在紐約錄製了一張現場專輯和DVD,名為《無線電城音樂廳現場英语Live from Radio City Music Hall》,獲金唱片認證[82]。8月,天堂與地獄和猶大祭司、摩托頭、聖約一起舉行了金屬大師巡迴之旅英语Metal Masters Tour[83]。2009年,天堂與地獄發行了新專輯《小心魔鬼就在你身邊英语The Devil You Know (Heaven & Hell album)[84],登上美國榜第8名[85]

2008年11月,為表彰東尼·艾歐密對搖滾音樂的貢獻,他在家鄉的伯明罕星光大道英语Birmingham Walk of Stars上獲得了專屬星形獎章[86]。2009年11月,羅尼·詹姆斯·迪歐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天堂與地獄取消與鐵娘子的巡演和所有計畫[87]。2010年5月,羅尼·詹姆斯·迪歐逝世,享壽六十七歲[88]。同年7月,天堂與地獄在倫敦高壓電音樂節英语High Voltage Festival上表演,向羅尼·詹姆斯·迪奧致敬。這是天堂與地獄的最後一次表演,隨後宣布解散[89]

歐洲歌唱大賽

编辑

2013年,東尼·艾歐密為亞美尼亞的搖滾樂團多利安創作了〈寂寞的行星英语Lonely Planet (song)〉,樂團憑此曲在2013年歐洲歌唱大賽打進決賽,最終取得第12名[90][91]

個人生活

编辑
 
2007年的東尼·艾歐密。

1972年,東尼·艾歐密在英國斯塔福德購買了人生第一棟房產[1],同時也在隔壁買了一棟送給父母親[1]。他喜歡收藏汽車,擁有多輛藍寶堅尼勞斯萊斯,曾經買過一輛粉紅色的捷豹[16]

截至2016年,東尼·艾歐密有過四段婚姻[92]

1980年代中期,東尼·艾歐密曾與美國搖滾樂手麗泰·福特英语Lita Ford短暫訂婚過[98][99]。他們倆人曾合作錄音室專輯《黑衣新娘》,迄今尚未發行[100]

疾病

编辑

2012年初,東尼·艾歐密被診斷罹患淋巴瘤,屬於早期階段[101]。為此他接受治療。黑色安息日取消之前預訂的歐洲巡迴之旅,但仍照計畫參加了下載音樂節英语Download Festival羅拉帕羅扎音樂節[102][103]。東尼·艾歐密每六個星期追蹤治療一次[104]。2014年1月,東尼·艾歐密在新年賀詞中宣布,他將會在一年內完成他的定期治療[105]。2015年9月,由於東尼·艾歐密的健康問題,黑色安息日宣布將於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間,展開告別巡迴演出[59]。2016年8月,東尼·艾歐密透露他的癌症病況已經緩和了[106][107]。根據2016年12月9日的《滾石》雜誌的報導,東尼·艾歐密透露將要從喉嚨裡移除一塊贅生物。2017年初,在英國廣播電台搖滾星球英语Planet Rock (radio station)的採訪中,東尼·艾歐密解釋這塊贅生物並不是癌症[108]

宗教

编辑

東尼·艾歐密在2016年說,他相信上帝,是一位天主教徒,但他從小就沒有參加過教堂禮拜[16]。2017年1月,東尼·艾歐密將一首合唱作品命名為〈如此甚好〉,歌詞是由聖經詩歌《詩篇133英语Psalm 133》啟發,這首歌在伯明罕聖腓力座堂首次亮相[109]。伯明罕聖腓力座堂院長凱瑟琳·奧格爾英语Catherine Ogle表示:「這是東尼送給大教堂最美妙的禮物」[109]

音樂地位與影響力

编辑
 
1978年,東尼·艾歐密與黑色安息日的演出。

東尼·艾歐密是廣泛公認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重金屬吉他手之一。2005年,在英國重金屬雜誌《金屬之鎚英语Metal Hammer》的讀者調查中,他是公認的「即興重覆段之王」,該雜誌讚揚他:「高度與眾不同的風格,樸實而又極具影響力」[110]。2007年,英國搖滾樂雜誌《經典搖滾英语Classic Rock (magazine)》將他評為「最狂野的一百名吉他英雄」第6名[111]。2011年,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他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名吉他手」第25名[112]。英國音樂作家喬爾·麥基弗英语Joel McIver稱讚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6名[113]。2012年,美國音樂雜誌《吉他世界英语Guitar World》將他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1名[114]、「歷史上最偉大的搖滾吉他手」第7名[115]

傑叟羅圖樂團主唱伊恩·安德森表示:「東尼成功運用身邊弄得到的任何東西,彌補手指上的缺憾,使他成為傳奇人物之一。除了他的演奏外,至少還有一個事實,他對搖滾樂的靈活性做出了獨特貢獻」[116]接吻樂團貝斯手吉恩·西蒙斯認為他是「拿出吉他、創造獨一無二的即興重覆段,引領出一支追隨在他身後的吉他手大軍」[117]。美國搖滾/重金屬音樂人羅尼·詹姆斯·迪歐稱頌他是「即興重覆段的終極大師」[118]

此外,東尼·艾歐密被許多人認可為重金屬音樂的主要創始人。皇后樂團的吉他手布莱恩·梅認為他是「真正的重金屬音樂之父」[119]。美國吉他手埃迪·范·海倫表示:「沒有東尼,今天重金屬就不會存在,他是重型音樂的創造者!」[119]金屬製品詹姆斯·海特菲爾德表示深受東尼·艾歐密的音樂影響,並稱他是「重金屬樂句之王」[120]猶大祭司羅柏·哈爾福德於2004年8月在美國費城擔任客座主唱時,也對現場觀眾說:「創造重金屬重覆樂句的人,就是東尼」[121]邪神大敵吉他手麥可·阿莫特英语Michael Amott也表示:「東尼·艾歐密是我的吉他英雄!」[122],並補充說:「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吉他手,因為他發明了沉重的音調和邪惡氣氛的即興重覆段」[123]上帝羔羊主唱蘭迪·布萊斯英语Randy Blythe也表示:「東尼·艾歐密是重金屬音樂存在的原因」[122]

除了重金屬音樂,他也被認為是其他子類別風格的先驅者:加拿大重金屬雜誌《豪言與血拳英语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資深編輯馬丁·帕夫英语Martin Popoff將他定義為「迷幻金屬英语Stoner rock的教父」[124]。《吉他世界》的資深編輯傑夫·基茨和布拉德·托林斯基英语Brad Tolinski評論道:「油漬搖滾哥德搖滾鞭擊金屬工業金屬死亡金屬毀滅金屬...等等,如果不是因為東尼·艾歐密,現在這些音樂都不會在地球上」[125]夏威夷公共廣播電台英语Hawaii Public Radio表示:「如果沒有黑色安息日、沒有東尼·艾歐密的話,很難想像超脫樂團聲音花園珍珠果醬愛麗絲囚徒還有誕生的機會。另外許多非常經典的樂團,例如猶大祭司鐵娘子天蠍金屬製品超級殺手潘特拉英语Pantera,基本上每個金屬樂團呈現出來的音樂本質,都可以追朔到東尼·艾歐密手中的音樂框架」[126]。許多著名的音樂人都認為,自己的演奏風格和音樂主要都是受到東尼·艾歐密的影響,這些音樂家包括傑夫·漢尼曼英语Jeff Hanneman(超級殺手的吉他手)、戴姆拜格·達雷爾英语Dimebag Darrell(潘特拉的吉他手)[127]史萊許槍與玫瑰絲絨左輪手鎗英语Velvet Revolver的吉他手)[128]史考特·伊恩英语Scott Ian炭疽樂團的吉他手)[129]扎克·懷德英语Zakk Wylde奧茲·奧斯本烈酒公社的吉他手)[130]湯姆·莫雷洛英语Tom Morello討伐體制樂團的吉他手)[131]比利·寇根英语Billy Corgan碎南瓜樂團的主唱兼吉他手)[132]基姆·塔爾英语Kim Thayil聲音花園的吉他手)[133]尼克·奧利弗里英语Nick Oliveri凱耶斯英语Kyuss石器時代女王的吉他手)[134]等。愛麗絲囚徒的吉他手傑瑞‧坎特羅英语Jerry Cantrell透露,自己受到東尼·艾歐密推弦的強烈影響,他時常運用這種技巧,效仿東尼彈出黑暗的音調[135]鑽石國王英语King Diamond (band)的吉他手安迪·拉侯克英语Andy LaRocque也表示,專輯《陰謀英语Conspiracy (King Diamond album)》中收錄的〈不眠夜〉,吉他旋律的靈感來自東尼·艾歐密在《永不言敗!英语Never Say Die!》中的彈奏風格[136]

設備

编辑

東尼·艾歐密彈奏的沉重陰暗風格,有一部分是出於必要的原因——他「革命性的招牌音色」雖然是斷指意外後的結果,隨後以「音樂中的魔鬼」三全音掀起重金屬音樂界的廣泛應用。他也表示,黑色安息日「過高的音量」同樣也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在演奏時厭倦了那些嘰嘰喳喳的人」[12]

吉他

编辑
 
東尼·艾歐密的吉普森SG英语Gibson SG代言簽名款電吉他。

效果器

编辑

音箱

编辑

作品

编辑

個人活動

编辑

黑色安息日

编辑
參見主條目:黑色安息日唱片列表英语Black Sabbath discography

天堂與地獄

编辑

客串和其他合作項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Iommi, Tony. Iron Man: My Journey Through Heaven and Hell with Black Sabbath. 西蒙與舒斯特. 2011. ISBN 978-0857201515. 
  2. ^ Iommi, Tony. Iron Man: My Journey Through Heaven and Hell with Black Sabbath. Simon and Schuster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zNzUelQRV98C&newbks=0&printsec=frontcover&dq=Tony+Iommi+born&hl=zh-TW. 2012-11-08 [2023-05-28]. ISBN 978-1-4711-12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英语).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3. ^ 東尼·艾歐密 2011,第第1頁頁.
  4. ^ Gill, Chris. The Eternal Idol. Guitar World英语Guitar World. 2008-12-01.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 news}}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newspaper=) (帮助)
  5. ^ Tony Iommi's fingertips.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4). 
  6. ^ 6.0 6.1 6.2 6.3 6.4 6.5 Ozzy OsbourneChris Ayres英语Chris AyresI Am Ozzy英语I Am Ozzy中央出版英语Grand Central Publishing(2010)ISBN 978-0-446-57313-9
  7. ^ Black, Johnny. Black celebration: the holy grail of Black Sabbath. Music Week. UBM Information Ltd.英语United Business Media. 2009-03-14 [200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8. ^ 8.0 8.1 Woods, Rebecca. Black Sabbath: 'We hated being a heavy metal band'.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17-02-04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4) (英国英语). 
  9.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訊英语Castle Communications(1996)ISBN 1-86074-149-5,第135頁
  10. ^ Iommi, Tony (1997). "Never Say Die: Overcoming overwhelming odds, and the right way to play 'Paranoid'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03-16.." GuitarWorld, August, 1997.
  11. ^ Tony Iommi Interview Outtakes, Guitar World. Guitar World. 2008-10-17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12. ^ 12.0 12.1 Kitts, Jeff; Tolinski, Brad. Tony Iommi: I'll try anything to sound heavier. Guitar World presents 100 greatest guitarists of all time from the pages of Guitar World magazine. Hal Leonard Corporation英语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2: 第13頁 [2017-06-08]. ISBN 978-0-634-0461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13. ^ Tony Iommi, Iron Man: My Journey Through Heaven and Hell (Boston, MA: DaCapo Press, 2011), 第25–27頁.
  14. ^ Michael Molenda, ed. Guitar Player Presents Guitar Heroes of the 70s (Milwaukee, WI: Backbeat Books, 2011), 131.
  15. ^ Alan Perna「The History of Hard Rock: The 70's」《Guitar World英语Guitar World》2001年3月號
  16. ^ 16.0 16.1 16.2 Elliott, Paul. Tony Iommi on inventing heavy metal, drinking with Gillan, and not being evil. Team Rock英语Classic Rock (magazine).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17. ^ "Heavy Metal". Seven Ages of Rock. 8 记录于. 2009-05-05. Yesterday英语Yesterday (TV channel). 
  18. ^ Ozzy Osbourne/Chris Ayres《I Am Ozzy》中央出版(2010)ISBN 978-0-446-57313-9,第63頁
  19. ^ Osbourne, Ozzy. I Am Ozzy.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2011. ISBN 978-0446569903. 
  20. ^ Ozzy Osbourne/Chris Ayres《I Am Ozzy》中央出版(2010)ISBN 978-0-446-57313-9,第84頁
  21. ^ Melody Maker 21 December 1968. Melody Maker Magazine英语Melody Maker. [200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4). 
  22.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訊英语Castle Communications(1996)ISBN 1-86074-149-5,第34頁
  23. ^ Weber, Barry. Ozzy Osbourne Biography. AllMusic. 2007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1). 
  24. ^ Ruhlmann, William. Black Sabbath – Biography. AllMusic. 2003 [2008-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25. ^ 25.0 25.1 25.2 25.3 Sharpe-Young, Garry. MusicMight.com Black Sabbath Biography. MusicMight.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6. ^ Black Sabbath, Live in Paris 1970. 1970-12-20 [2012-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9). 
  27. ^ 27.0 27.1 Tony Iommi interview. [200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3). 
  28. ^ Eduardo, Rivadavia. Never Say Die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29.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訊(1996)ISBN 1-86074-149-5,第97頁
  30. ^ Prato, Greg. Technical Ecstasy AMG Review. Allmusic.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7). 
  31. ^ RIAA Searchable Database.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1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30). 
  32. ^ Vinny Appice Interview. Music Legends. [201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33. ^ Considine, J. D. Rolling Stone Mob Rules Review. 滾石 (雜誌). [2008-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6). 
  34. ^ Marszalek, Julian. Black Sabbath's Tony Iommi Recalls the 'Heaven and Hell Era. spinner.com.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5). 
  35. ^ 35.0 35.1 Henderson, Tim. Rob Halford Reminisces About Covering For OZZY!. BraveWords.com.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4). 
  36. ^ Dave Thompson英语Dave Thompson (author)《Smoke on the Water: The Deep Purple Story》ECW Press英语ECW Press(2004)ISBN 978-1-55022-618-8,第233–239頁
  37. ^ 37.0 37.1 37.2 Ruhlmann, William. AMG Biography. Allmusic. [200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38. ^ RIAA Gold & Platinum database-"Vol. 4". 美國唱片業協會. [2009-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39. ^ 39.0 39.1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訊(1996)ISBN 1-86074-149-5,第123頁
  40. ^ Dwyer, Robert. Sabbath Live Cancelled tourdates 1985. SabbathLive.com. [200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9). 
  41. ^ Geezer Butler Interview. ClassicRockRevisited.com. [2008-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9). 
  42. ^ Eduardo, Rivadavia. Seventh Star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9). 
  43. ^ Ann Vare, Ethlie. Sabbath's 'Seventh Star' Spotlights Iommi. Billboard (Los Angeles). 8 March 1986, 98 (10):  47. ISSN 0006-2510. 
  44. ^ Steven Rosen《The Story of Black Sabbath: Wheels of Confusion》城堡通訊(1996)ISBN 1-86074-149-5,第129頁
  45. ^ Georg Purvis《Queen: The Complete Works》Titan Books(2012)ISBN 978-0857685513,第390頁
  46. ^ Wiederhorn, Jon. Interview with Ronnie James Dio and Tony Iommi. Blabbermouth.net英语Blabbermouth.net. [2008-03-17]. 
  47. ^ YouTube上的Black Sabbath - Live at Ozzfest (Rob Halford On Vocals)
  48. ^ Diamond Geezeers!. 金屬之鎚英语Metal Hammer. Vol. 8 no. 6. June 1993: 第17頁 [2016-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4).  参数|journal=与模板{{cite magazine}}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journal}}|magazine=) (帮助)
  49. ^ Mitchell, Ben. Blender Cross Purposes Review. Blender.com. [200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9). 
  50. ^ Torreano, Bradley. Forbidden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51. ^ Kot, Greg. Guitarist Santana is 1 on Grammys' chart of nominees. Chicago Tribune (Tribune Company). 2000-01-05 [2009-12-17]. (原始内容 (fee required)存档于2013-01-04). 
  52. ^ HEAVEN AND HELL Drummer: RONNIE JAMES DIO Is 'Singing Better Than He Has Ever Sung'. Blabbermouth.net. [2008-04-08]. 
  53. ^ UK Music Hall of Fame 2005. BBC Radio 2. [201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3). 
  54. ^ Sprague, David.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06: Black Sabbath – Ozzy Osbourne recalls his band's heavy, scary journey. Rolling Stone. [200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3). 
  55. ^ Black Sabbath Bill Ward drummer delays band reunion. BBC News. 2012-0-03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8). 
  56. ^ Reunited Black Sabbath play Birmingham gig. BBC News. 2012-05-21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57. ^ Black Sabbath. billboard. 2013-06-29 [2013-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58. ^ Black Sabbath Announce 2014 North American Tour Dates. Loudwire.com. 2013-11-14 [2016-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3). 
  59. ^ 59.0 59.1 The Official Black Sabbath Website :: Black Sabbath Tour Dates. Blacksabbath.com.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60. ^ Black Sabbath Announces 'The End' World Tour. Blabbermouth.net. 2015-09-03 [2015-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61. ^ BBC News. Black Sabbath bow out in Birmingham after final concert. BBC News.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17-02-05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62. ^ Kaufman, Gil. Black Sabbath Officially Call It Quits After 49 Years. 告示牌 (雜誌). 2017-03-08 [2017-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5). 
  63. ^ Tony Iommi Billboard Chart History. 告示牌榜單.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64. ^ Tony Iommi Iommi Album. GfK娱乐榜单.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65. ^ Happy Birthday Tony Iommi! 15 Awesome Songs Black Sabbath Legend Is NOT Known For [9. Tony Iommi feat. Billy Idol - Into the Night (2000)]. Ultimate Guitar Archive英语Ultimate Guitar Archive. 2017-02-19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66. ^ [...], Rock Hard (Hrsg.). [Red.: Michael Rensen. Mitarb.: Götz Kühnemund]. Best of Rock & Metal die 500 stärksten Scheiben aller Zeiten. Königswinter: Heel. 2005: 第27頁. ISBN 3-89880-517-4. 
  67. ^ Former Judas Priest Drummer, Dave Holland, Convicted of Attempted Rape. KNAC英语KNAC.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68. ^ Eduardo, Rivadavia. The DEP Sessions: 1996 – Review. AllMusic.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14). 
  69. ^ TONY IOMMI: New Solo Album 'Fused' Due In July. Blabbermouth.net英语Blabbermouth.net. 2005-04-25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70. ^ Toni Iommi To Make Movies?. Downtuned.net. 2009-07-29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1). 
  71. ^ Rock Aid Armenia - Toni Iommi. 巨星援助亞美尼亞- 水上煙英语Rock Aid Armenia.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31). 
  72. ^ Tony Iommi received Armenian Order Of Honour in October 2009. Tony Iommi Fan-tastic.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3. ^ Whocares, Out of My Mind/Holy Water: Gillan & Iommi Collaboration is Born Again. The Obelisk. 2011-06-24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74. ^ Out Of My Mind. GfK娱乐榜单.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75. ^ Armenian PM sends a letter to Black Sabbath guitarist Tony Iommi. [2012-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8). 
  76. ^ 76.0 76.1 "The Dio Years: Charts & Awards > Billboard Albums"Allmusic上的頁面. [2011-09-14].
  77. ^ "The Dio Years: Charts & Awards > Billboard Singles"Allmusic上的頁面. [2011-09-14].
  78. ^ Wiederhorn, Jon. Half Of Black Sabbath Reunite With Dio; Tour Begins In March. MTV. 2006-12-15 [200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79. ^ Russell, Tom. Ward on Quitting Heaven & Hell: I Was Uncomfortable With Some Things Surrounding The Project. Blabbermouth.net. 2010-02-20 [2010-02-21]. 
  80. ^ Bill Ward not participating in Heaven & Hell.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5). 
  81. ^ Queensryche's Geoff Tate to sing national anthem at Seahawks game. 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 2007-12-12 [2008-03-17] (英语). 
  82. ^ RIAA Gold & Platinum database-Live from Radio City Music Hall. [2009-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 
  83. ^ JUDAS PRIEST Frontman On 'Metal Masters' Tour: 'We Insisted On A Classic Metal Package'. Blabbermouth.net. [2008-04-25] (英语). 
  84. ^ Cohen, Jonathan. Heaven & Hell Feeling Devilish on New Album. Billboard. Howard Appelbaum. 2009-02-10 [200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7) (英语). 
  85. ^ Heaven & Hell's 'The Devil You Know' Lands in U.S. Top 10. Blabbermouth.net (Roadrunner Records). 2009-05-06 [200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86. ^ TONY IOMMI To Join The Birmingham 'Walk Of Stars'. Blabbermouth.net. 2008-11-05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87. ^ Dio Has Stomach Cancer. Brooklyn Vegan. [201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0) (英语). 
  88. ^ CNN.com: Metal rocker Ronnie James Dio has died, wife says. News.blogs.cnn.com. 2010-05-16 [201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9) (英语). 
  89. ^ Heaven And Hell To Play High Voltage Festival. Classic Rock (magazine). [2011-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90. ^ Sabbath star Tony Iommi writes Eurovision entry.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1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7). 
  91. ^ Black Sabbath's Tony Iommi writes Armenian Eurovision entry. 新音樂快遞. [201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9). 
  92. ^ Iommi on Rockschool. YouTube. [201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5). 
  93. ^ 93.0 93.1 93.2 東尼·艾歐密 2011.
  94. ^ LunarMile's Biography at Myspace. Web. [201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5). 
  95. ^ Tavio, Otto. "Isäni pelasti minut" – Black Sabbathin kitaristin tytär kotiutui Helsinkiin. 赫爾辛基日報. 2013-04-06 [201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1). 
  96. ^ HIM Guitarist Engaged To TONY IOMMI's Daughter. Blabbermouth.net. 2010-08-18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97. ^ Iommi, Tony. Iron Man: My Journey through Heaven and Hell with Black Sabbath. De Capo Press. 2011: 第312頁. 
  98. ^ Tony Iommi. IMDb.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6). 
  99. ^ Lita Ford History: Sleaze Roxx.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100. ^ Black Sabbath star Tony Iommi receives honorary degree. 英國廣播公司. 19 November 2013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0). 
  101. ^ Tony Iommi to undergo treatment for lymphoma.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2012-01-09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8). 
  102. ^ Tony Iommi to undergo treatment for lymphoma. BBC News. 2012-01-09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8) (英语). 
  103. ^ Greene, Andy. Black Sabbath's Tony Iommi: 'I've Had the Last Dose of Chemotherapy'. Rolling Stone. 2012-03-27 [201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2) (英语). 
  104. ^ News] Tony Iommi Updates Fans on Cancer Treatment. RockTransmission. [201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1). 
  105. ^ Rock News : Tony Iommi To Finish Regular Cancer Treatment. [2017-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06. ^ Reed, Ryan. Black Sabbath Guitarist Tony Iommi's Cancer in Remission. 滾石 (雜誌). 2016-08-10 [2016-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3) (英语). 
  107. ^ McKnight, Jenni. Black Sabbath guitarist Tony Iommi wins battle with cancer. Daily Mirror. 2016-08-11 [201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108. ^ Exclusive: Tony Iommi discovered lump in his throat wasn’t cancerous on Christmas Day. 搖滾星球英语Planet Rock (radio station). [2017-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109. ^ 109.0 109.1 Black Sabbath's Tony Iommi writes choral music for Birmingham Cathedral.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英國廣播公司. 2017-01-07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110. ^ Black Sabbath's Iommi is Metal Hammer's No. 1 Metal Guitarist. Blabbermouth.net. 2005-03-17 [201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8). 
  111. ^ Jimi Hendrix, Dimebag, Tony Iommi, Eddie Van Halen Are Among 'Wildest Guitar Heroes. Blabbermouth.net. 2007-03-06 [201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0). 
  112. ^ Hinds, Brends. 100 Greatest Guitarists: 25: Tony Iommi. AllMusic.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113. ^ Joel McIver: The 100 Greatest Metal Guitarists.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5). 
  114. ^ GUITAR WORLD's 100 Greatest Heavy Metal Guitarists of All Time. Ballbermouth.net. 2004-01-23 [2013-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115. ^ Readers Poll Results: The 100 Greatest Guitarists of All Time. Guitar World. 2012-10-10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5). 
  116. ^ Interview with IAN ANDERSON (JETHRO TULL). dmme.net. 2006-08-19 [201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7). 
  117. ^ 2005年.吉恩·西蒙斯在電視節目《Gene Simmons' Rock School英语Rock School》中的採訪對話
  118. ^ Ian Christe英语Ian ChristeSound of the Beast: The Complete Headbanging History of Heavy Metal英语Sound of the Beast哈潑柯林斯(2004)ISBN 978-0380811274,第342頁
  119. ^ 119.0 119.1 Tony Iommi: London Book-Signing Event Announced. Blabbermouth.net. 2011-09-15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1). 
  120. ^ Metal/Hard Rock Musicians Pay Tribute To BLACK SABBATH's 'Paranoid'. Blabbermouth.net.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0). 
  121. ^ 10 Great Left-Handed Guitarists. 吉普森吉他公司. 2008-07-14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122. ^ 122.0 122.1 Judas Priest, Anthrax, Disturbed members, and More Send out Best Wishes to Tony Iommi. Revolver (magazine)英语Revolver (magazine). 2012-01-10 [201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1). 
  123. ^ Metal Master: Michael Amott!. All Out Guitar. 2008-02-08 [201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0). 
  124. ^ 美國音樂雜誌《CMJ新音樂月刊英语CMJ#CMJ New Music Monthly》2011年4月號.第92期,第85頁
  125. ^ Jeff Kitts、Brad Tolinski,《Guitar World Presents the 100 Greatest Guitarists of All Time!》, Hal Leonard Corporation英语Hal Leonard Corporation, 2002年,ISBN 978-0634046193,第8頁
  126. ^ Tony Iommi "Iron Man" Interview. 夏威夷公共廣播電台英语Hawaii Public Radio. [201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4). 
  127. ^ Bob Gulla, 《Guitar Gods: The 25 Players who Made Rock History》, ABC-CLIO英语ABC-CLIO, 2009, ISBN 978-0313358067,第8頁
  128. ^ Slash on Ozzy Osbourne Tour Setlist – "It Is Basically A Snapshot of My Entire Career Delivered at Maximum Velocity And Attitude". Bravewords. 2011-01-15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129. ^ Interview:Scott Ian and Charlie Benante On Composing Music Of Mass Destruction. Musician's Friend. [2013-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2). 
  130. ^ Zakk Wylde: Guitar Boot Camp. Guitar World. 2013-04-10 [2013-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131. ^ Jon Wiederhorn, Katherine Turman,《Louder Than Hell: The Definitive Oral History of Metal》哈潑柯林斯,2013,ISBN 978-0061958298
  132. ^ Smashing Pumpkins: 'There Are Always More Riffs Than Words'. Ultimate Guitar Archive. 2010-04-26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 
  133. ^ Interview: Soundgarden's Kim Thayil. Premier Guitar英语Premier Guitar.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9). 
  134. ^ Nick Oliveri: 'The New QOTSA Record, I Can't Wait For People To Hear It'. Ultimate Guitar Archive. 2013-02-18 [2013-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135. ^ Jerry Cantrell talks 'Devils & Dinosaurs'. Guitar Player Magazine. 2013-04-17 [201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136. ^ Andy LaRocque interview. kkdowning.net. 2008-05-02 [201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英语). 
  137. ^ Jaydee Custom S.G. (a.k.a. No. 1, The Old Boy). Iommi.com. [201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38. ^ Red Gibson SG (Monkey). Iommi.com. [201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39. ^ Red Gibson Custom Shop S.G.. Iommi.com.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40. ^ Epiphone P94 Iommi model. Iommi.com.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41. ^ The Story of the Gibson Tony Iommi Signature Pick-up. Iommi.com.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42. ^ Tony's First Left-handed Guitar. Iommi.com.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43. ^ St. Moritz Guitars. [2015-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5). 
  144. ^ Artist Model Gibson. Iommi.com.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45. ^ Epiphone Riviera 12 string. Iommi.com.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146. ^ 146.0 146.1 146.2 146.3 Tony Iommi's Equipment. Iommi.com.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147. ^ Tony Iommi Flies Solo. Gibson.com. [200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7). 
  148. ^ 148.0 148.1 Clement, Mike. The Tony Iommi/Laney collaboration. [2010-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2). 

參考書籍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