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

周朝的後半部分,約前8世紀至前3世紀
(重定向自春秋战国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自周平王東遷以后對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時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時代」的开始。

前770年—前256年
東周王畿與諸侯國的疆域(春秋时期
京城雒邑
国君姓氏姬姓周氏
君主25
• 前770-前720
周平王(開始)
• 前314-前256
周赧王(亡國)
语言上古漢語
兴衰
• 前770年
平王東遷
• 前256
秦滅周之戰
前身
继承
西周
秦朝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歷史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古国時代
三皇五帝
銅石並用時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辽河文明珠江文明

前21世紀—前17世纪

前17世紀—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年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前5世紀
戰國 前5世紀—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

220年
西楚 前206年—前202年
西汉 前202年—9年
9年—23年
更始政權 23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220年—266年
蜀漢
221年—263年

222年—280年

266年—42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五胡十六国
304年—439年



420年

589年
420年—479年 北魏
386年—534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西魏
535年—557年
东魏
534年—550年
557年—589年 北周
557年—581年
北齐
550年—577年
581年—619年
618年—907年
武周 690年—705年




907年

979年
後梁
907年—923年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7年—979年

(契丹)

916年—1125年

西辽
1124年—1218年
後唐
923年—937年
後晉
936年—947年
後漢
947年—951年
後周
951年—960年

960年

127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西夏
1038年—1227年
南宋
1127年—1279年

1115年—1234年
蒙古帝國 1206年—1368年
1260年/1271年—1368年
北元 1368年—1388年
1368年—1644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
後金 1616年—1636年
1636年/1644年—1912年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年至今
相关条目
中国历史年表

東周京都於前770年自镐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传25王,前后515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剧烈转变的时期,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

周幽王死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是为周平王[1][2]。他即位第二年,見鎬京被戰火破壞,又受到犬戎侵扰,便遷都雒邑,史稱「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的西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東周的後半期,周天子地位漸失,亦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戰國時代[3]

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被指有弑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周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战国时代徐州相王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三国春秋時代已称王),周王权威進一步受損。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晋文公,文公诛叔带,遂为伯而得河内地[4]。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于河阳踐土會盟[5]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欲观九鼎。定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人遂去[6]

周赧王时,東周国势益弱,同时内部争斗不休,以至分为东周国西周国,赧王迁都西周國[7]。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两周之间攻韩,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左右为难[8]。东西两周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9]。至赧王六十年(前256年),西周国为秦所灭,赧王死[10],七年后,东周国亦为秦所灭[11]

历史

编辑

春秋时代是东周前半段时期的史称,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一般而言,春秋时代从周平王五十年(前722年)起,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春秋時代应到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原因是即使到三家分晉,除秦、楚、齊等國外,還有其他大小王國。

平王东迁

编辑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推翻周幽王,拥立宜臼为周天子,史称“周平王”前770年,为避犬戎的威胁,加上原国都镐京因内乱而毁,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雒邑,是为东周的开端。

 
春秋戰國古劍

大約自三家分晉起,春秋時代結束,直到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這段時間,一般稱為戰國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東周王朝在戰國後期(前256年)即已被秦所滅,所以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裡面。

政治

编辑

这一时期是中国歷史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使用增加为标志的,東周逐漸地進入了鐵器時代

在东周时期,铁器的使用逐漸增加,但仍以青銅器為主體。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人口不断成长,原来各诸侯国之间的无人地带,已不存在。各国因争夺土地或者水利资源,冲突时起。铜钱开始流行,甚至在楚国还出现了金币—郢钱,出现一定的商品经济商人阶层。教育向平民普及。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社会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周王朝建立的宗法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变化[12]

君王

编辑

主要卿士

编辑

藝術

编辑

東周與西周的地理位置差異反應在藝術表現上,尤其是東周晚期的藝術作品,展現了多元的風貌與高水準的技術。或許受到诸子百家普遍批评人殉现象[13][14]的影響,俑殉逐渐取代人殉[15],而以低溫燒製的陪葬塑像(明器,又稱「冥器」、「盟器」)也數量增加。

東周時期亦出現低溫綠色鉛釉器皿、質地鬆的打磨黑色器皿、高溫釉器皿等。有些陶器仿效最新流行的漆器,色彩鮮明,有些則仿效青銅器。另有模製與裝飾的陶瓦、陶磚。商代流行而西周時期較少見的玉雕再次成為重要的陪葬品與個人飾物。青銅的應用不限於宗教禮儀用途,變得較為世俗,常用作結婚贈禮之居家裝飾。青銅鐘及青銅鏡逐漸流行,動物和怪獸圖騰則由色彩繽紛而樣式化的裝飾圖案所取代。東周墓葬出土有最早繪於絲絹上的畫作。此外,亦發現了漢代及唐代陪葬陶器的前身。[16]

相关作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2. ^ 《清华简·系年》:幽王起师,回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
  3.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4.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饹郑,郑居王于氾。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襄王乃赐晋文公珪鬯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
  5.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
  6.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
  7.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
  8.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秦借道两周之间,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於韩,不借畏於秦。
  9.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
  10.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周赧王卒,周民遂东亡,东周王朝就此覆灭,不过原本西周公的附庸东周国暂未灭亡。
  11.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後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
  12.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3. ^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14. ^ 《墨子·节葬下》:「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犹多皆疑惑厚葬久丧之为中是非利害也······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细计厚葬,为多埋赋之财者也;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
  15. ^ 黄展岳《东周俑葬与人殉》,《文物天地》1997年05期
  16.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東周[永久失效連結] 於2011年3月18日查閱

研究書目

编辑

参见

编辑
前朝
周朝西周
中国朝代 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