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郡
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
(重定向自屏東區)


歷史
编辑1920年10月1日,屏東郡成立,範圍包含原阿緱廳直轄的阿緱區、公館區、麟洛區、阿里港支廳及蕃地,管轄屏東街、長興庄、鹽埔庄、高樹庄、里港庄、九塊庄、六龜庄及不設街庄的蕃地。屏東郡役所為屏東郡的行政中心,設於屏東街。1932年12月1日,六龜庄及部分蕃地於劃入旗山郡[1],即今高雄市六龜區、桃源區、茂林區等地;少部分蕃地則劃入潮州郡,也就是今瑪家鄉之地。1933年12月20日,屏東街脫離屏東郡,升格為州轄「屏東市」,但仍為屏東郡役所駐地。
二戰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臺灣原本的州廳-郡-街、庄改稱縣-區-鎮、鄉,高雄州屏東郡改制為高雄縣屏東區,而蕃地劃分為霧台鄉、三地盟鄉。1946年4月,屏東區的萬丹鄉、長興鄉、九塊鄉劃入屏東市。1949年3月,霧台鄉、三地鄉劃為雄峰區。
1950年10月1日,區署撤銷,臺灣省轄屏東市及高雄縣轄屏東區、潮州區、東港區、恆春區、高峰區、雄峰區合併為屏東縣。屏東郡轄域即今屏東縣屏東市、長治鄉、麟洛鄉、鹽埔鄉、高樹鄉、里港鄉、九如鄉、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與高雄市六龜區、桃源區、茂林區等地。
人口
编辑街庄名 | 面積 (km²) |
人口 (人) | 人口密度 (人/km²) | |||||
---|---|---|---|---|---|---|---|---|
本籍 | 國籍 | 計 | ||||||
臺灣 | 內地 | 朝鮮 | 中華民國 | 其他外國 | ||||
長興庄 | 56.1461 | 16,176 | 133 | 0 | 59 | 0 | 16,368 | 292 |
鹽埔庄 | 78.9635 | 14,565 | 49 | 0 | 45 | 0 | 14,659 | 186 |
高樹庄 | 82.3058 | 14,459 | 54 | 0 | 33 | 0 | 14,546 | 177 |
里港庄 | 68.9198 | 11,878 | 1,078 | 0 | 98 | 0 | 13,054 | 189 |
九塊庄 | 35.2519 | 8,442 | 258 | 0 | 6 | 0 | 8,706 | 247 |
蕃地 | 475.1925 | 7,297 | 72 | 0 | 0 | 0 | 7,369 | 16 |
屏東郡 | 796.7796 | 72,817 | 1,644 | 0 | 241 | 0 | 74,702 | 94 |
族群分佈
编辑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148,500人籍貫為福建、63,7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及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及廣東省。)
省份 / 居民(千人) | 福建 148.5 |
廣東 63.7 |
其他 2.1 | ||||||||||
---|---|---|---|---|---|---|---|---|---|---|---|---|---|
州府 / 居民(千人) | 泉州 91.6 |
漳州 47.5 |
汀州 0.6 |
龍巖 1.4 |
福州 1.4 |
興化 2.4 |
永春 3.6 |
潮州 7.3 |
嘉應 55.6 |
惠州 0.8 | |||
地區 / 居民(千人) | 安溪 17.4 |
同安 33.5 |
三邑 40.7 | ||||||||||
語言 【方言】 |
閩南【泉州】 | 客家【南靖、平和、诏安】 閩南【漳州】 |
客家【汀州】 | 客家【汀州】 閩南【龍巖、漳平】 |
閩東【福州】 | 興化【莆田、仙遊】 | 閩南【泉州、大田】 | 客家【豐順、饒平、大埔】 閩南【潮州】 |
客家【四縣、長樂】 | 客家【海陸】 閩南【潮州、漳州】 |
多種語言 |
郡守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2003年,台北,遠足文化出版社。
- 張德水,《台灣政治、種族、地名沿革》,1996年,台北前衛出版社
- ^ 〈郡管轄區域の一部編入替〉,《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1月10日2版。(日語)
- ^ 臺灣總督官房企畫部編. 昭和17年末 臺灣常住戶口統計. 臺北: 臺灣總督官房企畫部. 1943.
- ^ Taiwan Sotoku Kanbo Chosaka. 台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 [Investigation of the regions of origin of Han people in Taiwan]. Taihoku-shi (Taipei): Taiwan Sotoku Kanbo Chosaka.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