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喬凡尼和石像。Max Slevogt作品。(公有領域)<\/p>\n","height":"600","width":"400"},"isAccessibleForFree":"true","potentialAction":{"@type":"ReadAction","target":[{"@type":"EntryPoint","urlTemplate":"https:\/\/www.epochtimes.com\/b5\/17\/1\/26\/n8747669.htm"}]},"inLanguage":"zh-Hant","copyrightYear":"2025"}

莫札特和歌劇《唐.喬凡尼》

綜合整理:紀安娜

唐.喬凡尼和石像。Max Slevogt作品。(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92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才華橫溢,在短短的35年生命中創作了數量巨大的音樂作品,其類型之繁多、質量之卓越,都是空前絕後的。近代的經典音樂體裁裏面沒有哪一種體裁找不到莫札特為它留下的登峰造極的傑作;樂器演奏經典裏面沒有哪一樣樂器找不到莫札特為它寫下的輝煌燦爛的篇章。莫扎特的協奏曲、奏鳴曲、交響曲、小夜曲等等,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

歌劇是莫札特創作的主流,他一生中共寫了22部大型歌劇。其中最為精彩的是《費加洛婚禮》、《唐.喬凡尼》和 《魔笛》。後人將莫札特與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7)、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和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一起,合稱為歐洲歌劇史上的四大天王。

《唐.喬凡尼》寫作背景及特點

1787年初,莫札特於布拉格成功地演出《費加洛婚禮》之後,受到當地「意大利劇團」的委託,再創作一部意大利喜歌劇。莫札特於是與劇本作者達.彭特(L. Da Ponte) 再度合作,於1787年10月底推出《唐.喬凡尼》(Don Giovanni),再度獲得盛大的成功。次年的1788年,此劇得以首次在維也納演出。

達.彭特的劇本,主要受到威尼斯的一部意大利喜歌劇《石頭客人》(Il Convitato di Pietra,1787年,劇本G..Bertati,音樂G..Gazzaniga)的啟發;而《石客》的故事則源自西班牙傳說中一位不顧道德規範,喜歡到處拈花惹草的風流貴族唐璜(Don Juan)。

唐璜(Don Juan)一生在貴族婦女之間週旋。他曾誘惑一位貴族家庭的少女,並殺害了她的父親。後來唐璜在一處墳場遇到貴族少女父親的雕像,這會說話的石像令唐璜大吃一驚,但他依然邀請石像共進晚餐。石像幽靈崗薩羅(Don Gonzalo)參加了晚餐並請求與唐璜握手,當唐璜伸臂的時候,被石像拖下至地獄遭天遣。

史上最初期的唐璜故事書寫紀錄是提索‧德‧莫里納(Tirso de Molina)1665年所撰寫的《塞維利亞騙子與石像客人》(El burlador de Sevilla y convidado de piedra)。 《唐.喬凡尼》雖然和很多歌劇一樣,以唐璜為主要人物,但它在眾多版本中最為出類拔萃。達.彭特為歌劇準備的劇本,把該劇歸類為「詼諧戲劇(dramma giocoso)」,而莫札特自己則把該劇收入「喜歌劇(Opera buffa)」的分類下。實際上,《唐.喬凡尼》劇融合了喜劇、悲劇甚至超自然事件的元素。

莫札特的《唐.喬凡尼》順著莫里哀著重於劇中人物特質的刻劃的路線,在喜劇的明朗基本架構上,適度地加進了詭異戰慄的悲劇場面,使得原本充滿插科打諢的意大利喜劇,具有深沉的重心與較深刻的詩意。歌劇音樂表現明、暗世界交錯起伏變化,充滿戲劇性張力的特點,體現出音樂天才的敏銳靈感。

歌劇《唐.喬凡尼》的影響

莫札特過世後《唐.喬凡尼》成為十九世紀人們鍾愛的劇目,因該劇中許多「前浪漫」的表現方式廣受推崇。它尤其受到多位文學家的撰文推崇,其中較著名的有E. T. A .Hoffmann(1776-1822),丹麥作家齊克果(S. A. Kierkegaard,1813-1855)。此劇在浪漫時期的風行,更將唐璜渲染成一位嘗試掙脫狹義社會道德觀與平庸偏見,卻不見容於保守社會的悲劇英雄。如此激發了許多與唐璜有關的戲劇、舞劇、歌劇、音樂與電影創作,使得唐璜與浮士德並駕齊驅,同屬西方影響藝術創作最大的兩位傳奇人物。

在莫札特的年代,《唐.喬凡尼》以超自然的力量──神的力量來懲罰唐璜的罪行,將唐璜拖下地獄,這一劇情在當時社會存在著許多的不認同。 尼古拉斯‧提爾在他的書《Mozart And the Enlightenment – Truth, Virtue and Beauty in Mozart’s Operas》中提到了莫札特的《唐璜》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從社會階層的角度來看,唐璜代表著中產階級尋求個人自由主義的社會群體。從個人角度來看,他是一個好色之徒,感覺主義者,也就是完全以個人喜好和感受而行動的人士。他的理念和行為為中產階級唯物主義者的享樂主義和自由縱慾主義進行了合理化的解釋。莫札特的歌劇中,通過唐璜為了自己的慾望而殺人、玩弄女人、欺騙偽裝等劇情,使其代表著慾望、色慾與暴力,象徵著莫札特和他的同仁們在社會中所看到的那些腐敗和道德淪喪的群體。

唐璜的行為威脅著以協議、契約樹立起的社會秩序,以基督教為基礎的社會道德理念。換句話說,像唯物主義者一樣,挑戰著對神的信仰。莫札特在歌劇中以超自然的力量──神的力量來懲罰唐璜的罪行,將唐璜拖下地獄。

儘管在18世紀的藝術當中,人們對地獄的描述存在著許多的不認同,然而莫札特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把唐璜下地獄的命運刪掉,而實際上故意將其保留。從這部分的音樂來看,莫札特讓觀眾對唐璜的命運感到震撼和驚恐。《唐.喬凡尼》對唐璜胡作非為的態度是嚴肅的,莫札特認為唐璜的罪行只能得到神最嚴厲的懲罰。◇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育是百世之基,德國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德語: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更重視學前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基盤,他創辦第一所幼稚園──「幼兒園」成了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
  • 拉斐爾.聖齊奧(意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畫家、建築師,1483年出生於意大利東北部馬爾凱省的烏爾比諾鎮。
  • 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9世紀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最後一位巨匠,浪漫主義音樂奠基人,同時也是藝術歌曲的創始人。
  • 近期劍橋大學學者在研究中做出一項新發現,充分證明在文藝復興通才、大畫家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那裡,即便看似無意義的手跡也可能有很深的含義。
  • 19世紀後半葉的美術學院和畫室學校是最早向女藝術家開放的專業院校,有數百名女性由此得到正規的藝術訓練。雖然男性畫家仍居藝壇主導,但此間法國和英國都有很多女畫家受到矚目。許多最為成功的女畫家是知名男畫家的親眷,此外也有不少比較獨立的女性獲得藝術界認可。
  • 弗朗茨‧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德語: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奧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是公認的古典主義音樂最後一位巨匠。
  • 孟德爾頌是德國作曲家、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德爾頌是難得的全能型天才,在短短38年的一生中創作極為豐富、技法高超,在世時就被稱為當時作曲家中的第一人。彪羅曾稱他為莫扎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 舒曼、白遼士、李斯特等浪漫派大師均給予孟德爾頌作品極高的評價。
  • 意大利巴洛克藝術盛期時,最偉大藝術家的代表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築家、畫家濟安‧勞倫佐‧貝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又名Giovanni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貝尼尼的很多作品都和聖彼得大教堂有關,他以列柱的形式,興建了聖彼得大教堂前著名的廣場迴廊。今日的羅馬,處處都有貝尼尼留下的作品,譬如著名的《四河噴泉》(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
  • 「一個國中生,相依為命的母親病重在醫院裡,沒錢,什麼東西都沒有,連住在哪裡都是問題,那時候幸好國中同學願意收留這樣的『一』個人,讓我住到國中畢業。離開學校後,我自己一個人,沒錢也沒辦法升學,只能去電子工廠當技術員,這就是我的『原點』,當年我只有15歲!」
  • 宋高宗於名堂祭祀天地開始用樂,此時南宋已定都臨安府。臨安府海外貿易興盛,遍及五十餘國,為當時世界第一大貿易城市,城內各國遊客來往不絕,酒肆茶樓、藝場、教坊、夜市興盛空前,比起北宋時期的汴京城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時音樂形式主要已流傳於民間,說唱藝人張五牛創「唱賺」 形式的歌曲風靡了整個大江南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