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9′48″N 116°22′44″E / 39.830101°N 116.378924°E / 39.830101; 116.378924 大红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木樨园以南,是南苑的正门。现为地名,有同名辖区铁路车站

历史

编辑

大红门原指明朝清朝皇家苑囿南苑(南海子)的正门,建于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年)。元朝灭亡后,下马飞放泊荒废。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年),永乐帝下令扩充元朝的下马飞放泊,建成南海子,周围筑土墙,辟出四门:北红门、南红门、东红门、西红门。其中北红门为正门,即如今所称的大红门。清朝入关后,将南海子当作皇家苑囿重修,改称南苑[1]康熙三年(1738年)重建了北红门。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准许新辟的五座海子门完工,将明朝的海子墙增高并加固,按照帝王“九五”之尊,新辟出5个门,加上原有的4个海子门共9个门。《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四《国朝苑囿南苑一》记载:“南苑缭垣为门凡九。正南曰南红门,东南曰迴城门,西南曰黄村门,正北曰大红门,稍东曰小红门,正东曰东红门,东北曰双桥门,正西曰西红门,西北曰镇国寺门。(《南苑册》)臣等谨按:南海子旧辟四门,本朝增之九门。”这些门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分别成为各自所在地的地名。清朝乾隆年间,将原先的土海子墙改建为砖墙,并且增辟13座角门。[1][2]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四《国朝苑囿南苑一》还有关于大红门的记载:[2]

大红门内更衣殿,南向,门二层,大殿三间。(《南苑册》)臣等谨按:大红门,南苑正北门也,亦称北红门。旧有南苑官署房三层,共十有八间。更衣殿,乾隆三年建,殿内恭悬御书额曰:“郊原在望”,联曰:“旧题在壁几行绿,晓日横窗一抹殷。”其南为地藏庵,东为小龙王庙。

圣祖御制海子北红门秋雨后行围戏作:昼漏稀闻紫陌长,霏霏细雨过南庄。云飞御苑秋花湿,风到红门野草香。玉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初晴少顷布围猎,好趁清凉跃骕骦。

乾隆十五年御制北红门外即景诗:北红门外晓回銮,雨后春郊料峭寒。五鳯楼高直北望,居庸遥列玉为峦。青牟扑陇蔚蓬葱,微雪侵晨一律融。却忆龙沙宣郡外,几多毳帐怨春风。(蒙古以游牧为生,春雪风作,牛羊多冻毙,故畏之甚于冬日。南北风土不齐有如此者)夜闻风盛愁无寐,晓见雪消喜动容。岂是喜愁太无定,都来念里为三农。别奉慈舆旋保阳,(命諴亲王率法从,自保定侍皇太后进宫,以减从纡道,欲视永定河工)纡途永定阅堤防。将旬萱戺疏温凊,此日询安谒寿康。

乾隆二十八年御制入北红门小猎即事四首:出城十里到红门,近也虞丞典制存。却历五年方一至,迅哉何以驻高奔。朝家武备万方钦,畧示西戎寓意深。何必三驱诩他藉,此来本不为从禽。苑中小猎心犹喜,习气了知未易降。臂痛虽然难射鹄,马驰中(去声)兔尚连双。广甸土苏多作泞,挥鞭视马力徐驰。为思积潦疏消处,春种可能不误时。

臣等谨按:御制北红门诗,谨绎有关纪述事实者,恭载卷内,余不备录。

1949年时,南苑诸门仅剩下大红门。1955年8月23日至8月29日,大红门被拆除,是南苑诸门中最后一座被毁的门。

1980年代起,大红门地区逐渐成为以浙江人为主的外来人口聚集区,一度有“浙江村”的说法,形成以服装加工和销售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3]

建筑

编辑
大红门东门房
北京市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大红门街道
分类古建筑
时代
认定时间1984年5月

大红门的旧址位于丰台区大红门路的公交车站大红门北站附近,凉水河以南255米处。大红门为南北向,三个方形门洞,中间门洞大,两侧门洞小。如今的大红门路通过大红门。

大红门外(即大红门以北)的大红门路上,横跨凉水河原有永胜桥,是一座石桥,后称大红门桥(和南苑路上的立交桥大红门桥不是一座桥)。永胜桥有立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永胜桥记碑》,该碑现存万泉寺公园碑林。该碑通高197厘米、宽70.50厘米、厚13.50厘米。方首方座。碑阳的碑额正书“永胜桥记”四字,碑文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碑文7行,满行10字,正书,碑文已经漫漶。碑阴的碑额正书“万古流芳”四字,碑文作于康熙岁次己丑(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巳月,首行以“建造”二字开头,落款为“康熙岁次己丑己巳月穀旦”,碑文24行,满行25字,正书,碑文已经漫漶。

大红门内有东门房、西门房。东门房为清朝南苑的重要门房,除有驻军外,还有两名门军,负责联络南苑九门的门军。大红门西门房已无存。大红门东门房位于大红门东后街(又称庑殿路)152号,建于清朝,现存三间,坐北朝南,已被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红门东门房先后被大红门派出所、丰台区人力三轮车客货运输管理站六分站使用,后又改建为丰顺祥宾馆。1984年被丰台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丰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大红门内有南苑奉宸苑、更衣殿、地藏庵、龙神庙等建筑。

  • 南苑奉宸苑:是管理行宫、寺庙等的机关。南苑奉宸苑官署旧址位于如今的大红门东后街156号院内。南苑奉宸苑官署旧址,中华民国时期是大兴县南苑区警察分所的驻地,1935年3月大兴县署从北平城内迁到此处,1937年9月又从此处迁往南苑镇营市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处是北京市农场管理局驻地,后来改成民居。
  • 更衣殿:为皇帝到南苑后更衣之所,和奉宸苑相邻。
  • 地藏庵
  • 小龙王庙(龙神庙)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李丙鑫,北京皇家苑囿南海子(上),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精选·大兴卷,北京出版社,2006年.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 
  2. ^ 2.0 2.1 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
  3. ^ 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4. ^ 大红门东门房,丰台区文化委员会,于2014-12-31查阅. [2014-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