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大典:卷首

文出維基大典
卓著
時來運轉
時來運轉

拗九節夏曆正月廿九,晦日也。福州百姓每逮是日,烹糜曰拗九粥者,以之祭祖,又饋親友,餉來客。婦亦歸安,奉糜於父母,藉表孝思。

拗九節始有日,可考至。至於其源,眾說紛紜。一說,目蓮供母以是日,遂始此節。惟此實後人所附會。或言其源於榕俗之。其節別名亦眾。始名「下九」。然榕方言中,「下」「後」「窈」「拗」「孝」五字音相似,遂淆然雜用。今多以「拗九」稱。拗九初名下九。俗,初九爲上九,十九爲中九,廿九爲下九。而正月廿九者,全年「廿九」之首。是故名曰「下九節」。又以是日爲正月末「九」,名之曰「後九節」。又有榕俗,「九」字爲數之終,凶數也,可致人窮。年事及九,恐遭不測。九有明暗之辨。明九,謂其齡有數字九。如十九、二十九。暗九者,年數倍九也。如十八、二十七。須「拗」過乃九,方爲吉祥。是故烹拗九粥,以驅凶於舍外。或謂之源於「除貧」之俗。而附會目蓮之說,亦有之。

拗九之日,習俗甚多。烹拗九粥,雜飴果,哺之,是謂食拗九粥。或食「時來運轉」,小食也。又晨食太平麵、太平蛋,此「過九」也。
正典
尼祿,神君奧古斯都外高孫也,君臨羅馬,凡十三年。好俳優之戲,歌於羅馬之市;喜藝文,興「尼祿節」,令諸文士爭桂。然弒母弒師,戕害賢良,學人多非之;西元六十四年,羅馬大火,或云帝撫琴浩歌,焚城自娛,考未得。西元六十八年,眾臣叛離,帝自刃,壽三十。古來史家多以為暴。
新知
  • 墨子人席於泰山而論守道?
  • 辛丑四月,民潮興邪?
  • 「國際」而馬克思嘗入者,也?
  • 「嚴挺之乃有此兒!」孰為此兒
  • 初從曹操,後從呂布,曹操欲存而不得,終其戮者,也?(圖)
鑒賞


長信宮燈
世事
今乙巳年四月廿四(合西曆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小滿 新之
小滿苦菜秀·靡草死·秋至


維基諸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