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楨

明朝大臣
(重定向自朱国桢

朱國禎(1558年—1632年),又作朱國楨,字文寧,號平涵,別號虯庵居士平涵居士齋號虯庵涌幢亭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人,明朝內閣首輔

朱國禎
大明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籍貫浙江湖州府烏程縣
字號字文寧,號平涵
室名虯庵、涌幢亭
諡號文肅
出生嘉靖三十七年戊午正月初一日寅時[1]
逝世崇禎五年(1632年)
配偶娶閔氏
出身
  • 萬曆十六年戊子科舉人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编辑

生於湖州府烏程縣南潯,乳名阿元,四歲時移居馬家港河東。三十一歲中式萬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浙江鄉試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三甲第四名進士。兵部觀政,改庶吉士,十二月父亲至天津時去世,扶柩歸鄉丁憂。二十五年補授翰林院檢討,二十八年主考福建鄉試,次年养病,三十年丁母憂。三十二年升南京國子監司業,三十四年(1606年)升右春坊右諭德,三十六年(1608年)獲准回籍,時大水,朱國楨致書巡撫,力請救荒,湖州府知府陳幼學洞察民隱,大修荻塘,朱國楨撰《修東塘記》以誌[2]。三十九年起升左春坊左庶子,管理清黄,四十年(1612年)升國子監祭酒,四十二年(1614年)引疾回籍。

天啟元年(1621年)起為禮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三年(1623年)升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本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加少保太子太傅,四年(1624年)改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總裁《國史實錄》,加少傅太子太傅,史稱其“處逆境時,獨能不阿,潔身引退。性直坦率,雖位至輔伯而家業肅然”。他評論李贄:“今日士風猖狂,實開於此。全不讀《四書》本經,而李氏《藏書》、《焚書》人挾一冊以為奇貨。壞人心,傷風化,天下之禍,未知所終也。”遭御史李蕃論劾,五年加升少师,进建極殿大學士,改吏部尚書,賜驰驿回籍。魏忠賢閹黨人士評論朱國楨:“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惡,可令善去。”引疾致仕,歸里著書。崇禎元年加太保,五年(1632年)卒,年七十五,贈太傅文肅[3]

著作

编辑

著有《明史概》一百四十二卷、《大政記》三十六卷、《涌幢小品》三十二卷、《皇明紀傳》三十卷、《朱文肅遺集》八冊、《平涵詩文鈔》二冊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其是非不甚失真,在明季說部之中,尤為質實”。

家族

编辑

曾祖朱震。祖父朱經,號月溪。祖母葉氏。父朱守愚,號心斋,生员。母吴氏。生三子一女;國禎、國祥(號振涵)、鳳岐。

  • 長子朱糹章(1581年-1613年),字孟接,有忧郁症,娶沈之唫女,不通人道,又時發癔病,口作呓语,每以不得中解元、会元、状元为恨。死后以侄子朱江为嗣。
  • 次子朱絟(1585年-?),朱國禎骂他蠢甚。
  • 次朱絅、朱络,俱早卒
  • 幼子朱紳,县學生,梃杖毙命。娶吴氏。

註釋

编辑
  1. ^ 朱國禎《自序行略》
  2. ^ 劉祈春《烏程縣志》
  3. ^ 《萬曆十七年己丑科進士履歷》:朱國禎,平涵,春秋房,癸亥正月初七日生。乌程县人,戊子鄉試,三甲四名。兵部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二月丁憂,丁酉補检讨,庚子福建主考,辛丑养病,甲辰升南司業,丙午升谕德,戊申准回籍,辛亥起左春坊左庶子,管理清黄,壬子升國子監祭酒,癸丑养病,辛酉起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癸亥进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本年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加少付兼太子太师,甲子驰驲回籍。

參考書目

编辑
官衔
前任:
韓爌
明朝內閣首輔
天啟四年(1624年)
繼任:
顧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