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兩大瓷器廠「麥森」與「塞夫爾」的競爭

民族主義加劇18世紀歐洲兩大瓷器製造商麥森(Meissen)和塞夫爾(Sèvres)之間的競爭。
Michelle Plastrik撰文/吳約翰編譯
讓-克洛德‧杜普萊西的作品《象頭花瓶》(Elephant head vase)(局部)。照片是一對花瓶中的一個,約1758年製作,塞夫爾國家製造廠(Sèvres Manufactory)燒製。(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歐洲人開始愛上這種易碎卻耐用的材料,王室成員大量收集這些他們稱之為「白金」的物品。由於歐洲統治者不再滿足於購買進口產品,於是想製造屬於自己的瓷器餐具和裝飾品。但直到18世紀初,歐洲人才破解製造密碼,知道如何生產貨真價實的瓷器(硬質瓷物品)。

18世紀歐洲最出色的兩家瓷器製造廠是麥森(Meissen)和塞夫爾(Sèvres)(原名文森 ,Vincennes)。然而在民族主義的推波助瀾下,加劇了兩家公司的競爭。麥森位在薩克森(今德國的一部分)境內,塞夫爾則在法國巴黎近郊製造。

路易斯‧德‧西爾維斯特(Louis de Silvestre)的肖像作品《強人奧古斯特二世》(Augustus II the Strong),約1720年創作。油彩、畫布。斯德哥爾摩國立博物館(Nationalmuseum, Stockholm)。(公有領域)

奧古斯特的「戀瓷癖」

說好聽點兒,薩克森的統治者奧古斯特二世對瓷器著迷不已。這位眾所皆知的選帝侯「強人奧古斯特」自稱患有「戀瓷癖」(Porzellankrankheit)。直到去世前,他已擁有三萬五千多件瓷器收藏品。

奧古斯特將煉金術士約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囚禁在薩克森州首府德勒斯登(Dresden),強迫他試驗瓷器配方。終於,伯特格與組員首次成功複製出西方真正的瓷器。1710年,麥森工廠在奧古斯特王室的贊助下成立。

麥森瓷器在接下來的40年裡主導歐洲市場,一直到法王路易十五(King Louis XV)的王室工廠出現才黯然失色。

麥森瓷器的傑作

《飾以阿拉克涅和雅典娜的壁爐座鐘》(Mantel clock with Arachne and Athena),1727年創作,麥森瓷器製造廠的約翰‧戈特利布‧基什內爾(Johann Gottlieb Kirchner)製作。瓷器、金屬鍍金;43.9×20.8×13.5公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Amsterdam)。(公有領域)

麥森瓷器早期的傑作是一座以阿拉克涅(擅長織布)和雅典娜(Arachne and Athena)裝飾的壁爐座鐘(pendule),現由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合法收藏。座鐘有著琳瑯滿目的裝飾策略,它的來源也錯綜複雜。學者認為座鐘可能是為奧古斯特製作,19世紀時由幾位知名的主人相繼持有,後來由柏林夫婦弗蘭茨和瑪格麗特‧奧本海默(Franz and Margarethe Oppenheimer)收藏。

希特勒上台後,奧本海默一家逃到維也納,後來又設法逃離奧地利。在逃離維也納的迫害之前,奧本海默夫婦將他們收藏的麥森瓷器賣給了一位荷蘭收藏家,但收藏家不久後去世。納粹於是買下瓷器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從鹽礦中發現了這批收藏,將所有權歸還給荷蘭,存放在國家博物館內。

2019年,荷蘭將這些收藏品歸還給奧本海默家族的繼承人。兩年後,蘇富比(Sotheby’s)代表奧本海默家族拍賣了這些收藏品,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買回了一半以上的藏品,其中包括這件拍賣的焦點──壁爐座鐘。預估價在20至40萬美元,最終拍賣價高達160萬美元。

蘇富比拍賣目錄上對這座鐘的描述:「外觀造型輪廓清晰,裝飾技巧豐富非比尋常,包括濃濃的中國風人物面板,紫褐色和鐵紅色的葉狀渦捲圖案、藍色的釉下彩邊框,以及在「伯特格閃光釉」(Böttger-lustre)上鍍金的中國風人物和渦捲圖案」。粉紅淡紫色的閃光釉是伯特格發明的,常用於具有中國風主題的麥森瓷器上,都是符合歐洲品味的東亞圖案。

《飾以阿拉克涅和雅典娜的壁爐座鐘》(局部)。(公有領域)

座鐘拱形圓頂上方是神話故事人物──年輕織女阿拉克涅和希臘女神雅典娜。在故事中,阿拉克涅誇耀自己的編織技藝比雅典娜高超。隨後在一場比賽中,阿拉克涅擊敗了女神雅典娜。憤怒的雅典娜為了懲罰阿拉克涅,將她變成一隻蜘蛛,永世不斷編織。

藝術史學家莫琳‧卡西迪‧蓋格(Maureen Cassidy-Geiger)在蘇富比的文章《來源與聲望:瑪格麗特和弗朗茨‧奧本海默收藏》(Provenance and Prestige: The Margarethe and Franz Oppenheimer Collection)中指出,這座時鐘的創作靈感很可能來自奧古斯特收藏的古董和現代雕塑。第一位製作座鐘的藝術家是喬治‧弗里茨切(George Fritzsche),後來由雕塑家約翰‧戈特利布‧基什內爾(Johann Gottlieb Kirchner)接力完成,隨後他也創作出一些麥森委託的著名藝術品。

文森瓷花

《帶花朵的鑲嵌花瓶》(A mounted vase with flowers),花瓶在1733年以前由麥森瓷器製造,而花朵在1745─1750年由文森瓷器製造廠負責。1745—1749年左右鑲嵌底座。硬質瓷、釉彩裝飾,軟質瓷、鍍金青銅。洛杉磯蓋蒂中心(Getty Center, Los Angeles)。(公有領域)

法國欽羨薩克森邦麥森工廠在瓷器上的成就。1740年,文森工廠在巴黎東邊的一座王室城堡成立,由一位前木匠經營。他做出更完美的瓷器,質地更白、更出色的軟質瓷。文森的目標是生產出能與麥森匹敵的瓷器。最初,文森經常仿造麥森受歡迎的作品。法王路易十五(Louis XV)在文森成立五年後賜予王室授權。

洛杉磯蓋蒂中心(Getty Center)收藏一組藝品呈現出這段期間兩家瓷器競爭的精華寫照。這對鑲嵌花瓶顯然是1733年以前出自麥森花瓶的樣貌。瓷器器皿上繪有花卉和昆蟲圖案,上頭的陰影更突顯真實感。蓋蒂中心指出:「畫家仔細地繪製了一些小蟲子,以掩蓋瓷器上的瑕疵」。

《帶花朵的鑲嵌花瓶》,花朵來自文森瓷器製造廠(局部)。(公有領域)

麥森花瓶的底座繪有藍色花押字「強人奧古斯特」(AR)。這個花瓶1745年左右出口到法國。一到法國,經銷商便將鍍金青銅鑲嵌在底座上。接著,工藝師將文森瓷花接上花莖,並在麥森花瓶「插」出一盆可愛的花束。

文森瓷器廠以製造栩栩如生的瓷器花卉聞名。1740年代受到高貴時尚的巴黎人追捧。有些顧客收藏了數千種不同品種的花卉。這些瓷器花卉用來裝飾室內,甚至噴上香水,彷彿就像是使用真花布置一般。

亞森特‧里戈(Hyacinthe Rigaud)的作品《身著加冕長袍的路易十五》(Louis XV in Coronation Robes),1730年創作。油彩、畫布。法國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 France)。(公有領域)

1756年,文森瓷器遷至巴黎西南塞夫爾地區特別建造的工廠。後來就以新工廠座落的地點而聞名。三年後,路易十五成為工廠唯一的擁有者,商品大多供應法國王室和朝臣,就像強人奧古斯特統治時期的麥森那樣。

法蘭索瓦‧布雪的作品《龐帕杜夫人肖像》,1756年創作。油彩、畫布;200.7×155.6公分。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Alte Pinakothek, Munich)。(公有領域)

「龐帕杜粉紅玫瑰」(Rose Pompadour)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著一對1758年左右製造有著象頭裝飾的奇特花瓶,花瓶的粉紅色是龐帕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認可的最佳範例。到了這個時期,由於技術獨到與奢華的裝飾技巧,塞夫爾成為歐洲領先的軟質瓷製造商。塞夫爾直到1769年才開始生產硬質瓷,那是在法國利摩日(Limoges, France)發現高嶺土之後兩年。

很快地,塞夫爾不再依賴麥森瓷器來獲取靈感。一些學者認為塞夫爾色彩豐富、鍍金華麗的裝飾花瓶是瓷器廠最傑出的成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裡的一對《象頭花瓶》是意大利出生的金匠讓-克洛德‧杜普萊西(Jean-Claude Duplessis)鑄造,他在1748年加入塞夫爾瓷器創造出新的雕塑形式。

塞夫爾國家製造廠(Sèvres Manufactory),讓-克洛德‧杜普萊西的作品《象頭花瓶》(局部)。照片是一對花瓶中的一個,約1758年製作。(公有領域)

1750年代末,塞夫爾生產出令人驚艷的花瓶模型。這類花瓶的生產極為困難且成本昂貴。其中象鼻為燭台的象頭花瓶尤其受到王室和貴族青睞。龐帕杜夫人至少擁有三對象鼻花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沃爾夫‧伯查德(Wolf Burchard)在他的目錄《啟發華特‧迪士尼:法國裝飾藝術的圖像》(Inspiring Walt Disney: The Animation of French Decorative Arts)中寫道:「在近代歐洲早期,大象是令人著迷的藝術主題。」

大都會博物館的象頭花瓶,最初是由孔代親王(Prince of Condé)路易五世‧約瑟夫‧德‧波旁(Louis-Joseph de Bourbon)在凡爾賽宮路易十五私人公寓的獨家拍賣會上購得。親王買了五個花瓶。總價4,320里弗爾(livres),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專業人士的年薪。歷史學家認為,象頭花瓶目前僅存22座。

法國大革命後,塞夫爾製造廠的所有權移轉至法國政府,時至今日持續運作,且經常與當代藝術家合作。德國麥森瓷器廠依舊繼續生產,現由薩克森邦擁有。儘管在瓷器生產上,兩國的優先考量已不再是超越對手,但18世紀的「瓷器之戰」卻也催生出一些最美麗的歐洲裝飾藝品

原文:White Gold: Rival 18th-Century Porcelain Manufactori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米歇爾‧普拉斯特里克(Michelle Plastrik) 擔任藝術顧問,現居紐約市。寫作主題廣泛,包括藝術史、藝術市場、博物館、藝術博覽會、特別展覽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聖派翠克大教堂(Dublin’s St. Patrick’s Cathedral)是為了紀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而建造的,它是愛爾蘭800年文化和宗教歷史的見證。這座宏偉的哥特式大教堂位於首都都柏林歷史悠久的自由區,是這座中世紀城市僅存的少數建築之一。
  • 維吉尼亞州查爾斯城(Charles City)的韋斯托弗豪宅(the Mansion of Westover)屬磚造喬治亞風格建築。屋前高大的鬱金香樹(tulip poplar trees)在草坪上格外顯眼美麗。(Don Williamson Photography提供)
  • 1870年代末、1880年代初,紐約市是美國奢華家具和室內裝潢的製造中心。南北戰爭後,國內經濟增長激起了前所未有的住宅建設熱潮,高端家具製造業應運而生,迅速發展。
  • 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說道:「看哪,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 1:29)。基督教藝術經常用羔羊來描繪基督。
  • 馬德里王宮(Royal Palace of Madrid)位於西班牙首都中心,可說是西班牙王室傳統的代表。這座宮殿來自18世紀中葉改建古老的摩爾人堡壘(Moorish fortress),呈現法國巴洛克與新古典主義風格,佔地超過100萬平方英尺,擁有近3,500個房間。王宮是西班牙王室的官邸,至今仍用於國家慶典。馬德里王宮以躋身歐洲最大宮殿之一而聞名。
  • 當我告訴別人我還在用書信與朋友聯絡時,大多數人都覺得那是一種雅興,好像我們只是喜歡那些漂亮的羊皮紙和羽毛筆。平心而論,我確實喜歡使用漂亮的信紙和蠟封,但這並不是我最重視的因素。我認為,手寫信這種傳播媒介是數位訊息無法比擬的。
  • 《青銅騎士》,由葉卡捷琳娜大帝訂製,用來宣示她暨俄羅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後成功地統治了俄羅斯。彼得出生後一個世紀,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僅展現對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藉此鞏固自己身為俄羅斯偉大統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題詞「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 「馬」對人類的貢獻也許更甚於其它動物,馬協助人類維持生存、繁榮以及征戰沙場。馬也提供我們運輸、犁田耕耘、機械動力,甚至跟我們勇敢地衝鋒作戰。
  • 遊客不僅能在凡爾賽宮「戰馬輝煌—人類文明的重要夥伴」(Horse in Majesty—At the Heart of a Civilisation) 展覽中欣賞到克雷格的畫作與騎馬藝術,還可以從三百多件跨越1500到1800年代的藝術品中看到輝煌的歷史,甚至還能欣賞到罕見的馬術或騎兵盔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