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 (州轄市)

台灣日本時代行政區
(重定向自台中市 (州轄市)


臺中市(日语:台中市臺中市たいちゅうし Taichū shi */?)為台灣日治時期時1920年至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台中州。轄今臺中市西區北區東區南區以及中區

臺中市
たいちゅうし
日治臺灣臺中州的
1920年—1945年
臺中市章[1] of 臺中市
臺中市章[1]

臺中市役所

臺中市在 日治臺灣臺中州的位置
國家 日治臺灣臺中州
首府
  • 臺中市幸町1丁目11番地
面积 
• 1942年
29.6655平方公里(11.4539平方英里)
人口 
• 1942年
10萬1272人
政府
臺中市市長 
• 1920-1923
首任:金子惠教
• 1944-1945
末任:佐藤武
歷史 
• 實施市制
1920年
• 日本投降,撤離台灣。改制為臺中市 (省轄市)
1945年
行政分區16大字34町
前身
继承
臺中廳
臺中市 (省轄市)
今属于 中華民國臺中市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台中市
假名たいちゅうし
平文式罗马字Taichūshi
日語舊字體臺中市

行政區劃

编辑
 
台中市役所今貌
 
日治末期美軍繪製的台中市地圖

1920年10月1日,台灣總督府實施州廳制和台灣市制,將臺中街及周邊9庄合併成立「台中市」,並將原街庄改為大字,此時市轄域內分為台中頂橋子頭公館東勢子旱溪下橋子頭樹子腳番婆半平厝後壠子等10個大字。1926年4月1日,台中市實施町名改正,將臺中大字改為31個町,而頂橋子頭、公館、後壠子、東勢子接鄰台中市的區域也被納入町名改正的範圍。1932年(昭和7年)10月1日,大屯郡北屯庄邱厝子(部分)賴厝廍(部分)併入台中市,前者編入新高町,後者編入梅枝町[2][3]。1941年(昭和16年)10月1日,大屯郡北屯庄乾溝子賴厝廍邱厝子北屯(部分)併入臺中市,北屯大字併入台中市的部分因位在臺中神社北側,故改稱宮北,而南屯庄土庫麻園頭亦併入台中市[4],此時台中市下轄31町、15大字。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轄區,市域改制為臺中市 (省轄市)北屯鄉西屯鄉南屯鄉在1947年併入臺中市。

日治時期臺中市行政區劃變遷
1899年[5] 1902年[6] 1920年 1941年[4] 現今市轄區
街庄 街庄 街庄 大字 市街庄 大字
東大墩區 東大墩街、小北下街庄、新庄仔庄 台中區 臺中街 台中市 台中 台中市 台中 中區、東區、西區、南區、北區
東勢仔庄 東勢仔庄 東勢子 東勢子 東區
內新區 旱溪庄 旱溪庄 旱溪 旱溪 東區、北區
後壠區 後壠仔庄 後壠仔庄 後壠子 後壠子 中區、西區、北區
橋仔頭區 頂橋仔頭庄 頂橋仔頭庄 頂橋子頭 頂橋子頭 東區、南區
公館庄 公館 公館 公館 西區
下橋仔頭庄、瓦窯庄 下橋仔頭庄 下橋子頭 下橋子頭 南區
半平厝庄 樹仔腳區 半平厝庄 半平厝 半平厝
樹仔腳區 樹仔腳庄 樹仔腳庄 樹子腳 樹子腳
番婆庄 番婆庄 番婆 番婆
三十張犁區 三十張犁庄(部分) 二份埔區 三十張犁庄(部分) 北屯庄 北屯(部分) 宮北 北區
二份埔區 乾溝仔庄 乾溝仔庄 乾溝子 乾溝子
賴厝廍庄 賴厝廍庄 賴厝廍 賴厝廍
後壠區 邱厝仔庄 邱厝仔庄 邱厝子 邱厝子
土庫庄 犁頭店區 土庫庄 南屯庄 土庫 土庫 西區
蔴園頭庄 蔴園頭庄 麻園頭 麻園頭

昭和10年(1935年)10月28日,台中市發布〈台中市告示第24號〉成立,並發布〈台中市訓令第8號〉區長職務規程,將台中市劃分成以下各區。區設區長,負責區內之治安、防災、清潔衛生、統計資料收集、道路、橋樑等公設物的管理。昭和17年(1941年)二戰時期,為整合台灣人保甲組織及日本人町會組織,並改組強化各區而成的戰時動員機構,將區改制為區會。8月28日發布《台中市區會規程》(台中市訓令第8號),區會的名稱與區域依照區的名稱與區域,並由區長充任會長。

區分 區域 備註
第一區 壽町幸町旭町千歲町明治町利國町村上町末廣町、公館
第二區 橘町寶町榮町大正町綠川町
第三區 錦町新富町新高町
第四區 柳町若松町川端町初音町
第五區 梅ヶ枝町 後壠子於
昭和17年併入第12區
第六區 樹子腳半平厝柳町番婆、下橋子頭
第七區 頂橋子頭
第八區 老松町木下町敷島町有明町
第九區 櫻町楠町曙町花園町
第十區 干城町高砂町、旱溪、東勢子
第十一區 宮北、邱厝子、賴厝廍、乾溝子 昭和17年新增
第十二區 麻園頭、土庫、後壠子 昭和17年新增

歷任首長

编辑

市尹

编辑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金子惠教
(?-?)
1920年9月1日[註 1] 1923年2月1日
2 川中子安治郎
(?-?)
1923年2月1日[註 2] 1924年12月23日
3 遠藤所六日语遠藤所六
(?-?)
1924年12月23日[註 3] 1928年9月18日[註 4]
4   小島仁三郎
(1872-?)
1928年9月18日[註 5] 1930年3月29日
5 名和仁一日语名和仁一
(1887-1934)
1930年3月29日[註 6] 1932年4月21日[註 7]
6   古澤勝之
(1894-1943)
1932年4月21日[註 8] 1933年10月3日[註 9]
7   曾根原弘日语曽根原弘
(1902-1939)
1933年10月3日[註 10] 1935年9月2日[註 11]
8   藤田淳教日语藤田淳教
(1896-?)
1935年9月2日[註 12] 1939年4月21日[註 13]
9   安詮院貞熊日语安詮院貞熊
(1889-?)
1939年4月21日[註 14] 1940年6月27日
10 藤田正義日语藤田正義
(1895-?)
1940年6月27日[註 15] 1940年10月28日[註 16]

附註

编辑
  1. ^ 臺南廳警務課長。
  2. ^ 高雄州高雄郡守。
  3. ^ 原高雄州基隆郡守。
  4. ^ 改任臺南州臺南市尹。
  5. ^ 原高雄州屏東郡守。
  6. ^ 原臺北州勸業課長。
  7. ^ 改任總督官房會計課長。
  8. ^ 臺中州彰化郡守。
  9. ^ 原臺南州臺南市尹。
  10. ^ 原臺南州虎尾郡守。
  11. ^ 原臺南州內務部教育課長。
  12. ^ 臺北州教育課長。
  13. ^ 改任新竹州內務部長。
  14. ^ 原臺中州彰化市尹。
  15. ^ 原臺南州新豐郡守。
  16. ^ 改任市長。

市長

编辑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時間 備註
1 藤田正義日语藤田正義
(1895-?)
1940年10月28日[註 1] 1943年1月22日
2   山下若松日语山下若松
(1891-?)
1943年1月22日[註 2] 1944年12月16日
3 佐藤武
(?-?)
1944年12月16日[註 3] 1945年10月25日

附註

编辑
  1. ^ 原市尹。
  2. ^ 高雄州屏東市長。
  3. ^ 糖業試驗所庶務課長。

市徽

编辑

日治時期的台中市市徽是在日治時期1921年(大正十年)配合台中市役所落成,經公開徵選再由市協議會市議會前身)議員投票決定而產生,以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北鐵道工務課的中村與松所設計的作品作為市章。今日臺中公園砲台山望月亭、台中放送局的建築上亦可見到。戰後該圖章由省轄台中市沿用為市徽。[1]

人口

编辑

昭和11年當時的統計

  • 總人口 74,839人
    • 詳細包含
      • 內地人(日本):16,400
      • 本島人(台灣):56,330人
      • 朝鮮、外國人:2,109人

設施

编辑

官公署

编辑

教育

编辑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醫療

编辑

市場

编辑

交通

编辑
 
大正町通一景
鐵路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當時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 台中南屯道
  • 台中沙鹿道(今臺灣大道
  • 台中公館道
  • 台中南投道

神社

编辑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台中市政府. 中市簡介>市徽介紹. 省轄台中市政府網站,備份於臺灣網站典藏系統. 國家圖書館. 2009-01-19. [失效連結]
  2. ^ 府令第44號. 臺灣總督府報. 1932-09-15. 
  3. ^ 臺中市役所. 臺中市管內概況. 1939-02-14. 
  4. ^ 4.0 4.1 府令第169、170號. 臺灣總督府報. 1941-09-13. 
  5. ^ 臺灣總督府. 臺中縣令第七號街庄長管轄區域ノ件.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6. ^ 臺中廳令第12號.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0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