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中國史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古華夏跳轉過嚟)
大中華史
-2200 —
-2100 —
-2000 —
-1900 —
-1800 —
-1700 —
-1600 —
-1500 —
-1400 —
-1300 —
-1200 —
-1100 —
-1000 —
-900 —
-800 —
-700 —
-600 —
-500 —
-400 —
-300 —
-200 —
-100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
1300 —
1400 —
1500 —
1600 —
1700 —
1800 —
1900 —
2000 —

中國係指亞洲東部一帶嘅地方,又叫中原,大細成日唔同,涉地唔同,並冇嚴格劃分。現時指以黃河長江一帶開啟嘅文明,以及日後擴張同延續,爲考據基本。亦有以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領土爲基本。無論邊種分法,此帶地上,曾出現多,亦與周邊各國互動,有時一國幅原甚廣。由於年代久遠,同埃及印度兩河流域,並稱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境內古人類遺址,可上追一百七十萬年咁耐。中國史傳統係按斷代史分,簡畧歸納爲朝代,以示時期劃分。朝代只係簡略,同時當中可能多至數十甚至上百國,始絡不一,長短不一,好複雜。

至於文字記載,可至殷商甲骨文。再早只有遺物,而冇系統文字。

中國史經過二重證據法證明嘅夏朝計起大概有4,200年;從孔子所說嘅、有三皇五帝嘅傳疑時代計起大概有4,600年;從盤古、上帝、女媧等嘅神話時代計起都有五千年(呢啲都係中國歷史傳統意義上嘅長度);從標誌住人類文明萌芽嘅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計起大概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嘅舊石器時代嘅藍田猿人文化計起大概都有80萬年歷史。一般嚟講,「歷史」都係指過去發生嘅一切事件,而狹義嘅歷史係從有文字發明時起算,此前嘅歷史就稱為「史前時代」。中國史前時代嘅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嘅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嘅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嘅龜骨契刻符號。從政治同埋社會形態去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大概係早喺距今6,000年前嘅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去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嘅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咗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咗完備嘅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咗各國政治同好多民間分歧嘅文字同埋丈量制度,並建立咗中央集權嘅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就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

史前

[編輯]
龍山文化嘅蛋殼高柄杯,1976年喺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

中國遠古遺址中,元謀人係至古嘅人類,距今大約一百七十八萬年。而北京猿人就距今約四、五十萬年。依啲人類,經已絕種,與現代人種,卽係智人,並冇直接關係。按世界人類遺傳基因推斷,中國地嘅智人,係由中南半島,分多路向北遷徙,散佈中國各地。而且唔止一波,而係一浪一浪。

中國史前文化,可分做以下階段:

  • 舊石器時代早中期——以直立猿人為主,距今約50至40幾萬年前
  • 河套時期——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20至10幾萬年前
  • 山頂洞人時期——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0萬至1萬5000年前左右
  • 裴李崗文化做代表嘅新石器時代早期
  • 仰韶文化做代表嘅新石器時代中期
  • 龍山文化做代表嘅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係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考古學研究得知,新石器時代嘅中國多元並立:約西元前5000年到3000年前喺南、南同南出現用紅陶、彩陶,食,養家畜嘅仰韶文化;大約同期,浙江北就有河姆渡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

神話傳說

[編輯]
内文:三皇五帝
後人所繪嘅黃帝像

神話入面,中國最早嘅領袖係三皇五帝;但邊「三皇」、邊「五帝」其實未有定論。一般會話三皇係伏羲神農燧人;五帝就係黃帝顓頊帝嚳

現今流行嘅解釋,黃帝原本係炎帝部落一個分支嘅首領,炎帝日漸衰弱,同黃帝一齊打東南方嘅蚩尤部落,最後喺涿鹿徹底擊敗對方。之後炎帝部落(係炎帝部落,唔係炎帝)同黃帝內戰。之後喺阪泉之戰擊敗炎帝,成為新部落聯盟嘅首領。成為霸主。

後來,黃帝個孫顓頊、同埋曾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嘅首領。之後輪到帝嚳個仔繼位,佢係一個賢君,創立咗禪讓制,傳位畀。舜時,黃河泛濫,想咗堵塞住條河,結果洪水反而更加厲害,咁鯀就被殺。鯀個仔改試用疏導,成功治理咗洪水,因此就獲推舉做首領。臨死前,禹命助手伯益(益)做領袖。但係年佬伯益早死,最後畀咗。之不過,禹個仔啟就唔再禪讓,自立為王(但亦都有香港中學教科書話啟係獲推舉做領袖嘅)。無論如何,啟建立咗第一個王朝——夏朝。夏朝持續咗四百幾年,到到嘅末期,東方商族首領成湯奪取政權,建立咗商朝

先秦

[編輯]

三代

[編輯]
甲骨文
内文: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最早嘅朝代夏朝,喺大概前21世紀前16世紀。由於呢段歷史未有文字性質嘅文物印證,所以只能靠後世嘅記錄同埋出土嘅文物互相對照考證。有啲學者認為河南二里頭遺址可能就係夏朝嘅遺蹟,但有學者懷疑。據記載,夏朝有中國最早嘅曆法——夏小正

之後嘅商朝,亦即係前16世紀到大約前1046年,就係目前所發現最早有文字文物嘅歷史時期。據講,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桀,由於荒淫無道而被成湯推翻。商代嘅文明已經十分之發達,有曆法青銅器以及成熟嘅文字——甲骨文等。商朝已經有一個完整嘅國家組織,並且具有封建王朝嘅規模。當時嘅主要生產部門係農業,但係手工業、特別係青銅器嘅冶鑄水平,亦都已經十分高超。商代亦都出現咗原始嘅瓷器。自盤庚就位之後,商朝就將(今河南安陽)定為首都,所以商朝又叫做殷朝。商朝嘅王位繼承制度係傳子或者傳弟,多數按照年齡嘅長幼繼承。

與此同時,黃河上游嘅另一個部落正逐步興起。大約前1046年周武王討伐商朝嘅。周喺牧野之戰度取得決定性嘅勝利,商朝因而滅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嘅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之後,周朝嘅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周王朝依然係封建貴族統治,有好多貴族嘅封國。呢啲由貴族所管理嘅土地叫諸侯國。周朝影響力最鼎盛嘅時候,甚至喺南方跨越長江、東北到今日嘅遼寧、西至甘肅、東到山東。另外,周朝時期嘅宗法制度亦得到建立,政權機構亦都比較完善。中國最早有確切時間嘅歷史事件,係公元前841年,發生喺西周嘅國人暴動

春秋戰國

[編輯]
先師孔子行教像,由唐朝畫家吳道子所畫

前770年,由於遭到北方遊牧部落犬戎嘅侵襲,周平王向東遷徙到黃河中游嘅洛邑(今河南洛陽),歷史學家將呢段時期劃作東周嘅開始。之後,周朝嘅影響力逐漸減弱,取而代之嘅係大大小小成百幾個小國(諸侯國),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嘅大國共有十幾個,其中包括同埋等等。春秋時期社會動盪,戰爭不斷,先後有五個國家稱霸,即係齊、宋、晉、楚、秦(亦有認為係齊、晉、楚、吳、越)。呢五國合稱春秋五霸

到咗前546年左右,黃河流域嘅爭霸基本結束,晉、楚兩國平分咗霸權。前403年,晉國又被分成三個諸侯國,史稱「三家分晉」。再加上被田氏奪去咗政權嘅齊國,再加上秦、楚、,合稱戰國七雄,標誌住戰國時期嘅開始。到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開始,國力大大增強,最終喺前221年消滅六國最後嘅齊國,完成統一。中國歷史也進入咗新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嘅學術思想比較自由,呢種叫做「百家爭鳴」嘅氣氛造就咗多位對後世有深遠影響嘅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等人,叫做「諸子百家」。眾多學術流派之中,比較出名嘅有十大家,即儒家(倫理)、道家(自然)、陰陽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辭辯論)、墨家(科技)、眾、雜、農家(農業)、小說家(小說)等。

文化方面,有第一個以個人名出現嘅詩人:屈原。佢嘅文學作品有《楚辭》、《離騷》等等。孔子編成咗《詩經》,亦都出現咗《春秋》、《國語》、《戰國策》等等嘅作品。戰爭學方面亦出現咗傑出嘅兵法家孫武孫臏吳起等等。鑽研科技嘅有墨子。建築史有魯班,佢發明嘅瓦當奠定咗中國建築技術嘅基礎。春秋戰國時期亦都有製造精良嘅戰車同騎兵,同時冶金術亦都好發達,製造出精良嘅鐵器。喺農業上出現咗各種灌溉機械,大大提高咗生產率,奠定咗日後人口膨脹嘅基礎。另外,喺天文學同曆法研究方面,夏朝發明咗干支紀年,亦出現咗十進位制。西周人就用圭表測日影嚟確定季節;春秋時期確定咗二十八宿;後期則產生咗古四分歷

總之,中華文化嘅源頭基本上都可以喺呢個時期搵到。

秦漢

[編輯]
北京八達嶺長城
内文:秦朝漢朝西漢新朝東漢

前221年,秦國消滅咗其餘六國,成為咗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嘅帝國,定都咸陽(今西安附近)。統一全國嘅秦王嬴政自認「功蓋三皇、德過五帝」,於是就改用「皇帝」稱號,自封始皇帝,人稱秦始皇。傳位後嘅皇帝稱二世,直至千世萬世。嬴政對國家進行咗多項改革,包括確立中央集權制,取代周朝嘅諸侯分封制;統一咗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統一度量衡,方便工程計算。秦始皇亦大力修築馳道,連接戰國時期趙、燕同秦國嘅北面圍城,築成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里長城,抵禦北方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嘅侵襲。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李斯作為丞相,下令焚書坑儒、收繳天下兵器,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嘅陵墓——包括兵馬俑等。

前210年,秦始皇喺出巡途中病死,胡亥殺害哥哥扶蘇即位,成為秦二世。但係僅僅十個月後,陳勝吳廣大澤鄉揭竿而起、六國遺臣等野心家乘勢作亂。到前206年劉邦圍攻咸陽,當時嘅秦王子嬰自縛出城投降,於是秦朝滅亡。

此後,漢王劉邦西楚霸王項羽展開爭奪天下嘅楚漢戰爭前202年,項羽喺垓下(今安徽靈壁)被漢軍圍困,四面楚歌。項羽喺烏江割頸自殺,楚漢之爭至此結束。漢高祖劉邦登基,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開始。

到咗漢武帝時,西漢達到最鼎盛時期,聯同羅馬安息貴霜並稱為四大帝國。武帝實行推恩令,徹底削弱咗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實現中央集權。佢派遣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北伐,成功擊潰匈奴、控制西域,又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通往中東、歐洲嘅絲綢之路,發展對外貿易、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學說亦都確立為官方嘅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咗具有統治地位嘅思想。西漢時期亦出現咗第一部通史性質嘅巨著《史記》,而造紙術嘅發明亦都推動其他文化藝術都蒸蒸日上。

西漢發展到1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權,宣布進行一系列改革,又將國號改做「」。然而,呢啲改革往往都不切實際,最終導致農民起義。公元25年劉秀復辟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稱光武帝。

東漢嘅發展延續咗西漢嘅傳統,造就咗發明渾天儀候風地動儀嘅天文學家張衡。文化發展方面,東漢吸取咗秦國嘅教訓,顯得相當開明。當時佛教通過西域到達中國,河南洛陽就修建咗中國嘅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標誌住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魏晉南北朝

[編輯]
赤壁
主文: 魏晉南北朝三國晉朝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

去到東漢中後期,宦官外戚長期爭權,喺黃巾之亂嘅打擊之下,東漢到咗公元2世紀左右時再度衰敗。196年曹操控制咗東漢朝廷,將漢獻帝帶到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220年,曹操死後,長子曹丕廢咗漢獻帝並自立為皇,建立魏國。同時重有劉氏嘅蜀國和孫氏嘅吳國。中國歷史進入三國時期。

265年,魏國嘅權臣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280年三國歸晉,再度統一。晉朝嘅文化亦都有一定發展。由於當時戰亂紛紛,好多學士選擇歸隱鄉間、不問世事,典型嘅代表人物就係陶淵明290年晉武帝死後唔到一年,時達16年嘅朝廷權利鬥爭開始,史稱「八王之亂」。與此同時,喺中原周邊嘅五個遊牧民族(匈奴鮮卑)同各地流民圍起反晉,史稱「五胡亂華」。呢啲遊牧民族紛紛立國,從304年409年,中國北部陸續有多個國家建立,包括咗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北涼南涼南燕西涼北燕,史稱十六國

其實自東漢後期開始,北方嘅漢族人民為咗躲避戰亂,都大量搬去南方居住,造成經濟重心南移。而晉朝南遷、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史稱前者做西晉,遷都後做東晉。最後,拓跋鮮卑統一北方,建立北朝嘅第一個王朝——北魏,形成咗南北朝嘅對立。南朝經歷咗嘅更替,而北朝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南北朝時期係佛教十盛行嘅時期,西方嘅佛教大師絡繹不絕咁訪問中國,亦有好多佛經翻譯成漢文。

隋唐五代

[編輯]
唐代畫家張萱嘅《搗練圖》。
主文:隋朝唐朝五代十國

581年楊堅取代北周建立咗隋朝,並喺589年消滅埋南朝最後一個政權——陳。中國歷經咗三百多年嘅分裂之後,再度實現返統一。不過,隋朝亦係一個短命嘅王朝,喺修築咗京杭大運河呢個巨大工程後,就滅亡咗,只經歷咗兩代37年。

618年,唐高祖李淵推翻隋朝,建立咗唐朝,最後成為中國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嘅朝代之一。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佢嘅一系列政策令唐朝邁進鼎盛時期,史稱「貞觀之治」。長安(今陝西西安)係當時世界上最大嘅城市,唐朝亦係當時最發達嘅文明。7世紀後期,高宗李治嘅妻子武則天開始當權,更加遷都洛陽稱帝,成為中國史上唯一嘅女皇帝。武則天將國號改成,並將佛教定為國教,廣修佛寺、大興土木。

隋唐時期開創嘅科舉制,係當時比較科學化與公平嘅人材選拔制度。唐朝同好多鄰國發展咗良好嘅關係,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帶咗大批絲織品同手工藝品去。日本就不斷派遣使節、學問僧同留學生去中國。唐朝嘅文化亦都發展鼎盛,特別係詩文得到比較大嘅發展,重編撰咗許多紀傳體史書。唐代湧現出許多偉大嘅文學家,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詩人,以及韓愈柳宗元等散文家。佛教係唐朝最興盛嘅宗教,玄奘就曾遠赴天竺取經,回國後譯成1335卷經文,並且喺西安修建大雁塔存放佛經。唐朝前期,朝廷對宗教採取寬容政策,除咗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都廣泛傳播。呢一切都喺李世民曾孫、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達到頂峰,史稱「開元盛世」。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開始走向衰落。875年黃巢起義爆發,唐朝再度分裂,最後喺907年滅亡,形成五代十國嘅混亂局面。

宋元

[編輯]
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咗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汴河兩岸,繁華熱鬧嘅景象同優美嘅自然風光。
主文:遼朝金朝西夏宋朝北宋南宋元朝

經過咗五十多年嘅紛爭後,北宋960年控制咗中國大部分地區。但係燕雲十六州喺北宋戰敗後就被割讓咗畀北方契丹族建立嘅遼朝,而河西走廊就畀黨項族建立嘅西夏佔據。北宋為咗維持國家壽命,只有向強大嘅西夏交納歲幣。北宋晚期發生咗分別以王安石司馬光為首嘅黨派鬥爭,導致社會不安。到咗1125年松花江流域嘅女真族(即係後來嘅滿族),建立咗大金國、而勢力亦逐漸強大,最後將遼國消滅。

金國隨即開始進攻積弱嘅北宋,1127年金國攻破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俘虜咗三千幾名皇族,其中包括咗當時嘅皇帝宋欽宗同太上皇宋徽宗。由於嗰年係靖康年,所以導致北宋滅亡嘅史稱「靖康之變」。同年,宋欽宗嘅細佬趙構喺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偏安江南。

此後,金與南宋多次交戰,而南宋屢戰屢敗;直到1234年大蒙古國滅金。大蒙古國之後同南宋又經歷咗血腥嘅戰爭。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元軍喺1279年南宋發生崖山海戰,8歲嘅小皇帝趙昺畀元軍逼到走投無路,最後喺今日嘅香港屯門附近跳海而死。崖山海戰以元朝勝利、南宋滅亡而告終。

中國喺北宋時期出現咗印刷術火藥。當時中國經濟發達,海上貿易興盛,福建泉州一帶成為咗繁華嘅港口。而中國當時嘅經濟總量佔全世界一半,財政收入過億両白銀,首都開封同杭州人口達到四至五百萬,相對當時歐洲佛羅倫斯巴黎十幾萬人口確實係十分繁華。而且各國商人雲集、文化亦都極盛,出現咗程頤朱熹理學家,提倡「三從四德」,漢族女人要紮腳嘅陋俗亦都產生。同唐詩並駕齊驅嘅宋詞,有蘇軾等詞文優秀嘅詞人,亦出現咗中國史上最出名嘅女詞人李清照。另一方面,《白蛇傳》、《梁祝》等浪漫愛情傳說亦都出現,以致於宋朝不時畀西方學者稱為中國嘅「文藝復興」。

元朝建立之後,一方面吸收咗好多中原、漢族文化,並以中原嘅統治機構同方式嚟統治人民。元朝又大力宣揚朱熹一派嘅理論,使得程朱理學成為當時甚至後代嘅官方思想。另一方面卻又實行咗民族等級制度,第一等係蒙古人;第二等係「色目人」,包括原本西夏統治區同埋嚟自西域、中亞等地嘅人口;第三等係「漢人」,包括原本金統治區嘅漢族、契丹、女真等族人;最後第四等係「南人」,包括原南宋統治區嘅漢族同其他族人。呢種咁嘅民族制度導致漢族不滿,唔少漢族人將元朝視為外來政權,發動多次反抗。元朝政府除咗傳統嘅農業外,亦都好重視商業。元朝首都大都十分繁華,各國商人雲集。文化上亦都出現咗同唐詩宋詞並稱嘅元曲,湧現出諸如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等著名作曲家。

明清

[編輯]
紫禁城嘅太和殿
主文:明朝清朝

1368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朱元璋推翻咗元朝,建立明朝,前期建都南京。明太祖廢相後,皇帝仍需要助手處理龐雜嘅政務,於是設立內閣。大學士初時淨係皇帝顧問,協助處理文書,官級唔高,後嚟有「票擬」(草擬敕旨)嘅權利,並且成日兼領戶部、吏部侍郎等正式官職,慢慢掌控六部職權。明中葉之後,出現咗無宰相之名,但係有宰相之權嘅內閣最高首長──首輔。 1405年,幫過明成祖奪位嘅太監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去印度洋東南亞以及非洲等地;不過後嚟明朝就逐漸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421年,明朝遷都北京。明朝湧現咗王陽明李贄等思想家,以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長篇小說。由於明朝末年皇帝荒淫無道、加上宦官亂政,1627年爆發明末農民大起義1644年起義嘅首領李自成攻剋北京,明思宗吊頸自殺,明朝滅亡。南方大臣先後擁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鍵(隆武)、唐王朱聿𨮁(紹武)、桂王朱由榔(永曆)做皇帝,史稱南明,但最終因為實力不足以及政治內鬥,就畀當時強盛嘅清朝滅咗。

明朝晚期,居住喺東北地區滿族開始興盛,終於喺1644年李自成攻剋北京後冇耐,驅逐李自成,進入京城、建立清朝。當時明朝舊臣鄭成功南撤到台灣島,並且驅逐咗嗰處嘅荷蘭殖民者,後來亦被清朝軍隊攻下。清朝喺之後嘅半個世紀又成功征服許多地區,例如新疆西藏以及蒙古康熙年間,清廷同沙俄黑龍江地區發生過戰爭,最終喺1689年簽訂停戰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清朝由於取消咗人頭稅,導致人口增加;19世紀嘅清朝人口已經佔成世界總人口嘅3分之1。人口激增促進農業興盛,令清朝成為世界強國,1820年經濟總量佔世界嘅3分之1。

然而到咗19世紀初,清朝開始走向衰落。嘉慶年間先後爆發白蓮教天理教嘅大規模起義。與此同時,歐洲嘅海上強國英國荷蘭葡萄牙等紛紛開始強制同中國進行貿易。1787年英國開始向華輸出鴉片,導致中國嘅國際貿易由順差變為巨額逆差。清廷喺1815年頒布搜查洋船鴉片章程,但係英國無視禁令、繼續走私大量鴉片,令到道光皇帝1838年林則徐廣州禁煙。1839年6月,林則徐喺虎門將237萬斤鴉片銷毀,史稱「虎門銷煙」。英國政府亦都因為咁而喺1840年6月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標誌住中國近代史嘅開始。

近代

[編輯]

鴉片戰爭持續咗一年幾,1841年8月英軍抵達南京,清廷驚英軍會進攻北京,於是求和。1842年8月29日,兩國簽署《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開放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作為通商口岸,又要賠償款銀(西班牙銀圓)2100萬元。之後1844年美國法國亦都分別同清廷簽訂《望廈條約》同《黃埔條約》,呢啲不平等條約反映世界列強踐踏中國嘅主權。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反抗清朝嘅鬥爭亦都再度興起。1851年1864年間,受到基督教影響嘅秀才洪秀全建立咗拜上帝會,發動金田起義、創建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曾經一度佔領南方部分省份,定都改名「天京」嘅南京,並建立政教合一嘅中央政權。同一時期,其他運動重有天地會捻軍上海小刀會起義甘肅回民起義等。呢啲反抗清朝嘅鬥爭直到1860年代先至基本上平息。

19世紀後期,英、美、法、俄、日等國多次侵入中國,強迫清廷簽定更多不平等條約1858年,中俄簽定《璦琿條約》,俄國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幾萬平方公里嘅領土。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侵入北京,喺皇家園林圓明園大肆搶掠焚燒,又喺1860年同清廷簽定《北京條約》,令到清廷要分別賠償800萬両白銀。同年,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海參崴約40萬平方公里嘅中國領土劃歸俄國。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同齋桑卓爾南北44萬平方公里嘅中國領土,割畀俄國。

1890年代法國嘅政治漫畫,描繪英、德、俄、法、日嘗試瓜分「Chine」(中國)呢個大餅,後面嗰個中國官員無力阻止。

為咗增強國力、鞏固國防,清朝由1860年代開始推行洋務運動,令國力稍為恢復,一度出現咗「同治中興」嘅局面。清軍喺1877年收復新疆;又喺1881年通過《伊犁條約》收復畀沙俄佔據多年嘅伊犁中法戰爭後,清朝重建立咗當時堪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嘅近代海軍艦隊北洋水師

然而,1894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次年被迫同日本簽定《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両白銀,並且割讓台灣澎湖列島畀日本。甲午戰爭嘅失敗對當時嘅中國產生咗重大嘅影響。1898年光緒帝喺親政後同意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嘅變法主張,由6月11日9月21日嘅103日中進行咗多項改革,稱為「百日維新」。但最終喺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後失敗落幕,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譚嗣同劉光第等六人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宗旨,喺慈禧太后默許下開始圍攻外國駐北京使館。於是,各國以解救駐京使館人員名義侵入中國,史稱八國聯軍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各國簽定辛丑條約,賠款4億5000萬両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億8000萬両。同時,北京到山海關嘅鐵路沿線有各國派兵駐紮,並開闢北京東交民巷做使館區,唔畀本國人入。

中華

[編輯]
孫文

1901年,革命黨開始興起。孫文等人喺海外積極籌款,指揮國內多次起義運動。經過十次起義失敗,同革命黨冇乜溝通嘅湖北新軍喺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孫文以清帝退位為條件,辭去總統位置,由袁世凱接任,但係袁世凱就謀想恢復帝制,孫文發起護法運動護國運動討伐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喺稱帝83日後被迫廢除帝制,好快就死埋,之後中華民國進入北洋軍閥控制中央政府統治時期,地方政府分別由各個軍閥派系佔據。

孫文之後多次試圖聯合南方軍閥,北伐北京中央政府,但係未能成功。1921年,喺共產國際嘅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成立,並成為共產國際中國支部。1924年,孫文提出新三民主義,確定聯俄容共、扶助農工嘅政策。國民黨喺共產國際幫助下改組,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兩黨進行第一次合作

孫文建立廣州軍政府後,曾經三次北伐,但都因為條件唔好而冇成功。1925年春天,孫文喺北京病死咗。同年,廣州國民政府為統一以及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先後舉行第一次東征、第二次東征同南征,肅清廣東境內嘅軍閥勢力和反革命武裝,將廣東境內傾向革命嘅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準備北伐。

1926年6月5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通過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案,任命蔣介石做軍總司令,正式開始北伐。然而,隨住北伐同國民革命嘅深入,國民黨唔能夠容忍共產黨激進嘅革命運動,於是國共兩黨分裂。大量共產黨員以及佢嘅支持者被清出國民黨,有啲被拘捕、殺害。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葉挺為首嘅共產黨員喺江西南昌發動南昌起義,共產黨從此擁有自己獨立嘅軍隊,並喺江西瑞金建立咗第一個紅色蘇維埃地方割據政權。南京國民政府先後對中央蘇區進行五次圍剿,紅軍最後要離開紅區。1934年開始,紅軍轉移戰略,喺貴州遵義確立咗毛澤東對紅軍嘅領導權、指揮權,四次橫渡赤水河,終於擺脫咗追擊,並途經江西貴州四川甘肅陝西等省份,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後成功喺陝西北部同陝北紅軍劉志丹部會師,建立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由九一八事變開始侵華,佔領東北全境。1936年12月12日,國共發生西安事變後第二次合作抗日。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喺廬山發表演說,號召全國人民一致抗日。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前夕,中華民國首都從南京搬到武漢,後來搬到重慶;八年間以蔣介石為統帥嘅抗日力量共進行咗22次大會戰,以及成千上萬次嘅大小戰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當時嘅國民政府從日本收回台灣、澎湖列島以及其他嘅一啲領土,但亦喺1946年同蘇聯簽訂嘅條約中承認外蒙古獨立

1946年6月,國共兩黨內戰中國共產黨最後喺1949年獲得決定性勝利,中華民國政府搬遷到光復後嘅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喺北平成立,並將北平改名為北京,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係包括台灣在內嘅全中國嘅唯一合法政府。與此同時,蔣介石宣布臺北係中華民國臨時首都,宣誓三年內反攻大陸,兩岸分裂局面從此開始。而家一般會將兩岸政府嘅定位問題、兩者之間意識形態爭議等等,統稱做「台灣問題」。

參考

[編輯]
  1.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ISBN 720-800-136-7
  2. 周谷城:《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ISBN 720-800-330-0
  3. 李敖:《獨白下的傳統》,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ISBN 962-041-891-3
  4.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統一書號 11001241
  5.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ISBN 962-201-987-0
  6. Korotayev A., Malkov A., Khaltourina D.,Chapter 2: Historical Population Dynamics in China,載 Introduction to Social Macrodynamics: Secular Cycles and Millennial Trends,莫斯科:URSS,2006年,ISBN 5-484-00559-0 .
  7. 杜振醉主編:《新理念中國歷史第二版中一》,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7年,ISBN 978-988-200-421-4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