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气候相似 火星预示地球的未来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NASA维京1号火星探测器于1980年拍摄的火星西半球。中间横贯的是火星最大最长的水手峡谷(Valles Marineris),长3769公里。(互联网)
NASA维京1号火星探测器于1980年拍摄的火星西半球。中间横贯的是火星最大最长的水手峡谷(Valles Marineris),长3769公里。(互联网)

字体大小:

  • 小
  • 中
  • 大

火星是太阳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对人类有着特殊的吸引力。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始于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约40亿年前,火星的地质和气候与地球相似,却因未知的原因变得荒漠。探索其背后原因,对认识地球的演化,保护地球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国家美术馆展出水墨画大师刘国松的画展,其中包括一系列灵感来自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画创作。天文探索引发了艺术的创作灵感。同时,艺术科学博物馆也在举行“火星”特展。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的自然环境最相似的行星,其表面因氧化铁而呈铁锈般颜色,使其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星球。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我们对火星及太阳系行星运行的理解,源自14至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前,欧洲一直普遍接受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的地心天文体系,即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但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发现太阳为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更符合观测到的结果。然而由于当时的教廷支持地心说,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543年)一直到他临终前才得以出版。

基于哥白尼以太阳为中心的模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计算了布拉格著名裸视天文学家第谷(Tycho Brahe)的火星观测数据。他发现,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太阳的位置也不在椭圆的中心,而是在其中一个焦点上。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请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

' + outbrainjs); } })(jQuery); jQuery( "iframe" ).each(function() { var iframe_src = jQuery(this).attr('src'); if (iframe_src == "") { jQuery(this).css('display','none'); jQuery(this).parent().css('display','no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