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传承传统文化 点亮校园生活
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的中小学校园,每天的大课间都热闹非凡,各种体育活动精彩上演。
在望谟实验高中,学生们在大课间跳起了“学生自创动感操”,跳出快乐,跳出健康,跳出未来;在望谟县打易中学,学生们通过“蛇型跑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望谟县新屯中学作为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将足球运动融入大课间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望谟县第五小学以“手语操”为特色项目,通过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望谟县第四小学则将中华武术创新《武术操》作为大课间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不仅让学生们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竹鼓操舞动青春 传承千年竹韵文化
望谟民族中学以“一校一品”为特色,因地制宜,巧妙地将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尤其是通过创新的“竹鼓操”,不仅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更传承了千年的竹韵文化,为新时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每当大课间铃声响起,随着悠扬动听的布依族民族音乐《敬酒歌》《迎客歌》响起,望谟民族中学的学生们手持两根竹子,整齐划一地跳起竹鼓操。学生们在运动中既展现青春活力与朝气,又深刻体现了竹文化中所蕴含的坚韧、高洁与团结精神,让学生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竹鼓操不仅是我们学校的一项特色体育活动,更是我们传承和弘扬竹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竹鼓操,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深刻理解并珍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树立文化自信,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望谟民族中学校长杨锐说。
学校还开展校园足(排)球等阳光体育活动,推广普及耍麒麟、丢糠包、糠包舞、武术、唢呐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龙”舞动校园 传统文化焕新彩
深秋时分,凉风习习,望谟县第一中学的操场上却洋溢着不同寻常的热烈与活力。随着大课间铃声的响起,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激情与传承的盛宴璀璨上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艺术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舞台,不仅点亮了学子的多彩课余生活,更让古老的文化在校园内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随着《中国龙》这首充满民族风情悠扬激昂的音乐响起,一支由该校学生组成的舞龙队伍迅速集结,他们化身为“龙的传人”,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将数十米长的巨龙演绎得栩栩如生。“巨龙”在学生们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激昂的鼓点,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盘旋翻飞,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力量与韵律之美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以前舞龙只是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表演,没想到现在自己也成了‘龙的传人’。”参与舞龙表演的学生黄起兴奋地说,“通过参与舞龙表演,不仅让我学到了技艺,让我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望谟一中非遗《舞龙》特色大课间活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文化传承的使者,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力量,引领着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渗透与融合,该校正逐步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态,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和谐环境。
糠包舞动布依风情 传承千年文化韵律
在阳光明媚的望谟民族小学校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大课间活动“布依糠包舞”正在上演。
学生们身着绚丽的布依族传统服饰,衣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手持精心制作的糠包,随着悠扬的布依族古歌乐曲《赛和乜》响起,操场上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欢快的节奏中,学生们开始了“布依糠包舞”表演。他们的舞步轻盈而有力,每一次旋转、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韵律。手中的糠包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时而高高抛向空中,时而在身前身后灵巧地舞动,宛如秋日里翩翩起舞的彩蝶,在诉说着布依族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随着糠包舞表演的圆满结束,望谟民族小学的校园里依然回荡着欢快的笑声和掌声。这场由小学生们演绎的糠包舞,不仅展示了布依族的独特风情和魅力,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热爱的种子。
据了解,“糠包舞”作为布依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望谟县当地布依族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舞蹈。在迎接宾客、庆祝重要节庆等场合,布依族群众都会以跳“糠包舞”的方式表达热情和欢迎,寓意着幸福安康和美好祝愿。
推行“一校一品”课间活动 健全“体教融合”育人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全面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近年来,望谟县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一校一品”大课间活动,为望谟学子的成长之路铺设更加绚烂多彩的底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望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彩的‘一校一品’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们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不断建立健全‘体教融合’育人机制,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供稿:贵州省文明办 黔西南州文明办 作者 胡云学)
网站编辑:朱琳瑄